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魂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白日未落幕却出现黄昏残月。  

少女执戟而舞。  

琵琶声丝丝入扣。  

箫声回荡。  

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了这模糊了界限的世界。  

看着这一切,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一切似乎既激越,又安静。  

咚、咚、咚。  

少女一步一稳,转身踏步,手中长戟划动,定住,划动,定住,刺天,后退。  

这是段立峥从未见过的步法,每一步都像是踏在人的心上。  

她的神情是从未有过的平静和专注,流光溢彩的双眸胜过天上繁星。  

因为安静,所以能察觉到风的流动。  

所以能听见以前听不到的声音。风声带来远方的声音,山林摇曳,泉水叮咚,虫鸣起伏,似乎有什么穿过千山万水,朝高台上汇集而来。  

段立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先察觉到的。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感觉,和高阶修行者的紧密相连的天地元气出现了微微的异动,但这异动却没有不适感。  

绵长而又不甘的脚步。  

有什么东西正在聚集而来。  

而高台上的少女仿佛浑然不知。  

她的动作庄严而古朴,如同用舞蹈在和天地对话一般。  

“这是…”  

段立峥如梦初醒。  

他为什么忘记了呢?  

君不见,乱世狼烟烽火映,弱冠执戟舞长缨。  

东夷之乐执矛舞,西南夷之乐执羽舞,西夷之乐执戟舞,北夷之乐执干舞。  

执戟舞,本就是祭舞。  

上古之时,能够上通天地下通鬼神的舞蹈。  

可这…难道不只是传说吗?  

段立峥睁大眼睛。  

少女手中长戟的寒光划过天际,光影交错。  

忘川之上,桑梓之下。一半是光,一半是影。  

在那个瞬间,段立峥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境界线的摇晃。  

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  

两者之间的交界面中的黄泉仿佛也泛起波纹。  

朱鸾迈步,长戟仰天画出一个圆弧,咚的一声落地。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朱鸾轻声吟道。  

“魂兮归来。”  

段立峥睁圆双眼。  

招魂!  

远处的高台上,晋阳公主手中的指甲扎进了肉里,但她似浑然不觉。  

是的,就是招魂。  

公主轻易不舞,一舞动天下。  

这个动天下是字面意思。  

皇姐轻易不跳舞,因为她跳舞,动静就会有点大。  

公主只会跳一种舞,那就是招魂的祭舞。  

而不知是不是因为拥有上古四神的血脉,她的这位皇姐所跳的祭舞,是真的可以招到魂魄。  

原本凝滞的高台上起风了。  

那是只有孩童和高阶修行者才能看到的画面。  

“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天真的阴了。  

白日,黄昏,残月。  

在这一切并存交错的时刻,那些人回来了。  

战死在沙场上的英灵。  

穿着胄甲,手持剑戟的兵士由远而近,浩浩荡荡,气壮山河。  

铁血的气息铺面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如果不是近乎透明的身躯,真的如同真正的军队逼近一般。  

段立峥甚至能看见每个将士身上的致命伤。看见那些插在他们身上的刀兵,看见那被血泪浸染的历史。  

段立峥听见了身边百姓牙关打战的声音。  

普通的人难以看见这样的情景,其他的民众毫无自觉,眼睛依旧被高台上愈发奇幻的戟舞吸引,但两股战战,身体却不自觉的做出了反应。  

这证明这一切不是他的错觉。  

这本不存在于现世之物是真的存在。  

段立峥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切。  

这一切实在太过不可思议。  

同时他的一颗心也都拎了起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英灵重回,带着悲壮,也带着不甘。这大量的招魂,同时带来的还有属于沙场的怨气和血气。  

愁懑山泽,魂魄放佚。  

这样的场面又该如何收场?  

又有谁能收场?  

阴风四起,浩荡的英灵四面八方而来,朝高台中央的女子而去!  

而站在高台上的女子明亮的眼睛环视,如水的目光从每个英灵身上拂过。  

她果然也能看见!  

段立峥心头一紧。  

长戟拄地,朱鸾步子收紧,就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随后唰的一声,长戟直直往上而去,少女动了!  

长戟直上云霄,在落下的瞬间,朱鸾左臂高举,抓住长戟末端,旋身扫腿,直指东方。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接着拧身往南,戟尖低垂,却丝毫不晃。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南方而来的英灵们纷纷仰头。  

朱鸾凝视着戟尖,仿佛天地间只有她一人一戟,独自面对千军万马。  

戟尖向西!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少女缓慢又富有韵味地吟唱。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些。”  

北方而来的魂魄一震。  

少女的每个动作都摆得稳、准、利落,古韵盎然。  

咚的一声!长戟再次拄地!  

就像一个转折点,少女的动作突然大开大阖,冲铲,回砍,横刺,下劈刺,舞台的每一分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