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修罗御冰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离开风回岭,沈戾默默地走在树林里。  

晌午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变成点点碎阳落在地上,斑驳了少年满眼的空寂。  

身世之谜对他的冲击不可谓不大,脑海中有无数个念头打了千百个结。  

剪不断。  

理还乱。  

“如果我娘是死在魔道手上,我爹又是何人所杀?”  

丹道内若有若无的传来丝丝凉意,那是已经解开封印的冰魔珠在时刻提醒他什么。  

这一切恍然如梦,却又分外真实。  

走着,走着,走着…  

青天白云下,满怀心事的少年忽然停住脚步,仰首看天。  

那蔚蓝的天高高在上,是那样的高不可攀,让人心生渺小的感觉。  

沈戾怔怔地看着,嘴角蠕动:“我妹妹鸢飞莺又在哪里?她是否还活着?”  

然而,回答他的只有草丛里的虫鸣声,低低切切。  

他发誓要查出这段恩怨的真相,查出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的!  

生身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不能不报。  

“爹,娘,孩儿发誓,一定会学好本领,有朝一日,我定要害我们家破人亡的那些人得到报应!”  

“如果您在天有灵,就保佑我找到莺儿,保佑我为你们讨回公道!”  

他咬着牙,隐约中愤怒的声音在风中飘远。  

这天夜里,沈戾又来到那处僻静的山崖上,摊开七绝谱。  

这部曲谱中所收录的秘籍,正是魔宫圣典。  

从洪荒相传至今,只有历代魔宫宫主可以修炼,乃是天下间至高的修真典籍,外人根本无从窥探。  

此外,雪魔在著作这部典籍时,其中还收录了鸢飞青天的诸多惊世剑诀,她们夫妇毕生的心血几乎凝聚于此,若世人知道有这样一部典籍流落江湖,势必会不择手段也要争得头破血流。  

但雪魔留此曲谱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音律为密匙,玉箫为载体,否则这卷曲谱也不会落入惊邪剑派手中那么多年,竟无人发觉其中玄机。  

也似冥冥中早有安排,这两样东西竟阴差阳错回到了沈戾手中。  

伴随着缥缈的箫音响起,当下沈戾把这部分魔诀的内修心法瞧了一遍,不禁暗自心惊。  

从他解读出来的内容上看,这部修魔功法名为“修罗御冰诀”,需以纯阴体质修炼,非女子不能修习。  

修炼之初,修炼者便要从小开始以千年寒冰为床,通过寒冰之气的淬炼极寒体质,引寒气入体,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结合凝练成气,而称为修罗真气,此既精化,又为初妖,而后只沿任脉运行进入大周天练气化妖阶段,达上妖之境,而修成修罗妖力。  

这天下间的各门各派内修功法大同小异,但他从没有听过哪种功法只运行一脉循环,对其他经脉内络毫无触及。  

任督二脉本是人体两大气脉,任脉为阴经总任,故称阴脉之海。  

督脉行与背部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阳脉之海。  

如果只练其中一脉,普通人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极端的阴阳失和,所以修炼者要从小睡寒冰之床来淬炼寒性体质。  

沈戾因体内冰魔珠的改造,已成阴性体质,如果引冰魔珠的寒冰真气进入任脉,若是成功,便可用寒冰真气取代修罗妖力,同样能修成这部魔决。  

只是如此尝试的话,却不知自己的任脉能否承受这种程度的阴阳调转,更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控制得了冰魔珠的霸道力量。  

一个对复仇执着的少年,在偶然间得到这部修炼秘籍时,他竟是激动得难以控制心绪,连他双眼都明亮地闪烁着灼热的光芒。  

在片刻的犹豫之后,他终究还是坚定了目光,双手结出奇异的法诀,开始按之修炼。  

什么门规戒律?  

什么正魔之别?  

此刻都难以阻止这个正道弟子对力量的渴望。  

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弱肉强食的道理,唯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对抗这无情的世界。  

何况,对沈戾而言,这是他爹娘留给自己的遗物。  

这本来就是他的东西。  

虽然他很清楚这是大犯门规的事,尤其自己这样的身世,倘若给人发现,那会是什么下场?  

可是,每当他想起爹娘的惨死,正在世间某处受苦的妹妹,还有惊邪剑派的是非不分,便是再严重的后果他也全然不顾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沈戾的行事变得古怪起来。  

白天躲在房中睡觉休息,只有在夜晚的时候他才会偷偷溜出来,寻僻静的角落每夜引寒冰真气锻经塑脉。  

而松姿谷众人都忙着各自修炼,以为天道酬勤,自然也顾不上他这个先天缺陷,丹道“结石”的废物。  

东去春来寒暑几更,枝头暮雪尚存,御剑峰上天气也渐渐寒冷。  

斜阳散了余温,凉意入骨几寸,山崖凸石嶙峋经历几多日升月落。  

又是三个月的光景,这般悄悄不见了。  

每当月上树梢,沈戾便开始吸收这天地间充沛的灵气,凝聚出护脉所需的四象真气,因丹道内有冰魔珠的缘故,使得他修炼四象真气要承受极大的痛苦。  

寒风依旧冷冽,迂回着冲击山谷。  

他坐在被积雪覆盖的空地上,只有他独自一个人,闭目盘膝等待那霸道力量的觉醒。  

此刻他正将体内寒冰真气引向任脉,经过以往的不断尝试,沈戾的任脉已变得足够强韧,寒冰真气将在今夜第一次冲击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