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烧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到湖边,弯下身,韩元从湖边抓了把泥土便皱起了眉。  

他将手中的泥土递到镜头前,拍给直播间里面的观众看,语气有些失望。  

“看来我之前的判断有些失误,这大湖边的泥土,虽然看起来很像粘土,但里面掺杂了不少的细小石砾和沙子。”  

“这样的泥土,虽然能黏在一起,但制成器皿后,没法烧制,一烧这些泥土便会产生大量的裂纹。”  

韩元将手中的泥土扔掉,洗了洗手,摇头道:“再找一下吧,如果不行的话,我再来想办法。”  

沿着湖边继续走,每走一段路,韩元便会停下来重新检查一下湖边和湖中的泥土。  

但很可惜的是,和刚开始的一样,他走过湖边的泥土,都是混杂着各种砂石的泥土。  

虽然这些泥土的确很细腻,也的确是粘土,但里面却掺杂着不少的沙砾。  

而且这些沙砾碎石和陶土中的那些细微粉砂完全不一样,这些沙砾和碎石的直径太大了。  

不清理掉的话,根本就没法用来制陶,烧制过程中会直接炸的连妈都不认识。  

虽然清理掉碎石后很不错,但他现在没有筛漏这种东西。  

叹了口气,韩元停下脚步,道:“看来湖边的地质结构和森林中的地质结构是一样的,泥土中都掺杂着石头。”  

“既然在湖边找不到合适的陶土,那我现在就只有一种办法了,找个地方往下挖。”  

稍稍离开湖边一点距离,韩元顺手将脚下的一棵杂草拔了起来,然后甩了个圈,扔到了湖里。  

然后找了根木棍开始一点点的往下挖掘,边挖,他边解释。  

“如何去寻找到合适的土壤,在高中地理课本中就已经教过我们。”  

“众所周知,地球是分层的,而我们脚下的土壤,也是分层的。”  

“正常情况下,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这三层土壤结构形成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在往下的话,就是未风化的岩石层了。”  

“表层土粗犷一点来讲,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耕种土层,一般来说,厚度大概在二十到三十厘米左右。”  

“这一层土壤的营养物质含量是最高的,正常来说,也可以用于制造陶器。”  

“但我现在所处的地方,表层土中的砂石含量有点高,所以我要往下挖二十到三十厘米,找到心土层,那才是我的目标。”  

闻言,直播间里面的观众咋舌不已。  

高中地理教过这玩意吗?我怎么一点记忆都没有?  

懵逼了,理科生表示我没学过这玩意。  

体育生表示高中没学过这玩意!  

地质结构分层是高一地理的知识,上了高一的就不可能没学过,你们这群学渣!  

这主播的知识面也太广了吧?会荒野求生也就算了,还懂地质结构?  

‘高数补考不过不改名’送出飞机*1,6翻了,999!  

.......  

湖边的表层土,比韩元想象中的还要厚,挖了二十多厘米了,还没看到心土层土壤的标志。  

好在这里的土壤并不是很干燥,还算好挖。  

不过他挖的口子不小,挖了十来分钟,才看到坑洞底部逐渐露出的灰白色的土壤,颜色有些像观音土。  

看到这层土壤,韩元眼神微亮,连忙用木棍挖掘起来。  

不一会,他便收集到了一大堆灰白色的块状土壤。  

用之前带来的的大龟背竹叶在湖边铺好,将这堆泥土运过去,便可以开始制造陶胚了。  

从心土层里面挖出来的泥土很干净,几乎没有表层土中富含的各种有机物、杂质以及碎石。  

韩元先将这些土壤粘成碎末后用手捧起湖水浇在上面,然后便开始了搓揉。  

随着湖水一点点的渗透进泥土中,在韩元的手中,块状的泥土迅速化开,又被揉成土黄色的面团。  

而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将手碰到的一点零星的碎石和杂质挑出来扔掉。  

几分钟的时间,第一大团泥土便揉好了。  

和好泥,用手臂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滴,韩元看向镜头说道。  

“制造陶器其实很简单,大部分人小时候都玩过泥巴,这个并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了,大家看一下就行。”  

“不过活泥的时候,要注意加水的量。”  

“这里面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就变成稀泥了,没法立起来。”  

“少了的话,捏出来的陶器会有裂纹,到时候一烧,直接就炸了。”  

“水量的话,大概就是你钓鱼的时候开拉饵差不多吧,再稍微多一点点就行,大家多试几次也能把握。”  

和好泥后,韩元便开始了捏制陶器。  

他以前带妹子一起去陶艺工坊玩过陶瓷的捏造,所以现在捏制陶器起来算是轻车熟路。  

虽然没有底下的转盘,但现在也不用要求那么高。  

分开一堆泥巴后,搓成个椭圆的大面团,然后右手直接从正中心插下去,拇指向外卡主外沿,边转动边稍微用力往外扒拉一下。  

很快,一个高十来厘米,宽二十厘米左右的圆形陶器,就在他手下成型了。  

陶胚成型后,韩元折了跟直溜的树枝,去掉外皮,在镜头下晃了晃,笑道。  

“虽然陶胚成型了,不过我还可以给他做的更漂亮点。”  

说完,他捏着树枝,让树枝贴着外沿的陶壁切进去一点点后,小心翼翼的转动起来。  

成型的陶胚外壁,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