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巧答得明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相比于彻辰的倨傲,五公主乖巧的很,她依礼向孝景帝行了一礼,道:塔娜参见大周皇帝,愿大周皇帝福履绥之,寿考绵鸿。→お℃  

她的声音就像是出谷的黄莺一般清甜,听着如喝了蜜糖似的,就连孝景帝也不由多看了她几眼。  

孝景帝颔首,扬了扬手叫起,道:五公主颇有礼数。  

彻辰嘴角聚上一抹冷凝,浓眉一轩,击掌三下,唤道:来人。  

随之有两位侍从各捧着一个锦盒上前,彻辰眉宇清高,道:父皇偶得一珍宝,价值连城,此次特命本皇子带来,作为礼物敬献给大周皇帝。  

孝景帝提提眉,笑道:那就多谢贵国皇帝了。孝景帝朝常恩扬扬脸,让他去接。  

只是还未等常恩碰到,就被彻辰拦下,等一下。  

常恩微微一愣,不明其意,转头看向孝景帝。孝景帝也皱起眉,就听彻辰道:素问大周人杰地灵,足智多谋者甚多,所以今日彻辰斗胆,想要出一难题,验证一番。  

他笑的自信而得意,眉宇飞扬,仿若这一难题无人破解,这一左一右两位侍从手中虽然都拿着锦盒,但其实他们手中只有一个是真的礼物。  

他背着手,绕着两个侍从转了一圈,这两个人,一个只说真话,一个只说假话,说真话的人拿着的是真的礼物,说假话的人拿着的是空盒子,你们只能向其中一个人问一个问题,然后挑一个盒子,挑中当然好,如果挑不中……  

彻辰顿了下,含着轻蔑的笑,接着道:那只能说明大周能人辈出之说不过是以讹传讹,也不过如此。  

彻辰大有羞辱之意,孝景帝面露不虞,却无力反驳。  

彻辰不知收敛,不顾孝景帝脸色,环顾诸人,不知可否有人能破解本皇子这道难题?  

众臣窃窃私语,皆摇头不知,虽说有一半的几率,但万一错了,可是将大周的脸都丢了。  

见无人应声,彻辰更是自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人会答,原来传闻也只不过是传闻,本皇子差点就轻信了。  

孝景帝胸膛起火,在席上的人身上一一扫过,目光所到之处皆低头默言。  

忽而席中传来一声娇俏笑声,众人望去,却见楚王妃两颊生花,笑意盈盈。  

彻辰得意之笑瞬间收起,疑惑看着她,见她坐于楚王身边,心中猜测是为楚王妃,道:楚王妃为何而笑?  

荣昭扬脸道:我是笑你如果想要验证,应该出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这么简单的题,难怪我大周众臣都不愿意回答,就算回答出来也是侮辱智商。  

彻辰微眯双眼,眸中凝起一缕寒意,鼻息不屑一哼,沉声道:是题太简单,还是大周根本没人回答的上?  

萧珺玦暗自拽了拽荣昭的衣服,看她一眼,暗意她不要多嘴逞强。  

荣昭冲他微微一笑,自信满满,然后道:怎么没人回答?这么简单的题本王妃就能破解。  

孝景帝一喜,道:昭昭可有对策?  

荣昭颔首,起身走到两侍者之间。众人目光皆看向她,凝神屏息,看楚王妃如何破解。  

见荣昭步履轻易自信,瞥了眼彻辰,再一思忖,便问向其中一人,指着另一人,问道:你说,如果我问他,他的盒子里有没有礼物,他会回答我什么?  

侍从回道:有。  

萧珺玦心头一松,看着荣昭嘴角漫着一抹可有可无的笑意。这个丫头,还真被她给解了。  

荣昭一笑,毫不犹豫拿走他手中的锦盒,其他人心头紧紧,屏息急促,孝景帝也紧张起来,双手握拳,不知荣昭是否拿对,就见荣昭打开锦盒,里面是一个比拳头还大的夜明珠,光泽熠熠,的确是价值连城之物。  

孝景帝微微吁出一口气,礼物根本不重要,就算是连城之物,他也不放在眼里,重要的是面子。  

孝景帝朗朗一笑,道:昭昭深得朕心,既然这颗夜明珠是你解破出来的,朕就转而赏赐给你。  

彻辰神情冷凝,道:你是怎么断定的?  

荣昭一笑置之,道:这还不简单,假设他说的是真话,那另一个说的必然是假话,我问他另一个人会告诉我有没有,他一定会说有。反之,他如果说的假话,那他的回答也必然是没有。既然他说有,那么他说的话就是真话,他手里也就是真正的礼物。  

她傲然而视,隐隐自傲,这么简单的问题,三皇子还好意思当成考题,是你小看我们大周的人,还是说三皇子自己能力有限?  

你——彻辰咬牙。  

荣昭自得一笑,拍了拍锦盒上面,眉飞色舞道:谢了。然后也不顾彻辰的脸色潇潇洒洒的回到了座位。  

彻辰忿然不平,孝景帝却对此及其满意,请他入座后连连饮了几杯,甚至畅快。  

彻辰席间一改刚刚进来时放荡不羁之态,三杯过后,依旧毫无笑容。  

席间为助雅兴,有数位公卿小姐登台表演,连塔娜公主都自请一舞。东凉的舞蹈与大周不同,更加奔放火热,塔娜这一舞获得满堂喝彩。都道塔娜公主不仅人美声甜,连跳舞都如此曼妙多彩。  

当塔娜下台后,一时无人在上,珠玉在前,在她之后表演只会落了下风。  

这可给了彻辰反击荣昭的机会,他看着荣昭道:楚王妃蕙质兰心,想来也是多才多艺,何不表演一二,让本皇子也能领略一下大周女子的风采。  

咳咳……咳……  

多才多艺?荣昭正喝着甜酒,一下子呛到嗓子眼,差点喷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