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都特么奇葩(2/3)
的顶梁柱,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山大期,正是还房贷、还车贷的大消耗期。但不幸的是,他们却被称为职场高龄人群。”
“如果业绩不突出、人际关系紧张,一旦单位效益每况愈下、入不敷出,这类人就有可能被当成累赘,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开掉。”
“因为,他们虽然年富力强,虽然用起来很顺手,但同时也属于薪酬较高、增价空间却不高的群体。”
“不开你开谁?”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低头。”
“第二种致郁因素性别歧视。”
“婚龄女员工,好端端的经常却‘被怀孕’、‘被生二胎’,因而在招聘中倍受歧视。”
“这也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职场老油条,在求职简历中,非常清楚地注明‘已育,且已有两个小孩’、‘已育,无二胎计划’等奇葩字眼。”
“可即便如此,她们仍被很多单位拒之门外。”
“理由?需要理由么?”
“第三种致郁因素新人难混。”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些说法虽然没错,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领导和职场都会欺生。”
“提前到达单位当清洁员、做茶水工和花工…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周末值班加班、干额外的工作、临时被拉壮丁跑腿出差…也是常有之事。”
“更有甚者,新人还得随时做好‘扛炸药包’、‘当背锅侠’的思想准备。”
“虽然领导和老员工也是从新人熬过来的,虽然他们也深知新人的悲苦、憋屈和不容易,但仍然鲜有同情者。”
“是寻求心理平衡?是习惯成自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无论是领导、老员工,还是新人,都知道:新人约完全就是不平等条约,试用期相当于廉价劳动期。”
“就算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活比牛多、吃得比猪差,就算是试用期的工资少得可怜,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的工作,小心翼翼的做事,生怕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都没得做。”
“作为职场初哥,大都是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根本无力与现实抗争,只能被生活所强。”
“第四种致郁因素创业维艰。”
“既然就业难、难就业,那就干脆自己创业当老板。这,是绝大多数在职场碰得头破血流的年轻人,所产生的想法。而且,还有部分条件允许的人,与你一样付诸了实践。”
“初次创业的老板,有一个共同特点:一边勾画香喷喷的大饼,一边为订单愁肠百结。”
“随老板一起创业的员工,在埋头苦干之余,则一边热血沸腾看着刻画在心中的大饼,一边为自己的生活费发愁。”
“虽说‘心动不如行动’,但仅凭一腔热血、一股勇气就展开的盲目行动,显然难有好结果。”
“无形的‘南墙’,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他们深刻而无情的教训。”
“久而久之,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会或多或少地患上抑郁症。”
“经调查统计,对患有职场抑郁症的人来说,他们所关注的,永远是这么几个问题”
“在这家公司,我能快乐地工作吗?”
“这家公司,能让我吃饱肚子吗?”
“我会不会受到歧视?”
“公司效益变差后,会不会被淘汰?”
“公司能发展壮大吗?薪酬能实力兑现吗?”
“他们期待快乐,但却认为工作与快乐无缘;自己默默忍受,但却不一定会有好的结局;明明已病情严重,却认为自己比谁都健康…”
“可想而知当工作从实现抱负和体现自我价值的希望,变成毁灭生活的大棒时,叫人怎能不抑郁!”
任逍遥洋洋洒洒万千言,让患者与纪红尘听到大为佩服:这家伙,还真是有真才实学啊!
在“逆天系统”的授意下,说教结束的任逍遥,并未给患者多少时间消化,紧接着开始询问病情。
按说,此时处方已然形成,任逍遥为何还要装模作样的多此一举?
无他,力求真实而已!
虽然任逍遥不想多说废话,而是非常干脆的一见面就开出处方,但在还没有真正成为名医之前,这样的举动未免显得太过惊世骇俗。
“你有过工作经历吗?”
“有。”
“几家公司?分别是多长时间?”
“只有一家,3个月。”
“是什么原因让你离职?”
“待遇低、工作多、受排挤。”
“果然如此!没想过换家公司应聘?”
“没有!在我想来,换家公司应该也是一样的结局,因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那你创业之前,筹备了多长时间?”
“差不多两个月吧。”
“两个月?难怪!好了,找到病因了,按我的处方去做吧。”
任逍遥说完,立即掏出纸笔,伏在空无一人的乒乓球桌上开始奋笔疾书。
这个病人,正是属于自己创业失败,而又不想去职场谋生的那种类型。
典型的眼高手低、明显的韧性不足。
对这样的病人,“逆天系统”给的处方比第一位病人要复杂得多,共分四步:
第一步,体验生活。
给自己放几天假,去偏远穷苦的农村,体验一下挣钱的困难,感受一下生活的艰辛。
如
“如果业绩不突出、人际关系紧张,一旦单位效益每况愈下、入不敷出,这类人就有可能被当成累赘,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开掉。”
“因为,他们虽然年富力强,虽然用起来很顺手,但同时也属于薪酬较高、增价空间却不高的群体。”
“不开你开谁?”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低头。”
“第二种致郁因素性别歧视。”
“婚龄女员工,好端端的经常却‘被怀孕’、‘被生二胎’,因而在招聘中倍受歧视。”
“这也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职场老油条,在求职简历中,非常清楚地注明‘已育,且已有两个小孩’、‘已育,无二胎计划’等奇葩字眼。”
“可即便如此,她们仍被很多单位拒之门外。”
“理由?需要理由么?”
“第三种致郁因素新人难混。”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些说法虽然没错,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领导和职场都会欺生。”
“提前到达单位当清洁员、做茶水工和花工…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周末值班加班、干额外的工作、临时被拉壮丁跑腿出差…也是常有之事。”
“更有甚者,新人还得随时做好‘扛炸药包’、‘当背锅侠’的思想准备。”
“虽然领导和老员工也是从新人熬过来的,虽然他们也深知新人的悲苦、憋屈和不容易,但仍然鲜有同情者。”
“是寻求心理平衡?是习惯成自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无论是领导、老员工,还是新人,都知道:新人约完全就是不平等条约,试用期相当于廉价劳动期。”
“就算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活比牛多、吃得比猪差,就算是试用期的工资少得可怜,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的工作,小心翼翼的做事,生怕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都没得做。”
“作为职场初哥,大都是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根本无力与现实抗争,只能被生活所强。”
“第四种致郁因素创业维艰。”
“既然就业难、难就业,那就干脆自己创业当老板。这,是绝大多数在职场碰得头破血流的年轻人,所产生的想法。而且,还有部分条件允许的人,与你一样付诸了实践。”
“初次创业的老板,有一个共同特点:一边勾画香喷喷的大饼,一边为订单愁肠百结。”
“随老板一起创业的员工,在埋头苦干之余,则一边热血沸腾看着刻画在心中的大饼,一边为自己的生活费发愁。”
“虽说‘心动不如行动’,但仅凭一腔热血、一股勇气就展开的盲目行动,显然难有好结果。”
“无形的‘南墙’,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他们深刻而无情的教训。”
“久而久之,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会或多或少地患上抑郁症。”
“经调查统计,对患有职场抑郁症的人来说,他们所关注的,永远是这么几个问题”
“在这家公司,我能快乐地工作吗?”
“这家公司,能让我吃饱肚子吗?”
“我会不会受到歧视?”
“公司效益变差后,会不会被淘汰?”
“公司能发展壮大吗?薪酬能实力兑现吗?”
“他们期待快乐,但却认为工作与快乐无缘;自己默默忍受,但却不一定会有好的结局;明明已病情严重,却认为自己比谁都健康…”
“可想而知当工作从实现抱负和体现自我价值的希望,变成毁灭生活的大棒时,叫人怎能不抑郁!”
任逍遥洋洋洒洒万千言,让患者与纪红尘听到大为佩服:这家伙,还真是有真才实学啊!
在“逆天系统”的授意下,说教结束的任逍遥,并未给患者多少时间消化,紧接着开始询问病情。
按说,此时处方已然形成,任逍遥为何还要装模作样的多此一举?
无他,力求真实而已!
虽然任逍遥不想多说废话,而是非常干脆的一见面就开出处方,但在还没有真正成为名医之前,这样的举动未免显得太过惊世骇俗。
“你有过工作经历吗?”
“有。”
“几家公司?分别是多长时间?”
“只有一家,3个月。”
“是什么原因让你离职?”
“待遇低、工作多、受排挤。”
“果然如此!没想过换家公司应聘?”
“没有!在我想来,换家公司应该也是一样的结局,因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那你创业之前,筹备了多长时间?”
“差不多两个月吧。”
“两个月?难怪!好了,找到病因了,按我的处方去做吧。”
任逍遥说完,立即掏出纸笔,伏在空无一人的乒乓球桌上开始奋笔疾书。
这个病人,正是属于自己创业失败,而又不想去职场谋生的那种类型。
典型的眼高手低、明显的韧性不足。
对这样的病人,“逆天系统”给的处方比第一位病人要复杂得多,共分四步:
第一步,体验生活。
给自己放几天假,去偏远穷苦的农村,体验一下挣钱的困难,感受一下生活的艰辛。
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