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造风者(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唐的小说作者们,正在绞尽脑汁构思着精彩的故事情节时,我们的大唐小说的开创者“醉千君”却是在忙碌着他的镜子与玻璃声音。  

冯元一的镜子,在长安一经推出,果然是立时引领了风潮,由于受限于产能,镜子几乎是有价无市。甚至,一时间,大户人家嫁娶若是没有一面玻璃镜子,那就是跌份的事。  

越是有钱人家,越是会抢购大规格的镜子,毕竟镜子越大价格也越贵,子女嫁娶时,出现的镜子越大,表明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爱她,就送她镜子吧!”  

甚至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言情小说中,竟然还出现了这样的字句和桥段。  

对此,冯元一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也是在免费为他的镜子打广告。  

与此同时,随着冯元一镜子的大卖,不少任也把主意打到了镜子上,可是侯府的作坊,守卫是极其森严的,外人根本无法靠近,所以他们只能去自己研究。  

研究这东西最在行的可能就要数道人了,特别是那些喜欢炼丹的道人,所以不少道观本身也注意到了镜子,于是乎也都悄悄的参与了进来。  

佛门道门从来都不是真正的清静之地,他们有他们的诉求,身在大唐这个时代,佛道之争更是激烈,想要从中取胜,少不得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这本身就是个无底洞。  

冯元一身为大唐财神爷只要是他做的事情,立即会有跟风之人,比如说前些日子的折扇,现在这东西几乎是遍布京城大大小小每一个坊市,折扇几乎成了读书人的标配,甚至还有一些附庸风雅之辈,即便不是读书人也喜欢在手上拿着,或者腰间别着一把折扇。  

而随着折扇而兴起的则是在折扇上题诗作画,风流才子们总是会在风花雪月之后,留下几把留有墨迹的折扇,渐渐的一些有名气之人的折扇也成为有心人争相抢购的抢手货。  

冯元一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造风者作用的存在,似乎只要是自己做一件事,立即会有人跟进,冯元一觉得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毕竟来到大唐赚钱不是他的目的,当中最起码不是最主要目的。  

许多的事情,仅靠冯元一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动群众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的目标。  

“跟风好啊,喜欢跟风,那就让他们尝些甜头!”冯元一听着底下人的汇报,笑着说道。  

虽然冯元一没有建立像三郎陛下的察事那样的组织,但是作为神仙美食,云居书坊,酒坊等等经营场所,根本就是消息的集散地,自然会有人把外界的各种信息汇总到他这个小侯爷手上。  

“他们不是一直想知道神仙美食的奥妙吗,那就把消息透露出去…铁锅!”冯元一嘴角露出了玩味之意。  

“小侯爷,如果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会不会对神仙美食造成影响?”来人问到。  

“放心吧即便是他们知道了铁锅炒菜,但是等他们真正研究出来,那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再说了,我们神仙美食成功难道靠的就是那一口锅吗?”冯元一无所谓的说道。  

“好吧,仆这就回去把小侯爷的意思告诉掌柜的!”来人回应着,退了出去。  

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冯元一嘴里轻声念叨着,“若非为了北方大计,这玻璃我都打算让你们做!”  

没错,冯元一真是打算把玻璃的制作方法透露出去,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科学研究带来的回报。  

这天底下,就没有什么能比以利诱之的事情,效果来的快的!  

若是放在后世,这种单纯的以利诱之之事,还真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在大唐就不一样了。  

冯元一站在云端俯瞰众生,他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在一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方面,以重利诱之,一定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丰厚的效果,至于长期之事,只要这种习惯养成了,科学技术的思想就会提前到大唐。  

往后冯元一只要在恰当的时间,点出一个恰当的思路,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他就像是那个扇动了翅膀的蝴蝶,会在大唐引起剧烈的连锁反应。  

比如现在的北地。  

自从老吴的马帮带着形形色色的商品,到了北地之后,受到了北地部族的热烈欢迎,白酒、糖、还有瓷器、丝绸等等都是北地各部族极其喜好之物,老吴用极低的价格得到了大量的牛羊。  

这些牛羊,他都按照小侯爷的安排,除了上交必要的数量给了朝廷之后,剩余的都被他拉到了朔方,然后杀牛宰羊,把牛羊肉制作成各种肉干,而羊毛都被储存了起来。  

毕竟从北地到长安路途遥远,牛羊要活着带回来,成本太过,可是把它们都制作出肉干之后,就方便的多了,这肉干虽然没有新鲜的牛羊肉好吃,但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肉,而且以冯元一的手段,怎么可能会做不出美味的肉干呢?  

于是乎,在老吴带队去了北地不久,冯元一就有安排了另一班人马去了朔方,他要暂时在那里定格点,专门生产一种全新的肉干。  

作为后世的吃货,肉干这种零食,他吃过无数种味道,结合眼下的情况要作出一宽肉干来,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  

大唐普通百姓就是因为缺少肉食,所以普遍寿命不长,更多人显得是面黄肌肉的,显然是缺少营养所致,冯元一的肉干打的注意就在这里。  

他要把肉干的价格做的很低,让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吃的起,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