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造反(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安,作为大唐帝国的都城,生活在这里的权贵人家多如牛毛,就是城墙上掉块砖头下来,说不定就能砸到一两个权贵。  

大唐立国百余年,那些曾经出身贫寒但是高祖、太宗创业而来许多人,一举成为了人上人,造就了无数的勋贵,而这些勋贵群体,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庞大的群体。  

有的富贵延续,荫庇子弟,而有的也消失在了百年烟尘里。  

作为曾经的跟着高祖太宗造反创业的勋贵后人,不少人骨子里还残留着冒险的基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造辉煌,甚至还有些人想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想法。  

本来说大唐立国至今,总体来说还是国泰民安的,特别是三郎陛下主宰天下以来,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又无边患,也无内乱,面对这样的治世,大家就该快快乐乐把日子过才对,可是总会是有一些野心家,按内不住蠢蠢欲动的心里,干出些铤而走险的事情来。  

比如说,权楚璧。  

权楚璧,祖上可以追寻到太宗时期吴王李恪的老师权万纪,作为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之人,虽然他最后的结局不怎么好,但是他的子孙却是因此得以荫庇,到了三郎陛下时期,作为权万纪的后人,权楚璧官居左领军卫兵曹参军,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武职了。  

其实,按理说只要他继续好好安分守己下去,官职可能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可是这终究是个不安分的人。  

开元十年,九月十一日夜,权楚璧终于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巨大的决定——造反!  

大唐承平日久,虽不说“民佚志淫”,但生活在帝国都城长安的官员和百姓们而言,却是久不闻战乱,早就忘记了战乱是什么样子,狼烟四起不可能出现在长安城。  

这一夜,长安城像往常一样日落时分,城门下钥,隔绝了内外,城外漆黑一片,而城内却是灯火通明。  

虽然说京城宵禁,但是在各个坊市里面,也是可以自由活动的,所以长安的夜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到了夜晚就是各回各家,安静如无人。  

作为权贵聚集地的崇仁坊、永兴坊,不上府上夜晚灯火通明,莺歌燕舞,主人家与客人与堂中饮酒观赏歌舞,席间偶尔还能有几首诗歌流出。  

平康坊,作为大唐男人释放自我的地方,夜晚的青楼丝竹之音,推杯交盏之声,隔着坊市的围墙,可以传到很远,酒香四溢,自从冯元一弄出的白酒面世后,平康坊每夜多了不少宿醉的客人,枕着青楼妓子的娇柔的身躯,入了温柔乡…  

也有不少坊市里街边的摊子,迎来送往,服务着夜幕下归来或者忙着的人,像后世一样,长安也有很多夜间工作者,长安在就是那个时代的不夜城。  

王志愔在处理完一日的政事之后,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回了府邸,在婢子的伺候下洗漱一番,上了床榻,呼吸渐渐平稳,很快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王志愔终于如愿以偿的被三郎陛下加封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成为了大唐宰相班子的一员,朝会时,可以站到队伍的前方,参与到与三郎陛下讨论国事中,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可终究,这只是在梦里…  

像往常一样,夜深了,长安城渐渐的进入了梦想,可是在长安城外却有这一群不速之客,他们身着大唐军铠甲,佩戴着长刀与强弓,在夜幕的掩映下悄悄的靠近了高高的长安城墙。  

只是一群有着梦想的年轻人,为首之人就是权楚璧,其左右簇拥着数百人,其中不乏与权楚璧一样的勋贵权贵之后,比如已故前兵部尚书李迥秀的儿子李齐损,以及金吾淑、陈仓尉、卢玢及京城左屯营押官长上折冲周履济、杨楚剑、元令琪等。  

数百人的队伍,趁着夜色,带着武器近了长安城墙下方,在惨白的月光下,权楚璧抬头看了看高耸的城墙,心潮澎湃,成则封王拜相,败了则是坠入无尽炼狱。  

围聚在城墙下,面对着高高的城墙,此刻众人心里既有激动期待,也有畏惧担忧,这是一场豪赌,一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豪赌,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乃至身后的家族。  

当三郎陛下离开长安的第一天起,他们这些人心中就已经渐渐不安分了起来,随着帝皇不在长安的时间越长,权楚璧心中的那丝躁动也就越来越狂躁,仿佛有一团火在胸口燃烧。  

高耸的城墙,给众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一些心智不坚定之人已经有了打退堂鼓的打算,数百人的队伍,渐渐起了窃窃私语的议论。  

权楚璧知道,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怕是行动还没开始,就要失败了,于是召集众人,围拢过来,做着最后的动员。  

“诸位兄弟,从我等走出营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有了回头路,退后就是死,前进就是荣华富贵,我们已经没有选择!  

你们祖上有不少人是跟着高祖太宗一起打过天下的,可如今大唐还是大唐,李氏永享富贵,可你们呢,作为曾经为大唐流血牺牲功臣的后人,祖辈的功绩到了你们这还剩下什么?  

你们愿意这辈子烂死在军营,致死就是个不入流的武职?你们愿意看着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与农户们争食的黔首?你们愿意看着那些只会吟诗作赋的穷酸士子踩到你们的头上?  

今日若是再不争一争,我们还有什么?还会剩下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