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降龙十八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田伯光独斗八人,战个平手。  

唐云以一敌四,占了上风。  

摘星子与洪凌波二人,也将另外一个吃鸡小队压入下风。  

他们这一行四人的吃鸡小队,却是十分厉害。  

一个吃鸡小队,对阵四个吃鸡小队,且占上风!  

这其中除却田伯光武功高强,已跻身当世一流,世所罕见之外。  

便是唐云的武功也已堪堪跻身当世一流,而摘星子的毒功也是十分犀利,洪凌波而今的剑法,也更进一步,已是太极剑法的名家。  

二十个武林高手在大厅中交手,场面煞是壮观。  

而大厅外,还隐藏着一人,正对大厅中的交手,惊诧异常。  

此人身材高大,三十来岁,身穿蓝衫,脚穿草鞋,手持单刀,若是有江湖人士在此,定能认出这是大名鼎鼎的武当七侠中的俞岱岩,俞三侠。  

“世上何时多了这么多高手?”  

俞岱岩看着厅中交手的众人,暗暗惊诧不已。  

这厅中动手的每一人,一身武功都足以名动江湖,成名一方。  

除却各大派的掌门之外,或是少林寺的神僧之外,怕是没人能压得住他们。  

尤其是那使快刀的汉子,与那使铁枪的少年,一身武功都堪称当世一流!  

便是俞岱岩自诌,与他们动起手来,胜负都不好说。  

别看俞岱岩只是武当派弟子的辈分,但他们的师父是当世神话张三丰张真人!  

俞岱岩排行老三,与排行老二的俞莲舟,以及排行老大的宋远桥等几人,一个个年纪都已不小,虽是弟子辈分,实为当世一流高手。  

也就是老四张松溪,老五张翠山,以及老六殷梨亭与老七莫声谷,年纪不大,否则假以时日,也都是可以与各大派掌门比肩的当世一流高手。  

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三人,却足以与各大派掌门比肩。  

而各大派的掌门,可称当世一流者,又有几人?当今世上一共也就那么几个而已,如昆仑派掌门何太冲,峨眉派掌门人灭绝师太,少林神僧等。  

俞岱岩虽只三十多岁,但一身武功已是当世一流,纵横武林,少有敌手。  

如今见到两个武功高得出奇之人,岂能不惊诧莫名?  

他所惊诧莫名者,是因为往往拥有如此武功之人,都是各大派的掌门,威震天下!  

这两人却籍籍无名,甚是眼生,武功套路也看不出是哪个门派。  

厅中动手的那些人,虽不如这两人,一个个却也是足以名动一方的高手。  

却同样是籍籍无名,甚是眼生,看不出是何门何派,仿佛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般!  

俞岱岩心说,此事一定要回到武当,禀报师父与师兄弟们,让他们小心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江湖高手。  

还有那屠龙刀,引起如此高手们的厮杀,可见会在江湖上引起多大的腥风血雨,俞岱岩已有心,将这把屠龙刀带回武当山,交给师父他老人家处置,以避免江湖上的这场腥风血雨。  

俞岱岩暗中观战,有着打算。  

厅中的交手,也有所变化。  

唐云以一敌四,将四个彪形大汉压入下风,靠着一身功力与神力,将这四个彪形大汉击得连连后退。  

而有意无意的,他们的交手,渐渐靠近屠龙刀,在终于到了屠龙刀近处的时候,唐云在四个彪形大汉神色一僵的目光下,伸手往屠龙刀抓去。  

屠龙刀高温似火!  

这才短短时间,温度不可能降下。  

四个彪形大汉惊诧不已,这人怕是疯了,不怕自己的手掌被烤熟?  

却见唐云已“锵”地一声,将屠龙刀从地下提了起来,这四尺来长、乌沉沉的单刀,竟是有一百多斤重,难怪之前那老者要双手才能将其拖住。  

唐云一身神力,足有七八百斤力气,全力爆发起来更是力若千钧,这一百多斤的屠龙宝刀在他手里,却也不足为意。  

而屠龙宝刀刚刚入手,就将他的手掌烫的嗤嗤作响,哪怕运起紫霞神功,也险些将他的掌心烧焦,已有臭味传出。  

“叮,发现技能书降龙十八掌,是否技能化?”  

与此同时,一道声音通过手腕上的吃鸡手表传入脑海,令唐云变得大喜,果然如他所料,屠龙刀里面蕴含技能书!  

屠龙刀,乃是纵横古今武林的第一宝刀,又称武林至尊。  

是当年郭靖黄蓉夫妇,眼见襄阳城将破,请人熔“玄铁重剑”,又加入西方精金铸成。  

屠龙刀与倚天剑同时铸成,均是锋利无比,无坚不摧的神兵,而屠龙刀又拥有强力磁性能吸天下暗器。  

因此,屠龙刀与倚天剑,才成为了游戏商城中售价350点积分的无上神兵,而江湖上寻常的所谓神兵利器,在它们面前,就如同草芥。  

唐云之所以冒险去抓屠龙刀,拼着手掌烧焦也要将它抓住,便是因为他明白,这里面有技能书!  

当年郭靖黄蓉夫妇,将九阴真经的原本与速成版本两种功法,以及桃花岛的各类武功精要等等,放入了倚天剑中。  

又将降龙十八掌的武功精要,以及根据武穆遗书所改编的,针对蒙古骑兵的一部兵法,放入了屠龙刀内。  

以期望有缘人得之,推翻蒙古政权,光复汉人江山。  

而降龙十八掌这本武功精要,对于别人来说,需要破开屠龙刀,才能取出。  

对于唐云这些吃鸡玩家来说,却是可以直接技能化的技能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