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曾经的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个五十六画的字,念biang,二声,起源自秦始皇的老家咸阳。著名美食biang biang面,正是这个写法。  

杨峥主动挑战最高难度,一口气写完后,已是精疲力竭,无暇再理众人的反应。  

偌大听风楼,此刻鸦雀无声。  

所有人瞠目结舌,望着缓缓消散的繁密字迹,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一千四百斤、五十六画…  

他们不敢相信,杨峥竟有如此强横的神魂,以如此夸张的方式,回应萧白和淳于琼的刁难。相比之下,那点伎俩显得苍白而拙劣。  

他们一时词穷,不知该以怎样的话语,来赞叹杨峥的惊人壮举。  

毋庸置疑的是,今天这场闹剧,必将轰动整个临淄,不仅成为满城热议的佳话,更将在学宫历史上书写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十六画生,必是今年冬试魁首的最大热门。  

谁敢不服,就让他提笔来试试!  

李鼠站在杨峥身后的门口,默默盯着那些字迹,激动得热泪盈眶,为主人感到自豪。  

他活了十七年,习惯了被人欺凌,低声下气,从没像今天杨峥这样,昂首挺胸,以骄傲的姿态面对强敌。  

他以为,圆滑世故是最明智的选择,所谓的尊严不值一提。直到现在,他才体会到,直抒胸臆是多么热血而畅快的事情。  

他以为足够了解杨峥,直到现在才明白,这世上最顶尖的天才,是无法以常理揣度的,面对如此耀眼的天赋,就只有赞美和景仰的份儿。  

他很荣幸,自己能站在杨峥身边。  

牛暗形也站在门口,望着杨峥的身影,满脸欣慰。  

“萧白亲自出面打压,若是换成别的年轻人,早就心灰意冷,乱了方寸。这小子临阵学艺,竟能达到如此境界,就算是荀圣亲临,也得拊掌叫好…”  

他不知道,杨峥能狂写五十六笔,固然是凭借强大的神念,但荀子亲授的成相篇同样功不可没。如果规规矩矩,按淳于琼给的笔法写,杨峥绝不可能做到这点。  

毕竟是圣人绝学,威力无穷。  

他更不知道,荀子本人也在场。  

不远处的雅间里,萧白感知到外界的情形,惯常僵滞的面容也浮出惊讶之色,不敢相信自己的感知。  

“就算有成相篇,也不可能达到这种地步吧?老师,他究竟参透了几成?”  

当年,他初次修习成相篇,能参悟到三成,一气连写十八笔,比温青还多出三笔。他意气风发,这些年引以为荣,不信有人能超过他。  

然而今天,他亲眼见证了一个妖孽的出世。  

荀子笑着抬起右手,又伸出左手食指。  

萧白瞳孔骤缩,如遭雷击一般,坐回席位上,哑然无语。他忽然觉得,自己刚才对老师说的话,变成了笑话。  

杨峥用行动证明,把赌注押在他身上,会输么?  

不存在的。  

学宫诸子百家,谁能把他招到麾下,谁就几乎锁定未来十年的祭酒之位!  

荀子负手而立,望着门外,问道:“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  

他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是整座楼里最感到意外的人。因为,只有他能听出,在杨峥最后挥笔的刹那,那狂烈风声间,掺杂着极细微的龙吟。  

他隐约猜到了杨峥驾驭龙脉的根源。  

萧白沉默片刻后,心情平静下来,回想着杨峥先前的一举一动,答道:“天才。在筑基期内就能这么强大,他是我生平所知的第一人。”  

换句话说,他认为杨峥是史上最强一楼。  

他心直口快,忘记把老师考虑在内。  

荀子背对着他,没有作声。  

“怒意。我刚才出去时,他虽然一言不发,但我看得出来,他对我的不公平判决很愤怒。多出的这四十六笔,其实是在用行动朝我挑衅。”  

没错,杨峥本不愿锋芒太盛,随便写个十几笔,把淳于琼等人打发走就是。但萧白露面后,神态倨傲,仗着二先生的身份,纵容淳于琼作弊,继续刁难他。  

他不服,他怒了。  

他要用亘古绝今的五十六笔,无声地讽刺萧白。  

这才是他爆发的缘故。  

荀子点头,“若非你出面相逼,咱们确实想象不到,他的上限竟高得这么惊世骇俗。”  

萧白脸色沉凝,继续回味着,“还有傲骨。这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明知我的身份,足以将他挡在学宫之外,仍然当即回击,没有丧失本色。”  

说这话时,他没察觉到,自己对杨峥的印象已彻底扭转。  

他本以为,杨峥的性格会像大师兄那样,斯文优雅,谦恭温顺,稳重有余而血性不足,缺少豪杰气概。  

但杨峥刚才的表现,则让他感受到,先前的判断是错误的。杨峥不卑不亢,并没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强势爆发,这绝不像温青所为。  

他微微一顿,意犹未尽,补充道:“从他身上,我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  

年轻时的萧白,也曾血气方刚,爱恨分明,敢于挑战权势,对世间的大人物们无所敬畏,可以说是锋芒毕露。  

杨峥骨子里有其刚强一面,所以萧白说,他跟自己相像。  

荀子坐回席位,端起酒碗大饮一口,擦着嘴说道:“不全对,我来告诉你区别吧。”  

萧白洗耳恭听。  

“如果他真的像你,先前在你露面时,他就会迅速揭穿泰山笔的猫腻,再当众质问你,为何装聋作哑,让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