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奇葩的翻滚散热方式(2/3)
弧度,能最大范围的增加地面发送的电波信号。
看到这个形状的天线,直播间里面部分年龄大一些的观众顿时就怀念起来。
【这就是卫星上使用的天线?跟我老家电视使用的哪种差不多。】
【好怀念的感觉,以前小时候为了看电视,举着根竹竿到处找信号。】
【主播你咋不弄个信号锅呢?那种好多了。】
【这玩意真的可以接收电信号吗?】
【说起信号锅,我就想起来我家以前装的一个,很大,但它能搜到某些成人频道——】
【这么牛批?求链接!】
【求某宝链接,我这就下单】
【亚太6号!】
【卫星锅这玩意搜台看脸,想搜的台搜不到经常发生,而且一到雨天这玩意就容易一个台都搜不到,贼坑爹。】
【我家就用卫星锅,用这种锅能收到境外信号,国外节目香香的。】
【好家伙,收到境外信号,这可刑啊。】
【楼上开门,查煤气水表的。】
【开门,快递到了。】
【啊对对对对,国外节目都香,那你赶紧滚吧。】
直播间里面的观众对韩元制造出来的天线很感兴趣,这东西引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韩元看了眼弹幕,也有些怀念,无论是信号锅,还是手中的这种信号塔,他小时候也都用过。
甚至还大雪天冷死个人的情况下为了看眼电视跑到楼顶去给信号锅扫雪。
不过怀念不影响他后面的动作,天线塔做好后,他顺手就给揉成了一团。
这属于对记忆金属的检测之一,只是手段有点粗暴而已。
看到这一幕,直播间里面顿时发出一片问号,这次韩元还没来得及回答,直播间里面就有观众装b了。
【记忆金属而已,大惊小怪!】
【马上就能恢复了,变戏法一样。】
看到虚拟屏幕上的弹幕,韩元怪异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拿着被揉成一团的信号天线站在那里。
三十秒过去、一分钟过去,两分钟过去,他手中的一团信号塔没有任何变化,有些观众开始不耐烦起来。
【???】
【不是说可以恢复吗?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
【就这?就这?这就是记忆金属啊?】
【主播你是不是揉过头了啊,它都变不回原来的样子了。】
【时间啊,这才过去多久?就算能够恢复也要时间的。】
【时间个屁,不懂装懂!记忆金属的恢复需要放置到它的‘变态温度’中才可以。】
【是加热吧,我见过记忆金属做的弹簧,拉直后加热可以恢复,不过主播这个应该不是加热。】
【我记得镍钛记忆金属的形变温度好像是40度。】
【突然想到,如果用记忆金属造车的话,就不怕车祸了吧?撞了也能自己恢复。】
【买灯送车的那家,就有一台用记忆金属造的车,价值两个多亿,不过发生了车祸,可能是这样的:‘车瘪了,人没了,浇热水,车好了,人埋了’_】
【撞个车,人死了,车没事,有请下一位驾驶者!(狗头)】
【听起来挺牛逼的,我要是给掰断了,它还能自己沾回去吗?掰断不行的话,我给它打个死结它还能恢复吗?】
不得不说,沙雕网友们的脑洞有时候还是挺大的。
一些问题给韩元都整懵了。
造根记忆金属线,如果打上死结,它还能恢复原形吗?
这是个值得实验一下的问题。
至于手中的信号天线之所以没有恢复原形,的确是和它的‘变态温度’有关系。
手中的这种‘镍钛基形记忆合金’,它的形变恢复温度接近一百五十度,而不是普通记忆金属的四十度。
之所以设计的这么高,是考虑到太空的环境的。
距离地面一百六十公里以上的近地轨道,大气相当稀薄。
卫星在这个高度运行的时候,因为没有大气的缓冲,面向太阳的一面温度能达到两百度以上。
而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能低到零下四十度。
温度控制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无人的卫星、深空探测器,还是载人的空间站、飞船,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果是载人航天的话,保证航天飞机或者空间站内部的温度稳定是必须的。
以华国发射上去的空间站为例。
空间站在三百公里的近地轨道飞行过程中,向阳面舱外温度会超过一百五度,而背阳面的温度则低至零下60℃以下。
卫星,航天飞机,包括大型空间站的散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除了厚重的隔热层外,肯定还需要其他的散热手段。
在太空中,散热基本依靠辐射散热来解决隔热层无法解决的余热问题。
也就是一个循环的管道,内部装满冷却剂液体,然后管子联通产生热量的部件以及散热部分。
最后通过一台电泵让管子里面的液体循环动起来,凉的液体跑到产生热量的地方积蓄热量,蓄热完成后,再去凉的地方散热。
但这样一来,光是一套完善的散热系统,就会给空间站或者卫星不少额外的重量,大大的增加了负担。
而这次发射上去的卫星,韩元没设计散热系统。
不过不代表他没有考虑到这股问题。
他会给卫星除了太阳能发电板之外的部分,涂上一种从初级航天应用知识信息中获取到的白色涂料。
这种白色涂料的吸收率要比铝高些,但发射率更高。
真空中没有对流,整体的和外界热交换基本通过热辐射进行。
材料表面一方面吸收热辐射,同时也对外部真空中辐射释放热量。
而这种白色涂料的发射率很高,能将卫
看到这个形状的天线,直播间里面部分年龄大一些的观众顿时就怀念起来。
【这就是卫星上使用的天线?跟我老家电视使用的哪种差不多。】
【好怀念的感觉,以前小时候为了看电视,举着根竹竿到处找信号。】
【主播你咋不弄个信号锅呢?那种好多了。】
【这玩意真的可以接收电信号吗?】
【说起信号锅,我就想起来我家以前装的一个,很大,但它能搜到某些成人频道——】
【这么牛批?求链接!】
【求某宝链接,我这就下单】
【亚太6号!】
【卫星锅这玩意搜台看脸,想搜的台搜不到经常发生,而且一到雨天这玩意就容易一个台都搜不到,贼坑爹。】
【我家就用卫星锅,用这种锅能收到境外信号,国外节目香香的。】
【好家伙,收到境外信号,这可刑啊。】
【楼上开门,查煤气水表的。】
【开门,快递到了。】
【啊对对对对,国外节目都香,那你赶紧滚吧。】
直播间里面的观众对韩元制造出来的天线很感兴趣,这东西引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韩元看了眼弹幕,也有些怀念,无论是信号锅,还是手中的这种信号塔,他小时候也都用过。
甚至还大雪天冷死个人的情况下为了看眼电视跑到楼顶去给信号锅扫雪。
不过怀念不影响他后面的动作,天线塔做好后,他顺手就给揉成了一团。
这属于对记忆金属的检测之一,只是手段有点粗暴而已。
看到这一幕,直播间里面顿时发出一片问号,这次韩元还没来得及回答,直播间里面就有观众装b了。
【记忆金属而已,大惊小怪!】
【马上就能恢复了,变戏法一样。】
看到虚拟屏幕上的弹幕,韩元怪异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拿着被揉成一团的信号天线站在那里。
三十秒过去、一分钟过去,两分钟过去,他手中的一团信号塔没有任何变化,有些观众开始不耐烦起来。
【???】
【不是说可以恢复吗?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
【就这?就这?这就是记忆金属啊?】
【主播你是不是揉过头了啊,它都变不回原来的样子了。】
【时间啊,这才过去多久?就算能够恢复也要时间的。】
【时间个屁,不懂装懂!记忆金属的恢复需要放置到它的‘变态温度’中才可以。】
【是加热吧,我见过记忆金属做的弹簧,拉直后加热可以恢复,不过主播这个应该不是加热。】
【我记得镍钛记忆金属的形变温度好像是40度。】
【突然想到,如果用记忆金属造车的话,就不怕车祸了吧?撞了也能自己恢复。】
【买灯送车的那家,就有一台用记忆金属造的车,价值两个多亿,不过发生了车祸,可能是这样的:‘车瘪了,人没了,浇热水,车好了,人埋了’_】
【撞个车,人死了,车没事,有请下一位驾驶者!(狗头)】
【听起来挺牛逼的,我要是给掰断了,它还能自己沾回去吗?掰断不行的话,我给它打个死结它还能恢复吗?】
不得不说,沙雕网友们的脑洞有时候还是挺大的。
一些问题给韩元都整懵了。
造根记忆金属线,如果打上死结,它还能恢复原形吗?
这是个值得实验一下的问题。
至于手中的信号天线之所以没有恢复原形,的确是和它的‘变态温度’有关系。
手中的这种‘镍钛基形记忆合金’,它的形变恢复温度接近一百五十度,而不是普通记忆金属的四十度。
之所以设计的这么高,是考虑到太空的环境的。
距离地面一百六十公里以上的近地轨道,大气相当稀薄。
卫星在这个高度运行的时候,因为没有大气的缓冲,面向太阳的一面温度能达到两百度以上。
而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能低到零下四十度。
温度控制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无人的卫星、深空探测器,还是载人的空间站、飞船,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果是载人航天的话,保证航天飞机或者空间站内部的温度稳定是必须的。
以华国发射上去的空间站为例。
空间站在三百公里的近地轨道飞行过程中,向阳面舱外温度会超过一百五度,而背阳面的温度则低至零下60℃以下。
卫星,航天飞机,包括大型空间站的散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除了厚重的隔热层外,肯定还需要其他的散热手段。
在太空中,散热基本依靠辐射散热来解决隔热层无法解决的余热问题。
也就是一个循环的管道,内部装满冷却剂液体,然后管子联通产生热量的部件以及散热部分。
最后通过一台电泵让管子里面的液体循环动起来,凉的液体跑到产生热量的地方积蓄热量,蓄热完成后,再去凉的地方散热。
但这样一来,光是一套完善的散热系统,就会给空间站或者卫星不少额外的重量,大大的增加了负担。
而这次发射上去的卫星,韩元没设计散热系统。
不过不代表他没有考虑到这股问题。
他会给卫星除了太阳能发电板之外的部分,涂上一种从初级航天应用知识信息中获取到的白色涂料。
这种白色涂料的吸收率要比铝高些,但发射率更高。
真空中没有对流,整体的和外界热交换基本通过热辐射进行。
材料表面一方面吸收热辐射,同时也对外部真空中辐射释放热量。
而这种白色涂料的发射率很高,能将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