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白少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分钟之后,薛博士拿到了最新的检验数据。  

并且他在显微镜之下可以看到白晓血液中的白细胞遇到新的病毒血液注入之后,两种血液会迅速同化,她血液中的白细胞并没有消灭对方,但是似乎迅速同化了对方变成了自己血液中的一部分。  

薛博士狠狠地一拍桌子。  

这就是免疫系统自发形成的一种抵抗机制,即使是同化也是最好的一种防御。  

“好好,让白晓过来。”  

薛博士激动了。  

今天下午的疫情报告,全国各地已经不同地方爆发了这种疫情。  

并且国外几个国家也在不同地区发现了这种相似病例。  

各个国家都在加紧开发疫苗,而他们如果能第一时间,开发出了疫苗,简直是拯救全世界。  

白晓这一下,终于明白。  

上一次自己获得异能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次,她的异能遇到了对手,而且非常巧合的是,毒蛇的攻击,在以毒攻毒的情况之下,她真的陷入了生命垂危状态。  

这不就是该死的置之死地吗?  

所以她的异能现在已经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怪不得她用异能检查身体,身体的各项状况恢复起来都没有问题,唯一遇到病毒却并不消灭病毒。  

她感受到的身体内的合家欢乐,原来是人家已经化为一体。  

有白晓加入实验。  

三天之后,他们的第一批疫苗出世了。  

因为情况紧急。  

疫苗的第一批实验者就是吉寨的所有病人,在征求了所有病人的意见情况之下,所有的病人都愿意试一试。  

反正已经看见那么多人死掉了,这个疫苗注射进身体里。死的话也不过是和这个病相同的下场,如果有一线生机,万一能治好了,那么,起码还能活着。  

吉寨的十个已经昏迷的病人家属全部签个字。  

十支疫苗注射进了他们的身体里。  

注射疫苗后的第一天。  

所有高烧的病人高烧的温度一般都保持在40°到41°。  

而这一天所有病人的温度已经降到了38°。  

并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疫苗注射后的第三天体温终于降到了37°。  

所有昏迷的病人白细胞已经恢复到正常的百分之七十。  

并且开始渐渐苏醒。  

疫苗注射后的一个礼拜。  

这十个病人全部都已经清醒,体温已经恢复到正常,可以开始进食。  

所有的抗生素药物已经开始发挥出作用,十个病人已经开始恢复。  

疫苗注射后的十天。  

他们已经下可以下地活动。  

并且每个人身上的白细胞已经恢复到正常。  

12天之后,他们都可以出院了。  

疫苗的效用发挥了超常的作用。  

而这12天里,世界各地这种疫情爆发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各国政府都在全力的研究疫苗和治疗办法,在治疗上,还拿不出一个有效可行的办法。  

而他们现在的成果,在疫苗起到作用的第三天,已经开始大批量地生产疫苗。  

利用白晓身体内的抗体,开始批量培育和生产,因为规模比较有限,但是,现有生产出来的疫苗帮助已经得病和得病地区的人们进行注射,已经足够。  

最新疫苗不光可以防疫感染疾病,并且还对于感染疾病的患者有很大的恢复白细胞作用,改造自身的免疫系统,用来抵抗病毒。  

最重要的是,这种疫苗注射进去之后并不是把这种病毒消灭,而是把这种病毒同化成为身体内的一种抗体。  

也就是每治愈一个病人,他们身体内就产生了天然的抗体。  

十天之后,国家开始大批量生产疫苗。  

并且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全世界发布,华国已经率先生产出了疫苗。  

其他国家,纷纷提出购买疫苗。  

经过实验之后发现针对他们各国人种,此疫苗发挥的作用相同。  

于是大批量购买疫苗。  

白晓他们已经回到了镇上的医院。  

周围十几个村子乃至全国的疫情,已经结束。  

国家已经开始全民普及疫苗。  

成为必然接种的一个疫苗之一。  

疫情发生的快,但是也被消灭的很快。  

短短一个月之内,所有的疫情被扑灭,在当地。  

而华国的医学专家小组,更是被全世界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这个奖项恐怕在诺贝尔史上也是华国人唯一获得的。  

此疫苗成为世界各地各国人接种的疫苗之一。  

所有的专家组成员,被国家授予一等勋章。  

而白晓也因为在这一次事件中,不仅仅是首先发现疫情的工作人员之一,明明知道这个病毒具有传染性,仍然身先士卒,奋斗在一线,不幸被感染,还产生了抗体,为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军区和国家共同商议,授予白晓特等功,白晓现在已经具有少校军衔,享受少校的所有待遇。  

薛博士他们这些专家组要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了,因为白晓立下的汗马功劳。  

他们五个人,被医院召回。  

新的扶贫接替人员已经到位。  

白晓和安志远他们一起踏上了回程的火车。  

似乎这一个多月像是做了一场梦。  

安志远陪她坐在车厢里,每次看到她都忍不住要坐在她身边,似乎目光里不注视着她,就像是心里空落落的少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