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金吾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事急匆忙,薛开山只收拢了二十来人便赶了回来。  

现在两人站在东城死牢门前,甩动的马尾后站着稀稀疏疏的不良人,身着黑红制服,佩腰刀。  

“我们这算劫狱么,大人?”薛开山看着狱门上虎形的狴犴问道。  

“你见过官军劫牢狱的么?我们这顶多算造反。”  

就算知道胥子关在开玩笑,薛开山还是忍不住苦笑。  

“就算当今圣上开明,造反也是会死的。”  

“死的是反贼,活下来就是皇帝。”  

薛开山一拽缰绳,骏马抬头,喷出一口热气。  

“大人慎言!”  

胥子关笑了笑,他对皇帝这东西可没什么敬畏感,中国人服从权威,但又不尊敬权威。  

“你参过军吧?”他不再刺激薛开山。  

“曾做燕州兵。”  

“燕州?”胥子关浏览原主的记忆。  

“哦,燕州做的刀可是一绝,你故乡也是那里么?”  

薛开山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横刀,眼中闪过一瞬的光彩,又很快熄灭下去。  

“嗯,家乡。”  

“那为什么来长安呢?”  

“为了出人头地。”  

“出人头地。”胥子关用吟哦的语气念出这个词,然后笑了起来。  

从古到今还真是一成不变,男儿们离开家乡,从来都是为了出人头地四个字。  

“那就随我来。”  

胥子关用马鞭轻敲鞍后,驱马向前,来到狱门前。  

“开门。”他俯视门卫。  

门卫自然是认识这位司法参军的,连忙推开沉重的木门,薛开山一挤马镫,大马灵敏的向前,带着二十多名不良人。  

“大人是来提审犯人的么?”  

门卫看了一眼后面的不良人,心里嘀咕最近也没有哪个犯人犯这么大事。  

“不。”胥子关俯下身,“最近牢里可是来了一队金吾卫?”  

“哦,大人是找他们哪,怪不得,他们就在副院里。那可是一队大爷啊,每天什么事不干,就守着一间小房子,每天还要我们送饭送菜,顶好的饭食,每人一顿要五十例钱嘞。”门卫喋喋不休的抱怨着。  

“行了闭嘴吧,带上他。”  

胥子关直身,鞭子一甩马屁股,凉州大马放蹄奔腾。  

薛开山紧跟其上,路过门卫时矮身一捞,单臂将瘦弱的门卫提起来放在鞍上。  

不良人浩浩荡荡的跑步而入。  

“何人!站住!”  

两柄陌刀呛的交叉在一起,仅供持握的刀柄便足有臂长。  

陌刀从前朝斩马刀发展而来,形制暴烈,膂力极盛者一刀催马,是万夫莫当的兵器。  

金吾卫的陌刀装饰意味远大于实战意味,但仅凭陌刀的重量,也足以将胥子关连人带马开膛破腹。  

但胥子关催动马蹄不停,直至马头逼近刀锋,方猛的拽僵,凉马唏律律立起,前蹄几乎要踩着金吾卫的头盔,马鬃在阳光中飞扬。  

两名金吾卫退了一步,马蹄落地,凉马咬着嚼子,喷出潮热湿润的气流。  

“何人!还不下马!”金吾卫再次大喝。  

胥子关并未搭理他们,越过他们的头顶向院子里看去,身后薛开山赶到。  

“是这么?”他扭头对着薛开山怀里的门卫问道。  

门卫已经察觉到气氛不对,吞吞吐吐的回答。  

“是…是这了,大人。”  

胥子关摸出腰间的鱼符,递到金吾卫的面前。  

“我乃京兆司法参军,奉命提审刺杀李相的刺客同伙。”  

金吾卫看了一眼鱼符,将陌刀直立,冷着声回答。  

“奉命?金吾卫并没有接到什么命令。”  

胥子关已有心理准备,将鱼符挂回腰间。  

“那你们接受什么命令?”  

“金吾卫只受皇上之令!”  

这时院里走出一名披甲武士,明光铠饰辟邪兽,头盔上束红缨,肩甲金光闪闪,甚至还有毫无实战意义的吞兽装饰。  

大胤国力鼎盛,天下承平百年,千牛卫、骁卫、金吾卫这些卫兵身上的制式铠甲在打造时就作为礼仪铠甲而用,如今想要找实用的山文甲明光铠之类,恐怕只能往边军里去。  

两名金吾卫给武士让开身,武士行至马前,直视着马上的胥子关。  

“你可知道这里面关着的是什么人?”  

胥子关一拽缰绳,凉马烦躁的摆头,堪堪擦着武士的鼻尖过去,武士一动不动,扶住了腰间的刀。  

“知道知道。”  

胥子关低下身:“我有虎豹金牌,韦杰大人给我的。”  

“哦?”武士抬起头,“取来一观。”  

胥子关笑了笑,心中了然,看起来韩令牧还没有来,这就好办多了。  

他直起身,手停在腰间,武士的视线跟过去。  

却不想胥子关猛一甩马鞭。  

“取你老母!”  

凉马嘶鸣着直立,前蹄扬起足有两人之高,武士急步后退,胥子关一指前方。  

“跟我冲!把人抢出来!”  

“拦住他!”武士大喝。  

两名金吾卫持着陌刀上前,然后被武士一刀鞘拍在脑袋上。  

“别动刀!别见血!”  

动刀与不动刀的性质截然不同,金吾卫常年处理世家子的斗狠之事,自然清楚这些道理,谁先动刀谁不占理。  

而一旦死人,双方就都没好果子吃。  

说话间,胥子关一挤马镫,凉马突进,撞开当头一人,手中马鞭则向着旁边金吾卫猛抽头盔,一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