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开窍之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林枫收起情绪,回到房间继续打坐,以巩固自己的修为,现在他已经是开脉大成了,已经可以开始凝炼窍穴,只要将眼窍给凝炼成功,那他就可以算是开窍期的好手了。  

人体天生有九窍,分为眼、耳、口、鼻、前阴、后阴。  

每开一窍前,必须先透过真气刺激,凝炼好与之相对应的九个相关窍穴,九窍与五脏六腑相关,练窍即是练内脏。  

练到深处,开了七窍,即可内天地小成,自成循环,九窍齐开,内天地大成,可以真气外放。  

而开脉,乃是为了汇通百脉,让内力能走遍人体全身,同时也能起到锻炼人肉体的效果,是为了开窍做准备的。  

唯有开窍过后,人体才能真正与外天地交汇,初步掌控天地之力,一抬足、一鞠手之间,都有莫大威能,此之谓炼神。  

不过在凝炼窍穴开窍之前,林枫还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重新开辟丹田。  

丹田乃是人体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是储存内力和真气的地方。  

然而内力与真气的质量是不一样的,真气的质量要高于内力一层,威力自然也就更大一些。  

而若是想要将内力转化为真气,那么,就必须要重新开辟丹田。  

这也是许多人为什么会在开脉大成蹉跎良久,并不是没有实力,而是为了重新开辟一次丹田罢了。  

而且开辟丹田,也可以对自己查漏补缺,更好的完善自己,除去糟糠,留存精华。  

林枫的丹田是当初左子穆帮忙开辟的,因为是别人帮忙开辟的,而且当初开辟匆忙,又过量服食丹药,所以导致根基一直都不太稳。  

纵然后来习练了九阴真经的易经锻骨篇来提升资质,也曾耐心打磨,但效果不大,让林枫就算有了三星级内功冰玄劲,也只能发挥寒属性,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却从来也没有在内力质量上占到便宜,所以这次重新开辟丹田,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沉下心思,内力在体内缓缓行走,现在林枫十二正经已经全部打通,可以运行大周天。  

这也是为何要在打通十二正经后才能开窍,因为窍穴遍布人体各处,这样内力或是真气才能到达并且凝炼窍穴。  

不知不觉,又到了下午。  

林枫睁开眼,今天的进展还算不错,已经开辟了十分之一了,若是顺利,大概十天左右就可以将丹田开辟完成,之后只须再将内力转化为真气,就可以开始凝炼窍穴,向开窍期冲击了。  

这也就是林枫,有三星功法冰玄劲和奇功易筋锻骨篇帮助,开辟丹田要远快于一般普通江湖人。  

由此可以想象,那些顶尖势力的门人弟子为何占据了江湖绝大部分的中上层,他们不仅有高级武学,而且还有师门长辈来教导,效率绝不是一般江湖人能比的。  

随手拿起一张凳子,林枫走到门外,果然,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他了。  

看见满脸高兴的凝儿,没来由的,林枫心中忽然多了几分愧疚,自己今天突破,专注修行之下,竟然忘了自己来这里的真正目的是保护这对母女。  

不过林枫没有表现出来,笑着走到每天讲故事的那棵大树下。  

“大家这么早就在这儿等着了?”  

“就等林公子你了,今天讲什么故事啊林公子?”  

林枫将板凳放下坐上,关系与他不错的凝儿很自然的爬上来抱住他,坐在他的身上。  

林枫轻轻移动了一下凝儿的坐姿,拍拍她的后背,开口道:  

“咱今天讲个开心点的,就来个灰姑娘的故事吧!”  

林枫在心中先酝酿了一下,然后缓缓开口道:“从前有个漂亮的小女孩叫…”  

众人纷纷被林枫口中的故事给吸引,当然,为了防止他们听不懂,林枫特意改成了中华古代版。  

这里的人生活十分枯燥,娱乐方式都很匮乏,大多数人的生活更是无聊,不是造娃就是在造娃的路上。  

林枫的出现,算是在他们干枯空白的精神世界里,增添了一分色彩。  

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两个人相对而坐。  

“任务失败了,昨晚派出去的人都没有回来!”  

“那就继续,这对母女决不能留着,一定要身手更好的人去,要不惜一切代价。  

现在门主被六扇门的人拖住无法脱身,咱们就是完成任务的为一人选了,这是咱们立功的好机会,绝对不能失败。”  

“是!”  

讲完故事,林枫将凝儿回家,在又被陈氏如水眼眸打败后,狼狈的逃回了家。  

“呼,这陈氏怎么感觉最近越来越像个狐狸精了,这么勾人。”  

给自己灌下一大口茶水,林枫细细想着搬到这儿以后发生的事。  

他总觉得陈氏有哪里不对,但却没有任何发现,也幸亏自己所练功法是冰玄劲,能澄心空明自身,不被外物所惑,才能抵挡陈氏的诱惑暗示。  

当然,林枫也没从这方面多想,只当是少妇饥渴太久了。  

之后几日,林枫依然像往常一样,白天修炼,傍晚给周围居民讲故事,不过唯一不一样的是,林枫在修炼时,都会留下一分注意力,感受四周异动,防止杀手的再次来袭。  

当然,也因为如此,林枫这几天的修炼进度明显下降,他估计了一下,原本开辟丹田只需要十天的功夫,现在最少也要半个月了。  

这一日,林枫在讲故事时,发现周围来了三四个陌生人,开样子是新来的住户,他们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