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薛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打的动作道:“就你们两个多嘴的小丫头最聪明了。”  

两个小女孩身子已经掠出,笑声还从风中传来:“快走啦,别打扰小姐幽会,不然小心小姐罚你洗三天的碗。”  

李君逢笑了笑,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山庄。  

薛冰道:“你总算肯来了,奶奶已经等你很久了。”她的脸有些红,红的就像是远山上的夕阳。  

李君逢笑道:“那就走吧,去见见老夫人。”  

两人并排而行,薛冰眼珠子一转,又道:“九月十五,西门吹雪和叶孤城与紫禁之巅决战,这一站举世瞩目。已经有无数武者向京城赶去,你不去吗?”  

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这件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江湖,武林中最负盛名的两位剑客,白云城主叶孤城,相约万梅山庄西门吹雪于月圆之夜,决战紫禁之巅。  

这一站,轰动天下,举世瞩目。  

自决战的消息在江湖传开那一日起,就有一波又一波的江湖人士蜂拥而至,像赶集一样涌入京城。  

八十年前,玉尊者决战上官惊鸿。  

八十年后,西门吹雪决战叶孤城。  

这是两笔载入武侠史的决斗,在八十年的时间中遥相呼应。  

若是平南王世子偷天换日的计谋成功,那天下的格局还有为此改变。  

李君逢笑道:“我还有事去做,若是将这件事完成,时间来得及就去,来不及便算了。”  

没过多久,李君逢便在大厅中看到了薛老太太。  

薛老太太年龄已经很大了,可她看起来却还年轻,许多人认为她最多不过二十七八。她的态度端庄而完美,眼睛依旧明亮,风采依旧动人。  

当她看到李君逢时,眼睛流露出无比的惊讶情绪。  

八十年时间过去了,他的神采风度,竟然半点都不曾改变。那一双眸子依旧那么年轻,仿佛春风吹动的柳枝,温润而灵活。  

薛老太太起身,就要行跪拜礼。她已经明白,这并非是当初那人的子孙后代,他就是他。  

李君逢提前将她扶了起来,笑道:“八十年时间,你我竟然也生疏起来。”  

薛老太太脸色浮现出笑容,说道:“不生疏,不生疏,快些上座,今日特地准备了许多佳肴美酒。”  

李君逢笑了笑,坐了上去。  

薛老太给李君逢斟酒,笑道:“这是先夫三十年前,花了七年时间酿成的酒,一共只有五坛,倒了现在还剩下两坛。门主你也是好酒之人,先夫酿酒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请你喝上一杯,今日想不到了却了他的心愿。”  

李君逢将其一饮而尽,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果然是好酒,天下一等一的好酒。”  

味道香醇,回味悠长,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意味意蕴其中。  

薛老太太又给李君逢斟满一杯,笑道:“好酒喝就多喝一点,走的时候把另一坛也拿走。”  

她非但丝毫不介意,反而露出很开心的神色。  

薛冰在一旁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她何时见过奶奶如此殷勤的模样。  

而且斟酒也就罢了,可这两坛酒对奶奶可是宝贵得很,她小时候偷偷喝了两杯都被打了一顿屁股。  

太原王家的神掌张老夫人和奶奶是故交,好酒如命,每年过节都往薛家跑,却也不过是两杯酒打发了。  

李君逢笑道:“这就算了,太麻烦了。”  

薛老夫人道:“那就不拿了。”又给李君逢斟了一杯酒道。  

“你既然在中原,就应该来看我,像我这么大年纪的女人,你已经没什么危险了,你至少不用担心怕我逼着你娶我。”  

李君逢笑道:“我已隐世了八十年时间,重履江湖不过数月,这不就来看你了吗?以后若有空闲,会常来的。”  

薛老夫人道:“那就好,那就好。当我们一起的老骨头就那么零星几个,能再看到门主,此生也是无憾了。”  

李君逢笑道:“你老人家身子骨硬朗的很,以后来多了,说不定看我还要看烦腻了。”  

薛老夫人也笑了:“你若是经常来,就不是为了我这把老骨头,而是为了我家的小母老虎。”老夫人说着,还用眼睛看了看薛冰。  

薛冰连耳根子都红了,摇了摇薛老夫人的手:“奶奶,你说什么哩!?”  

薛老夫人拍了拍薛冰的手,又望向李君逢,忍不住道:“门主,这世上可真有长生不老之术。”  

世上不乏驻颜有术的高手,薛老夫人便是其中一位。一方面是她调养得当,另一发面则是武学的缘故。  

若是一个人的内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鹤发童颜也并非难事。  

而若是一人功力衰退,刹那白发苍苍、皱褶横生,这种事在江湖虽然不多见,却也不是隐秘之事。  

甚至,薛老夫人还知道武林中两三种神奇的武功,修炼之后容颜不老,青春永驻。寻常人见了,只以为是神仙中人。  

但这些却并非真正的长生不老,他们的外貌虽还光鲜,但内里却已经老朽,气血也已衰败,那一股衰老的气息是瞒不过她的。  

可眼前的李君逢却是不同,八十年过去,精气神依旧处于巅峰状态,没有半点衰退,甚至比起当初,还更甚几分。  

似乎八十年的时间,在他身上不过几个月罢了。  

至于薛冰,已经是一头问号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谈话,她似乎也明白了李君逢和奶奶是处于同一时代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