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让朕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站在讲台上,孩子们小脸蛋红扑扑的,不知道是紧张的还是热的。  

站在台上,孩子们的眼神四处乱瞟,有的在看着小侯爷冯元一,有的盯着书院的先生们,也有的盯着座位后面和门口处拥挤的人群,似乎在寻找着自己的阿耶阿娘。  

他们眼神闪烁,有激动也有怯意,还有跃跃欲试,王文正看着这些孩子们,心中充满着温暖。  

他记得有一次自己生病咳嗽的时候,孩子们送上了亲手采来的草药;记得小侯爷说自己瘦了的时候,孩子们偷偷的藏着阿耶阿娘煮给他们吃的鸡蛋,带到教室小心翼翼的递给自己时的情形。  

这是一群淳朴的好孩子啊,王文正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地方,这里的人,所以他拒绝了姚崇的邀请,选择了继续留在庄子上,教授他们蒙学。  

五十多个孩子,有大有小,有男有女,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穿着崭新的衣裳,若不是了解,谁都不会相信这些孩子是农家子弟。  

王文正盯着孩子们,眼中充满着慈爱。  

“你们都不要紧张,要相信自己,让侯爷小侯爷和书院的先生们,还有你们的阿耶阿娘阿翁大母都看看,你们是多么的优秀!”王文正给孩子们打气道。  

随着王文正的声音落下,现场突然就安静了下来,安静的几乎是可以听到现场的心跳声。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伴随着孩子们异口同声的朗诵出了第一句,现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台上的孩子们身上。  

台上孩子们摇头晃脑的朗诵者《弟子规》,台下的父母却是已经激动的流下了眼泪,这是他们的孩子,他们祖祖辈辈的农户,到了孩子这里,竟然也能识文断字,成为个读书人了。  

这个时代,农户家的孩子能够识文断字,那是无上的荣耀,今日能够识文断字背诵《弟子规》,明日就可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参加科举,一举成为大唐的官员。  

想想都觉得激动啊!  

那些当初私塾开学,没有把孩子送来学习的,看着台上别人家的孩子,心中是后悔不已。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作为前排位子上的三郎陛下,看着台上摇头晃脑背诵着《弟子规》的孩子们,神色是极其认真,就像是在审视臣子一般,伴随着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三郎陛下的思绪却是不知飞到了哪里…  

冯元一时不时的瞟一眼三郎陛下,见他听的看的入神,嘴角渐渐勾起了一丝弧度,心中也是跟着畅快。  

《弟子规》作为对华夏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凝练,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用这个来教育孩童,有着极其积极的意义。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伴随着孩子们口中最后一个字的落下,礼堂里再次出现了寂静,孩子们看着眼前的大人们,而农户们盯着台上的孩子们,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  

冯元一心中高兴,在最后一个字音落下之后,他突然是大喊一声,“好!”  

然后就鼓起掌来,在这个时代还不兴鼓掌这件事,但是庄户们看着小侯爷鼓掌,一个个立即是跟着鼓起了掌来,不断有人口中喊着“好好”的声音!  

三郎陛下也终于在现场的呼喊和掌声中,回过了神来,看了看台上的孩子们,又看了看似乎跟他们一样激动的冯元一,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弟子规》背诵结束之后,孩子们继续背诵起《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有了《弟子规》在前,孩子们也越发的自信了,声音也越来越洪亮,郎朗的读书声,在偌大的礼堂回响,传出门外,在门外拥挤的人群中回响,在农户们心中回响。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当《千字文》的最后一个字结束时,又有一声“好”传出,只不过这一次喊话的不是冯元一,而是三郎陛下。  

看着眼前的这些孩子们,他仿佛看到了大唐的未来,他也已经明白了冯元一让他隐瞒皇帝身份,来参加这个活动的原因了。  

当有一天,农户家的孩子们都能够识文断字,都成为读书人,那何愁天下无人可用,何愁天下不能大治。与万万农户比起来,区区世家大族,又算的了什么呢。  

要让天下农户子弟都能做到眼前这般,显然光靠一个云居私塾是不够的,只有让全天下的人都参与进来,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追求。  

伴随着孩子的背诵之声,三郎陛下心中已经渐渐有了一个计划,一个关于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农人子弟获得蒙学的机会。  

“好!你们表现很好!”  

冯元一走了出来,站在了孩子们前面,“我要奖励你们,每人一套上好的笔墨纸砚…”  

“谢谢小侯爷!”孩子们一听冯元一说一套奖励他们文房四宝,一个个都高兴极了。  

“不要急,我还没说完,除了文房四宝之外,你们每人还会得到特制的糕点糖果!”冯元一像个大孩子一样,笑着说道。  

“小侯爷,是长安城里神仙美食做的糕点糖果吗?”有胆大的孩子就问了。  

“比神仙美食做的还要好吃!”冯元一乐了,现在连这些小家伙们都知道神仙美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