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忘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灵岩寺峭壁里石室发生的一切远在英国公府的朱鸾和晋阳公主并不知晓,就算知道,晋阳公主现在也无暇顾及其他。  

就在她和陶女官说了几句话后,躺在床上的朱鸾又生异变,浑身发红,像是有火在内里燃烧一般。  

晋阳公主暗暗叫糟,想必终于是东风压倒西风,朱鸾体内拉锯的两股势力终于有一方占了上风,现在看是朱鸾本身的神魂比较坚韧,最终战胜了暗杀的修行者灌入的气息。  

如果放在平时,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现如今,这种强势和获胜欲,却是又为她的危险增加了一层。  

已经没有时间再犹豫,晋阳公主用颤抖的手指打开明黄色的锦盒,锦盒内放着一个晶莹透亮的小瓷瓶。  

看到这个瓷瓶,身边的陶女官突然瞳孔一缩,面露悲痛之色,抓住了晋阳公主的手腕。  

“殿下,您真的一定要使用这个吗?这丸药差不多是殿下的一条命啊!”  

“素姨,”晋阳公主专注地看着手上的瓷瓶,突然朝她咧嘴一笑,“你知道吗?忘尘丸每个皇族只有一粒的说法其实不是非常准确。”  

她冷不丁说道。  

“哎?”陶女官愣了一下。  

“皇姐其实有两粒,”晋阳公主竖起一只手掌在嘴边,故作神秘地说道。  

陶女官瞪大眼睛。  

“是不是很不公平?皇姐明明在血缘上根本不算高家的子孙,却被赐了两枚忘尘。第一枚是母后亲自找父皇给她要来的,第二枚则是母后在登基后赏赐给她的。”晋阳公主撇了撇嘴。  

“对她,母亲的心简直偏的没边。”晋阳公主皱起眉头,眼中闪过几丝不甘。  

“这…”陶女官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说什么好。  

“大公主当年常要上战场,刀剑无眼,陛下想必也是担心大公主的安全…”沉默了一瞬,陶女官才磕磕绊绊地说道。  

“行了,素姨,别安慰我了。”晋阳公主噗嗤一笑,“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早不在意了。”  

陶女官松了口气,但晋阳公主下面的一句话瞬间又让她的心拎了起来。  

“毕竟,那两枚忘尘,皇姐一枚都没有吃到。”晋阳公主的眼神有些冰冷,淡淡说道。  

“这是怎么回事?”陶女官大惊失色。  

“第一枚她十四岁的时候就给用了,救了一个全家抄斩的人家最后的幼子。”晋阳公主说道,“母后之后赐的那枚…”晋阳公主低下头来。  

“是喂我吃了。”  

“原来那是…”陶女官瞪大眼睛。  

她想起来了,当年逼宫之后,受到惊吓的晋阳公主连续发烧了三天三夜,高烧一直不退。在换了无数名医,烧就是退不下去,就在太医说可能烧坏脑子的时候,公主不顾众人阻拦,拿出了自己的忘尘丸喂晋阳公主吃了下去。  

“世人皆说公主杀人如麻,性格诡谲,”晋阳公主轻轻一笑,看着躺在床上的朱鸾,“但其实有那么一种人,天生仁义多情,即便杀伐果断,饱受恶意,但依然能艰难地保持着最后的底线和好心,这种人很罕见,在皇家更是稀有。”  

有一声淡淡的叹息在空气中弥漫。  

“我的这个姐姐,确确实实是有这种怪异特质的。”  

陶女官说不出话来,她随着晋阳公主的视线看着躺在床上的朱鸾,一股疑惑突然从她心底升起,让她骤然遍体生寒。  

“殿下,”陶女官试探地问道,“为什么您今日一直提起大公主,是想大公主了吗?”  

晋阳公主微微一怔,随后移开了视线。  

“才没有,只是就事论事罢了。”她冷淡地说道,“你们和那些老臣不是天天耳提面命让我学学她吗?”晋阳公主嘴角勾起,“我这次就学学她,你做什么要拦我呢?”  

她看了眼手中的瓷瓶,“其实我也是很心痛的,你要是再劝我可就撑不住了。”她含笑说道。  

晋阳公主美丽的眸子亮得惊人,陶女官看着她的眼睛,不知为何有些怀念。  

虽然长得一点也不像。  

但殿下的确是那个人的妹妹。  

陶女官放下拉着晋阳公主衣袖的手。  

晋阳公主脸上露出几丝不舍,拧开小瓷瓶晶莹剔透的瓶盖,小心翼翼倒出唯一的一颗药丸到自己掌心,然后送到朱鸾嘴边。  

药丸色泽乌黑,没有什么光泽,也没有什么奇异香味,更没有引来什么天道异向众生欢腾,只是散发着淡淡的草药味儿,和它超凡脱俗的名字不同,模样显得极为普通。  

朱鸾静静躺着没有反应,晋阳公主用指尖拈起药丸塞进她的嘴里,端起方才下人放在她身旁的清水,陶女官适时将朱鸾从床上扶起,晋阳捏了捏朱鸾的下巴,将水灌了进去,随后用手掌轻按她的胸口助她化药,一面紧密地观察着她的反应。  

“不管何时何地,你总能碰上这些事,偏偏这副身体还多灾多难,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与其说你是被惠顾,还不如说是被老天诅咒了更合适。”  

晋阳公主一边帮朱鸾化药,一边絮絮叨叨说着陶女官听不懂的话。  

朱鸾依旧紧紧闭着双眼,但原本泛着不自然潮红的脸颊却是快速变回苍白,晋阳公主怔怔看着她,哀叹道:“即便用了这种灵药,但身体大量缺血药力无法传到四肢百骸吗…”  

珍贵的忘尘丸被水化开,经由咽喉向下缓慢渗透,还没有来得及抵达女子的胸腹,便能感觉化为淡淡的药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