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三刀斩连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连晋转向江青,摆开架式,坐马沉腰,上半身微微向后仰起,金光剑遥指二十步外的江青,剑柄紧贴胸前,蓄势待发,给一种不动则已,动则石破天惊的强烈冲击感。  

而江青则把斩马刀柱在地上,不紧不慢地将缠绕着长刀的布条解开,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仿佛不是在君前比武,而是要品用一餐美食一样。  

殿内众人似乎也受到他的感染,气氛不像方才那么紧张。  

“好大一柄重刀!”  

“此刀怕是有五六十斤,常人连拿起它都觉得费力,更别说用它与人比斗了。”  

“此人既然敢以这样的重刀为武器,自然能将它运用自如。”  

“听说江青天生神力,双臂能举千斤,看来传言不假。”  

殿内众人交头接耳,声的窃窃私语。  

江青终于将斩马刀解开,单手将宝刀提起,刀锋直指连晋。  

连晋知道不能再等,否则等对方的气势蓄起,自己的气势自然会衰落下去,到时势必会陷入被动之中。于是轻喝一声,猛地一挺腰,借势手往前推,金光剑犹如闪电一样疾射而出,直刺对方肩下肋穴,又快又准。  

“斩!”  

江青舌绽惊雷,仿佛没有看到连晋的快剑一样,一声暴喝后将斩马刀举过头顶,不管不顾地向前斩去,完全是一副两败俱伤的招式。  

连晋的神色一沉,念头如闪电般在脑海中划过。斩马刀刀身长三尺七寸,连同刀柄,要比金光剑长上一尺有余,按照刀势落下的速度,在他的剑刺中对方前,长刀就会先斩中自己。于是他倏地止步,瞬间由动变静,准备等对方这一刀落下,第二刀未起时再次出击。  

江青似乎早就料到连晋会提前止步一样,猛地向前踏出一步,刀光犹如瞬间暴涨三尺一般,雷霆般地向连晋的头顶斩下。  

连晋的脸色顿时一变,显然没有预料到江青会有这么快的应变速度。眼下只有三种应对方式,要么出剑抢攻,与对方两败俱伤。要么后退,但这样就会让出主动之势。要么用长剑招架,然后再伺机反击。  

念头霎时间转过,连晋毫不犹豫地选择最后一种方式,双手握住剑柄向上一横,进行格挡。  

他对自己的剑法非常有自信,只要挡下这一刀,然后与他比拼兵器的灵巧变化之术,以剑走轻灵的优势,绝对能胜过对方。  

“当!”  

一道金属碰撞声响起。  

斩马刀重重的劈在金光剑的剑身上,力道何止千斤之重。  

连晋只觉一股巨力从剑身传来,双手虎口几欲崩裂,骨头都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嘎”声,不由自主地向后倒退了三步。  

“斩!”  

不等连晋站定,江青又是一刀斩出。  

这一刀和前一刀如出一辙,招式上没有任何变化,只是速度更快,力道更猛。  

连晋失了先手,已经来不及闪躲,只能再次举剑格挡。  

“当!”  

一道响亮的金属碰撞声再次响起,尖锐的声音仿佛针扎一般传入众人的耳中,让一些女眷们不由捂住了耳朵,发出一阵轻呼声。  

正是因为这道金属碰撞声过于刺耳,使得众人并没有听到掩盖在这道声音之下的骨头断裂声。  

“咔嚓!”  

在重逾千斤的巨力碾压下,连晋的双臂已经不堪重负,发出一道枯枝断裂的脆响声。  

同时,连晋的双膝一软,“扑通”一下跪倒下来,膝盖重重地磕在地面,膝盖骨立时崩裂。  

“啊!”  

连晋的口中立时发出一道凄厉痛苦的惨叫声。  

惨叫声才刚刚从连晋的喉咙里传出,江青的第三刀就已经斩下。  

刀光一闪而逝。  

江青倏地收刀而回。  

连晋的剑法不是不强,只是被江青抢占了先手优势,无法发挥出长剑轻灵迅捷的特点,落败已是定局。  

赵穆也是一个剑术高手,见到场中的变化,“噌”的一下站起身来,脸色凝沉如墨,接着又缓缓地坐了下来。  

一切均静止下来,时空像是在这一刻凝固了。  

全场静至落针可闻,除了赵穆等几个眼力高明的高手外,余人根本看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下一刻,一道细细的血线出现在连晋的额头上,从天灵盖直接延伸到了下巴的位置。  

接着,连晋推金山倒玉柱般地扑倒在地上,鲜血泉涌而出。  

江青缓缓地吐了口气,将长刀垂下,一滴血珠顺着刀锋滚落而下。  

表面上看起来,他只是简单地出了三刀,但却运用了武器的所有优势,关与心理的计算一点都不简单。  

江青之前与连晋交过手,对于连晋的剑术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按照他的估算,连晋的剑术水平应该达到了级,不过也只是级刚刚出头而已。  

如果把级剑术分成五个档次,连晋应该在第一档次,赵穆、严平、赵霸等人则属于在第二档次,墨家钜子元宗的剑术至少是第三档次。  

至于当世公认的天下第一高手,“稷下剑圣”曹秋道,他的剑法水平可能已经超过了级,达到了4级的层次。  

项少龙跟着元宗学会墨家剑法后,剑术水平和连晋不相上下。学会钜子令中的墨家剑法补遗三式后,剑术水平已经不在严平之下。但是他与曹秋道交手,最多也只能接下三招。  

普天之下,能接下曹秋道五剑之人,不超过一掌之数。能挡住曹秋道十剑之人,几乎不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