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进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什么?”段立峥一时失声道。  

“嘘!”朱鸾立即将食指贴在唇上。  

段立峥立即意识到自己失言了,闭上嘴往树下看去。  

树下的银甲侍卫有人像是听到了什么,往上看了看。  

两人尽量把自己缩成了一团,紧紧贴在杨树的枝干上,放缓呼吸,让呼吸的声音和着夜风。  

整个树林里静极了,只能听到树叶被风吹拂的声音,不远处传来乌鸦的嘎嘎声,深夜里听起来有些渗人。  

“怎么了?”坐在车头的官差问道。  

“没什么,”卫统领低下头,“大概是错觉。”  

其他的银甲侍卫也都收回视线,专注于脚下的行程。  

树上的段立峥松了口气,看向和他面对面的少女,开口问道:“怎么回…”  

他的话刚一出口就停住了。  

段立峥整个人也僵在了原地。  

因为他刚开口,面前的女子眼中就划过一抹亮光,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伸手捂住了他的嘴!  

唇上传来从未有过的柔软触感,属于修行者的敏锐五感放大了这一切。  

他僵在原地不知所措,但在下一秒他就感到一股锐利的视线如剑一般直插而来。  

段立峥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瞬间收敛自己身上的气息,三息并一息。  

他在一瞬间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自家作为修行者的所有倚仗,封闭五感,就当自己死了一般。  

在五感丧失的前一秒,他清晰地感知到树下原本刚刚放弃搜寻只打算尽快通过的侍卫统领,在他放松警惕开口的下一秒,身上气息暴涨,迅速抬起头,像是鹰一般扫视着树林上方!  

随后段立峥的五感就断线了。  

唯有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回荡。  

树下的那个侍卫刚刚是在诈他们!  

眼前的少年非常上道。  

该怎么说呢,不愧是他。  

朱鸾看着已经完全收敛气息的段立峥。在她的手捂上他的嘴的瞬间,他就发现了问题所在,都不需要她发出三息并一息的指令,就果断舍弃五感。  

一瞬间完成了完美的隐藏,宛如另一丛树枝般无声无息。  

对危险的敏锐度,关键时刻的决断力,已经对内气的控制,都已臻完美。  

这…恐怕在将来会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呢。  

朱鸾之前潜伏的时候就一直是三息并一息的状态,现如今倒也不急着封闭五感,她还需要注意着树下车队的动向。  

可不能让这群人就这样离开这片林子。  

一片黑暗里,段立峥默默数着自己的呼吸,大约在十息之后,他突然感到头皮一痛。  

他的五感已经封闭到极限,哪怕这时候有人把他头砍下来估计也没什么感觉,那么这个疼痛,就是一个暗号。  

段立峥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女子指尖拈着他的一根发丝笑眯眯看着他。  

居然通过拔头发来叫人…  

段立峥微微调动真元,精细地操作着,释放出部分五感。  

这个时候,那个女孩子的手掌自然已经不再捂住他的嘴了。段立峥感觉到微微遗憾,开口问道:“他们走了?”  

朱鸾摇头,朝树下努了努嘴,发现车队已经通过他们所在的正下方,行进到了靠前的位置。  

不过好在他们刚刚应该已经通过了这群银甲卫的侦查了。  

“刚刚…”段立峥蹙起眉头,想起刚刚那群侍卫假装放松警惕随后又杀个回马枪的视线,还是让他如鲠在喉。  

毕竟作为登记中期,他却完全没有发现。  

“啊,你说之前他们假装没有发现之后又来的事?”朱鸾笑了笑,“这是银甲卫常用的做法。”  

“银甲卫虽然在战斗能力上比不上黑甲位,但在侦查和护送上的警惕性是最强的。”少女介绍道。  

“每个银甲卫入伍后都会接受训练,像是刚刚那样假装放松警惕随后二次侦查的手法是必备技能,”朱鸾拍了拍段立峥的肩膀,“第一次遇见的确容易中招呢。”  

段立峥比朱鸾高小半个头,能清楚的看见她眼睛里柔和的光芒。  

的确是巧妙的做法,这才是大周精锐的士兵。  

但是为什么,你会对这些这么清楚呢?  

然而还没等段立峥细思其中的关节,眼前的女子歪了歪头,捋起了袖子。  

段立峥这才发现她左手的手腕上带着一个护腕。  

朱鸾从护腕里抽出一根铁丝,铁丝的末端装着一个钩子,她将钩子钩在树干上,随后轻巧地转身,背对着段立峥问道,“好了,现在我要去保护我的考卷了,你作何打算呢段公子?”  

“你要做什么…”段立峥愕然,但眼前的女子拉了拉铁丝竟是马上就准备跳下去一般,段立峥将疑问咽回肚子里,只来得及抓住朱鸾的肩膀。  

“我和你一起去。”他如此说道。  

青蓬小车摇摇晃晃驶出了杨树林,坐在车头的官差和卫统领都松了一口气。  

拉车的马喷着热气,呼哧呼哧喘了几声。  

“这车实在是太重了,再不到马都要撑不住了。”卫统领看了一眼淌着汗的马说道。  

“是啊,”官差附和道。  

马车的车辙印一直都很深,再深上一点,也不容易发现。  

摇晃的车厢里,段立峥躺在大叠的考卷上,偏头看着并肩躺在他身边的女子的侧脸,总觉得刚刚的一切就像是一场梦。  

否则他现在应该躺在号舍冷硬的号板上打盹,怎么会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