第四百零七章 正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一轮对战已经结束。  

花费的时间比想象的中的还要少。  

此时高台下的考生,也比早少的时候少了许多。  

而少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走出考场的。  

全部都是被抬下去的。  

乡试武试就是这样残酷的地方。  

虽然有着大阵的保护,但空气中淡淡的血腥气挡也挡不住。  

那些取得胜利的考生除了李文曜洪山和宋雪松,身上或多或少挂了彩。  

考生们脸上有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有着对接下来第二轮对战的紧张,更多的是真元透支的疲惫。  

比起这些考生,场间最光鲜的还属第一轮轮空的那十二人了。  

每人衣衫寸土不染,站在那里都显得充满力量。  

这让那些在第一轮辛苦拼杀下来的考生难免嫉恨。  

“真是不公平…”有考生喃喃道。  

虽然通过了第一轮,但考生们脸上神情并不轻松,只觉在第一轮对战中就耗尽了力量,而等下却还可能要和这些真元丝毫没有消耗,本身实力还强的人对战。  

真是想想都让人绝望。  

也有考生用敬畏的眼神看向虽然没有轮空,但站在朱鸾等人身边的李文曜和洪山。  

即便参加了第一轮,但这两人依旧心不跳气不喘,不如说这两人的战斗反而严重影响到了后面其他考生的士气。  

整个高台下的气氛愈发沉默紧绷,大部分考生的脸色都有些焦虑。  

如果想要进入会试,至少还要再胜一轮才保险。  

而今年的武试,不仅仅名额少的出奇,剩下来的还都是些牛鬼蛇神。  

到底是谁说徽州的武风不盛的?  

“今年徽州的武试还真了不得,”高台上方伯年感慨道,“即便老夫不懂武学,也能看出来竞争激烈,人才辈出啊。”  

“不只是徽州,”杜昊乾看着高台下莘莘学子,“之前我在澹州有幸也旁观了最后的对战。”  

年轻的兵部侍郎眼中划过一抹不明的情绪,“澹州今年因为允许西凉武者参加,场面已经不光是激烈了。”  

“西凉的年轻一辈里很有些人物,”杜昊乾眯起了眼睛,“看的我简直是触目心惊。”  

年轻的兵部侍郎感叹着摇头,眼中露出一丝忌惮。  

“好在看了徽州的武试,我这心也能安一些了,”杜昊乾道,“咱们大周的年轻人也不差嘛。”  

“有这样的事?”方伯年闻言看向杜昊乾,“西凉人在澹州乡试居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是啊,”杜昊乾点头,“不过看现在这势头,等到时候到了会试,西凉人必捞不到好。”  

“那是,不管如何,我们至少有段二公子在嘛,”旁边有官员插嘴道,“段二公子必然能狠狠灭那些西凉人的气焰。”  

是么…  

杜昊乾和其他官员一起畅快地笑起来,但心中却突然划过了那个惊鸿一瞥的身影。  

那个戴着白玉面具的神秘男子。  

不光是那个横空出世的澹州解元,到了会试…  

“可到了会试,西凉剑阁的人也会参加吧?”这时有其他官员犹豫着说出了这句话。  

观景台上安静了一瞬。  

“就算有西凉剑阁,我们也有天策书院,神都的学子难道是吃素的吗?”坐在他旁边的长官惶恐不安地看一眼在旁边不动声色的晋阳公主,横了那不懂眼色的下属一眼。  

其他官员称是,纷纷赞美起天策书院的威名来。  

西凉剑阁…天策书院吗…  

晋阳公主眸色深深。  

这真是一条很长的路啊。  

对于正在高台下的学子而言,西凉剑阁也好天策书院也好都太遥远,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撑过第二轮,拿到会试的入场券。  

可就像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越往后对手越强,想要前进一步越是困难。  

第一轮结束后时值正午,午间有半个时辰休息时间,也给第一轮结束的学子一个喘息的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民众们也被放了上来,此时正好陆陆续续到达了演武台。  

有亲朋好友给考生们送来了干粮。  

在亲友和围观民众大军中,其中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一个壮汉和一个小少年的组合。  

之所以惹眼,一个是因为那个少年生的实在是俊美,还有就是因为那少年肩膀上扛着的大捆长剑。  

“九妹妹,”朱戎把剑捆放到地上,对走到朱鸾面前笑着道,“剩下的剑都给你带来了。”  

朱戎的视线落到朱鸾身边完好无损的剑捆,神情有些意外,“上午没有断剑?”  

你们这对兄妹到底把剑当成了什么…  

段立峥看着站在少女面前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少年心道。  

“上午没有动手,”朱鸾微笑道,“我第一轮轮空。”  

“那感情好,”朱戎哦了一声,“那这些剑看来用不完。”  

朱鸾笑了笑,“没事,今天用不完还有明天呢。”  

谁知道呢。  

听到她的话,不光是段立峥等人,其他考生也纷纷侧目。  

卫勇拎着食篮走上来,其他公子哥也各有婢女家丁送来午饭。  

段家来的是一个小厮,小厮后面还跟着一个满脸不快的丫鬟。  

“二少爷,”小厮是段立峥的书童,一脸难色的走到段立峥面前,“不是我不听你的话,实在是三小姐的丫头一定要跟着…”  

那个丫鬟抓着书童手上的饭篮不放,硬生生拽着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