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易筋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少林寺心字辈高僧有一共七位,这七位高僧不管是佛门还是整个武林,都有着极隆的名声。  

在这七位高僧中,除却掌门人心湖大师,大概就是心树大师和心鉴大师最为出名,最引人注目。  

无他,只因未这两人都是带艺投师,并且在之前都有诺大的名气。  

心树大师入寺之前唤做胡云翼,当初与李寻欢的同榜进士,文酒风流,一入翰宛,便简在帝心。本是有大好前程,可不知为何削发空门,成了如今一代高僧。  

至于另一位心鉴大师,在江湖中则更有名气,被人唤做七巧书生,不但武功高绝,下毒的本事也是一流,称雄一方,杀人无算。  

后来受上一辈掌门人点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被传位一时佳话。  

这一日里,心鉴和尚做完晚课,便匆匆的走回客房之中,皱着眉头,思考着一些烦心的事情。  

他才一推开房门,就发现木柜被打开了,木柜夹层里的东西也被人拿走了。  

心鉴和尚心中一跳,却看见屏风后面还有一道人影,似乎是一个人正在借着明亮皎洁的月光翻看书籍。  

“是谁?!”  

心鉴和尚低喝一声,一掌拍出,将那屏风拍开。他压低着声音,似乎并不想将别人引来。  

屏风推开,一个白色的人影显露出来。  

“来的值了,这易筋经果然非同凡响。”李君逢翻看着易筋经,眉头一掀,露出兴奋之色。  

他将易筋经大致的翻阅了下,看出了其功效。  

易筋经一方面可以扩展经脉,不断进化,储存运行更多的真气。另一方面还能让催生出的真气更上一层楼,并且对真气的找空有着更强的调控作用。  

除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玄妙效果,一时间还未发现。  

“你是何人?竟胆敢闯入少林寺中,偷取少林寺秘籍。”心鉴和尚紧皱着眉头,全身肌肉紧绷。  

李君逢转过头来,看着心鉴和尚,笑道:“单鳄,林仙儿已经死了,你已经没有可以舔的对象了,不如就把这本易筋经送给我,如何?”  

他这番话牛头不对马嘴,平常人听得只会是一头雾水。可这心鉴和尚听到这里,却是眼神一凝,心头猛跳:“胡说八道,什么了林仙儿,你这小偷,老僧现在就送你去西方极乐世界。”  

说罢,少林铁拳已经击出,朝着李君逢轰了过来。  

原来,这位心鉴大师在未出家前,就叫做单鳄。而这一本易筋经,就是单鳄从少林寺藏经阁偷出来的。  

这些日子以来,藏经阁不断有经书失窃,便是他所为。  

而单鳄之所以会偷经书,就是为了献给林仙儿,算是林仙儿忠实的舔狗之一。  

可最近林仙儿在江湖上神秘失踪,而少林寺对于失窃案的调查,隐隐也将矛头指向了他。  

他正在考虑怎么处理这本易筋经,才能洗脱自己的嫌疑。  

这时候,李君逢出现了。  

“管这家伙是谁,先把他乱拳打死,再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他的身上。”  

如此想着,心鉴和尚身上的煞气便更甚,要置李君逢于死地。只有死人才能不随意开口,才不会辩解。  

少林神拳名震天下,心鉴和尚投入少林十余年,功夫并未白练。  

这一记光明拳神气充足,招重力猛,掀起一股股劲风,其力之强,要人性命如探囊取物。  

李君逢将易筋经揣入怀里,脸上不见丝毫动容,同样的挥去一拳。  

这一拳朴实无华,却是劲气横流滚荡,好不骇人,更是有一股佛性韵味其中。  

双拳交击,单鳄只觉得一股巨力传来,整个人横飞出去,狠狠的撞在了墙上,吐出一口鲜血。  

“罗汉拳,这竟是罗汉拳。”  

单鳄惊骇无比,罗汉拳不过是少林入门武功,竟然被此人使出了如此威力。  

“老和尚,你已经入魔了,就让我这个大德高人来制伏你这魔头吧。”  

李君逢嘿笑一声,双臂一振,真气鼓荡,朝着单鳄笼了过去。  

这两只衣袖倏忽来去,变化不定。时如清风流云,时如一道匹练破空,层层笼罩。  

伏魔袈裟功!  

单鳄只觉得呼吸难以控制,就连救命的声音也发不出。他咬着牙,与李君逢硬拼了过来。  

少顷,地上便多出了一具尸体。尸体表面看上去并无损伤,只有仔细探查一番,才能发觉其心脏早已被重手法震碎。  

这又是一记大力金刚掌!  

“对于七十二绝技还是研究不深,多是以力压人,以及练兵手的威力。  

“练兵手看来不仅对武器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就连许多手上的功夫也能够在刹那间爆发出极强的威力。”  

李君逢喃喃着,他纵然是武学奇才,也不可能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少林寺的多门绝学融会贯通。  

不过练兵手的威力,却是出乎他的意外。  

那么,接下来目标就是那位名扬江湖数十载的百晓生了。  

月色明朗,在竹林的深处,有两人借着月光下棋。  

右边的是位相貌奇古的老和尚,他就是如今少林寺的掌门人心湖大师了。  

左边的是位枯瘦矮小的老人,目光炯炯,隆鼻如鹰,使人完全忘记他身材的矮小,只能够感到一种无比的权威和魄力。  

普天之下,能够和少林掌门对坐下棋的,除了这位百晓生外,已经不多了。  

两人下棋不言不语,只是紧皱着眉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