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协会的邀请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知不觉间,  

距离5月13号会议结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间。  

全球这一个月中话题众多,  

第一个世界无核日、第一个世界停战日、第一个世界安全日云云。  

但其中,  

最大的话题,当属是新人类世界协会官网上的魔法基础普及视频。  

视频的内容很简单,就是由帅气的史蒂芬出面,详细解释了魔法的运转理论,并着重讲述感知魔法元素的方式——冥想。  

只能算是一个基础的启蒙教学。  

而后,  

全球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安静的一段时间。  

数以十亿的人静坐在某个角落中,用心回忆史蒂芬讲解的冥想方法,试图能够触摸到那些“调皮的小精灵”。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是失败的。  

即便是有了冥想的方式,但亲和魔法元素的体质,还是较为稀少的。  

不说万里挑一,百里挑一还是要的。  

但是吧,架不住地球人类的基础多啊!  

全球70亿人类,刨除掉因为各种原因不打算学习的,也是有至少30亿人类做了冥想的尝试。  

百分之一,那就是三千万的人类感知到魔法元素。  

要是在以往,  

在这三千万人里头,大概也只有百分之一的三万人,能够拥有沟通异次元通道的天赋。  

别以为这人数就多了!  

要知道,  

这三万人,可是在全球经过一次大筛选后,才得出的人数。  

由此可见,  

以前的魔法学习,对于天赋的要求是多么的苛刻!  

但现在不需要了,直接一枚魔戒就能解决——而且维克多也没打算,传播感应异次元通道的技巧。  

现在,  

有了大概三千万的人类,拥有沟通魔法元素的天赋,他们的下一步就是尝试和魔法的契合度。  

不同人的天赋,对于不同的魔法类型侧重是不同的。  

这就需要他们,去当地刚刚开门的新人类世界协会分部中,借用魔戒尝试一下最基础的光照术了。  

光照术没有侧重点,任何的魔法师都能施展它,并且很难造成哪怕一丁点伤害——它甚至都不刺眼。  

用来作为大众的启蒙魔法,很是适合。  

大部分的成年人,对于魔法元素能够感知到,但是对于构建魔法阵却是屡屡失败。  

这是和曾经的史蒂芬一样,内心对于魔法的存在并不认可,多年来构建的唯物主义心理,让本能的对魔法产生了抵触。  

相比于成年人,  

想象力更丰富、并且世界观还未建设完全的年轻人,会更容易的接受、并施展成功魔法。  

这个年龄段集中在12岁20岁之间。  

并且,  

这个年龄段,也是参军最合适的年龄段,因为他们很好被塑造成服从命令的士兵。  

因为新人类世界协会不提供魔法的深造,只是做一个启蒙教学。  

想要学习魔法?  

那么除了在本国参军之外,没有第二个选择——即便是那些第一批学习到魔法的士兵,也签署了保密协议,不允许对外泄露魔法的信息。  

固然会有那么一些士兵,会在威逼利诱之下透漏一些信息、乃至被全盘挖出。  

但意义不大。  

没有魔戒,说什么都是白搭,即便是获得了魔法阵图形,可你依旧无法构建成完整的魔法阵。  

完整的魔法阵,最后一步可是沟通异次元抽调魔法元素。  

你一没有魔戒、二不会沟通异次元通道的技巧,凭什么成功施展出完整的魔法?用头吗?  

于是,  

在全球的范围,掀起了一股参军风潮,大量的年轻人、少量的中年人,纷纷还是投身到各自国家的军部中。  

但这些参军的人,首先需要学习的不是魔法,而是来自军队的“爱的教育”。  

不先把你练乖咯,怎么可能把魔法教给你?  

除了要保证魔法大规模推广的安全性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第一批魔法速成班的士兵们,大多只能施展一些F级的魔法。  

他们自己都没学明白呢,怎么去教导别人?  

还需要再好好的深造一番。  

而在这群深造人群中,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极为突出,能够很快的学会一个个魔法,不久就是甩开后面的人一大截。  

无一例外的,  

这些天才全部都是X基因觉醒了的新人类!  

要是一个、两个、三个、乃至十个的,军方或许还不会过多在意。  

可每一个有修炼魔法的新人类,进度都远远甩开一般人的进度,这一现场可就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了。  

更为重要的是,  

在一个月中,修炼魔法、哪怕只是沟通魔法元素的人类中,觉醒X基因成为新人类的比例,较之以往都是大大增幅。  

而且不是平滑自然增长的那种,而是呈现爆发式的上升趋势。  

拿着这一组数据,要是还不知道新人类是未来魔法师的主力军,那各国的科学家怕不是用屁股思考的。  

于是乎,  

曾经被人人喊打的新人类,在经由维克多的一系列贡献后生活稍有好转,这一刻直接是变成了新世纪的香馍馍。  

各国争相颁发了保护新人类权益的法律,总是新人类的出生、以及成长,并给予其和普通平民一样的待遇——甚至还尤有胜之。  

最直观的体现是,  

新人类参军,军饷是普通人的1.5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