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李家来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光尘随后看着大夫人道:“你不行,你也说不上话,去把你家当家人请来!”  

她都不当家了?!  

大夫人当时没说话,站起来带着下去就走了。  

等她出来后,叫着三桂:“你说,是不是得弄死她?!”  

三桂低声道:“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就这么弄死了怕不行,咱们家不行啊!”  

两个人说的十分随意,好像弄死一个人跟踩死蚂蚁那么简单。  

大夫人看着前方眼睛瞪出凶狠的圆度,咬牙道:“想办法把她骗出府去,路上做了,不然难道等着她勾引务观?!你看她长的那个样子!”  

可是怎么把人弄走啊?!  

人家不走!  

三桂怕大夫人说她没用,转移话题劝慰道:“夫人放心,她不走也不可能留下来,别说别人,咱们家大公子是什么人?正派正义,都拜了堂了,他绝对不会悔婚的!”  

“那当然了!”大夫人傲然的道:“沈家男人已经娶妻,是绝对不会要另娶别人的,一个山野村姑和郡主的女儿比,那不是云泥之别,小妖女她就是做梦务观都聚会娶她!”  

“夫人,大少爷准备了车娇,要把新娘子送回去呢,他说这不是他的新娘,厢房的那个才是,都到了二门了。”突然迎面跑来老夫人院子里的下人叫道。  

大夫人:“…”  

三桂:“…”  

众人:“…”  

大夫人跑着去找老夫人,老夫人也听到了消息,正在往外走,大夫人急的什么一样,老夫人也被催的很心烦,叫来下去道:“大少爷到哪了?!”  

“快到碧清园了!人没到,不过已经通知新妇做准备了!”  

大夫人吼道:“娘,我绝对不允许他娶山野村姑,您想想办法!”  

老夫人呵斥道:“你儿子什么样你自己不清楚?为今之计,就看新妇自己有没有办法了!”  

说完看着下去:“快去碧清园照顾着,别让大少爷犯傻,万一他打人就不好了!”  

大夫人:“……”  

“娘!我儿子不会打女人的!”  

老夫人扬着手道:“那还不错,都去碧清园,去碧清园!”  

碧清园的喜房里,红绸迎风招展,红烛摇曳,可是静悄悄的,一点人气都没有,哪里还有喜气。  

开始入夜了,本该是喝交杯酒的时候啊!  

床边,美丽矜持的新娘子,也不再是上轿时羞答答的样子。  

她早已经抛开了盖头,露出因为生气而颤抖扭曲的脸,虽然明眸皓齿依然是美人,可是烛光闪动下她脸色忽明忽暗,有些瘆人。  

就是正常人这个时候,也不可能有好心情吧?!  

这人正是李卓原,本来应该是今晚沈家的主角,但是她相信,如果她不努力扳回局面的话,很快就要沦落成为别人的笑柄。  

方才已经有沈唯卿的下去来告诉她,沈唯卿要退婚,让她收拾东西送她回去!  

回奶奶个头!  

“小贱人竟然敢破坏我的婚事。”新房里都是陪嫁的下人,李卓原不用约束自己,气的将脚踏一下子踢翻了。  

伺候她的陪嫁大丫头叫巧燕,巧燕怕她,战战兢兢的劝道;“小姐别生气,反正您才是真正的小姐,那个小贱人她娘都被休了,她也不是。”  

李卓原其实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个姐姐,父母关系不和,母亲总说都是因为老贱人和小贱人在从中作梗。  

但是老贱人已经很多年就死了,江碧俞死后,父亲李明赫就再没提过前妻和前妻生的孩子,若不是母亲京城诅咒小贱人,李卓原都要忘了家里有这么个人。  

这次公主祖母去世,伯父新建侯说要把李光尘接回来议论婚事,李卓原听母亲偷偷说要派人弄死小贱人,怎么没弄死还来破坏她的婚礼?  

“到底是谁给她这个胆子,这个贱人!”李卓原没什么踢的了,如果不是新房,她就要砸东西了。  

她陡然一转身,狠厉道:“你带人去把她给我弄过来,你看我让她怎么死的。”  

巧燕本来想告诉小姐这不妥当,这里可是沈家,沈家人都不敢动手呢,可她刚一张嘴,李卓原眼睛一立,巧燕就要吓死了,她太怕小姐了!  

巧燕是三年前跟在李卓原身边的,他们家小姐是个表里不一,且嫉妒心非常重的人。  

小姐脾气明明不好,会拿下人出气。  

巧燕记得自己的一个同伴,就因为被小郡王夸奖手好看,就被小姐冬天扔到外面冻,  

北方冬天天气冷,到了半夜都是西北风,那伙伴冻晕过去,小姐又让人把伙伴抬回来,用开水烫皮肤,  

说是为了救人,可是忽冷忽热,再厚的熊皮都能剥下来,何况是人?!  

那伙伴几经折腾,最后全身都溃烂了,也死了。  

虽然他们是下人,命不值钱,可是好人家都信奉儒家,不会轻易打骂下人,何况是折磨杀人?!  

他们小姐就会!  

但是对外,小姐又是个温柔的大美人,人人称颂,所以说出去也没人信。  

她不想挨打,更不想被折磨。  

“好,奴婢这就去!”  

巧燕下去后,李卓原的陪嫁嬷嬷赵嬷嬷走过来,她一脸严肃的说:“这件事小姐不容小觑,做决定的可能是新姑爷,在京城您可听过新姑爷的名头?那可是个十分固执的人。”  

沈唯卿很小的时候就做过很多家喻户晓的事情。  

他身上两个特点特别显著。  

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