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道德难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脑海里回荡着白子玉方才的话,柳夭夭心中暗想:“轩郎君一开始说我爱护百姓,现在却又说云无忧才是真正爱护百姓的人,那么他是不是暗指我不是一个爱护百姓的人?”  

柳夭夭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个意思,心中愈发的气,她那双好看的眼眸里也隐隐约约燃起了小火苗。  

对于柳夭夭这带有情绪的质问,白子玉不打算直接回答,反问道:“那三百多人的愚蠢行为会造成更大的伤亡,难不成柳教主还没意识到吗?”  

“你,…”柳夭夭话头刚起,一瞬间就自己硬生生憋了回去。  

她压住心中的怒火,没有深究白子玉暗骂自己教内姐妹愚昧这件事。  

努力平复心情,柳夭夭冷冷道:“我自然知道,你是指若这三百多人把云无忧拉下马,那么整个普宁城甚至整个大周朝将可能大乱,从而造成大量百姓死亡吧!”  

就是因为考虑到可能会死很多人,柳夭夭才会在发现教内有人怂恿百姓污蔑云无忧的时候,狠狠惩罚了这些人。  

那么这就奇怪了,难道不久前柳夭夭和轩辕舞卿两个团伙一齐到普宁城去打算暗杀大周朝皇帝,就不会造成天下大乱,百姓死伤严重吗?  

当然,大周朝皇帝若是突然死了,那么如今这般模样的天下一定会乱,除非新皇帝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既然天下会乱,那么柳夭夭又为何要联盟轩辕舞卿暗杀大周朝皇帝?  

难不成柳夭夭是一个精分?  

实则不然,柳夭夭之所以要和轩辕舞卿联盟无非就是要得到南岩峰山寨的资金支持,然后在京城里挖地道和开展传教活动。并且柳夭夭前往普宁城,除了暗杀大周朝皇帝,她还要逼大周朝皇帝立遗旨,要大周朝皇帝把皇位传于皇帝的亲妹妹镇南王。  

没错,柳夭夭除了和轩辕舞卿联盟,她和镇南王也联盟了。  

只要镇南王有了继承皇位的合法性,那么拥有二十万镇南王军的她将会挥师北上继承皇位。  

京城里的绝大部分禁军只听皇命,她们不会违背先帝的遗旨,而远在西北边防备着大夏朝的云家军和东北方防备着大金朝的各地方联合军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到那时候,将没有人能阻挡镇南王成为皇帝,也将没有人能明目张胆造反拥有二十万镇南王军和十万禁军的新皇帝。  

而当镇南王当上皇帝后,按照她们的盟约,柳夭夭所带领的白莲教将不会再是邪教,而会是大周朝的合法国教。  

这是一个豪赌,柳夭夭赌上白莲教的全部和少部分百姓的性命,选择相信镇南王有能力给天下百姓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并且立白莲教为国教。  

对于柳夭夭的这些计划,白子玉一无所知。  

白子玉点了点头,说道:“嗯,我确实是指这个,不过既然柳教主知道这些,那应该明白我为何说云无忧不算是恶人吧?”  

柳夭夭皱了皱眉头,说道:“云无忧杀人是为了震慑住京城的所有人,但是她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都杀了!它这样做难道不足以说明她就是一个恶人吗?”  

“哦?柳教主真的觉得杀几个人就能镇住城内几百万百姓还有某些心思不良的团伙吗?”白子玉问道。  

柳夭夭知道白子玉说的某些不良团伙指的是白莲教,越发看不懂白子玉。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她说道:“我承认云无忧这样做有很充足的理由,但是我并不觉得杀人是对的,她在我看来还是一个恶人。”  

一旁的轩辕昊天好半天插不上嘴,这会儿逮住机会,说道:“是啊是啊,我和柳姐姐想的一样,也觉得云无忧就是一个恶人。”  

说完这句话,轩辕昊天好像又想起什么,接着说道:“还有姐夫,你别被云无忧的名声给误导了,她其实是一个很冷血无情的人,你别…别再给她辩护了,要早点认清她的真面目,然后向柳姐姐她们道…”  

伸手摆在轩辕昊天面前,白子玉摇头道:“你别说了,先听我说。”  

等轩辕昊天停止说话,白子玉这才说道:“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不待柳夭夭和轩辕昊天回答,白子玉又说道:“若是有一种情况,比如说有三千零三人面临死亡威胁,你们俩某一个人需要杀了三个人就可以救三千个人,你们会不会杀了这三个人?当然,你们只有杀或者不杀两个选择,若是你们不杀的话,三千零三人都会死!”  

轩辕昊天一听完这问题就笑道:“姐夫,你这是什么怪问题?哪有什么情况要杀三个人救三千人的?而且还只有两个选择?哦,我明白了,姐夫你是不是觉得云无忧也是恶人,所以现在为了保住面子要转移话题?”  

白子玉不急不恼,耐心等轩辕昊天说完话才接着说道:“你不必理会是什么情况,你只需要回答我你杀不杀那三个人?”  

轩辕昊天想了想,说道:“当然杀啊,可以救三千人,为什么不杀了那三个人?虽然这样对那三个人很不公平,但是这也没办法,都是为了大义,我相信她们也一定会理解的。”  

柳夭夭在听到这道题的时候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白子玉好像是要映射什么,不过她想了一会儿也没想通。  

听到轩辕昊天的回答,柳夭夭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也赞同轩辕昊天的说法。  

白子玉嘴角处的弧度翘起一些,对柳夭夭问道:“柳教主,你杀不杀那三个人?”  

“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