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火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壮壮回来时,李小白把火锅配菜都已准备就绪,绿叶蔬菜,羊肉等等。  

煎药的小陶炉,刚好可以放下小铜锅,这回大的那张食案刚好派上用场,这么些人,用高脚桌子,火锅没吃上,脸冲着火炉,都要被烧出的二氧化碳熏晕。  

壮壮进来时见各类涮菜都齐刷刷放在操作台上,李小白考虑到当下人们分餐制习惯,将洗好的一大盆涮菜分成一份份的,用盘子装好。  

蒋进在一旁切着羊肉。  

李小白喊了声壮壮:“壮,把这些菜都端出去...”  

壮壮走到操作台前,好奇打量道:“哥,今晚又是何美味?这一盘盘分装的菜品,不热一下就端出去,直接吃?”  

李小白应道:“端你的菜出去,做好你便知道。”  

壮壮瘪瘪嘴,没在说话,把涮菜整齐放在托盘中。  

李小白还不忘嘱咐道:“每人一份,这都是分好了的。”  

壮壮扭头应了一声:“在满福楼许些日子,若是连这最基本的都看不出来,我岂不是白在这儿呆那么久!”  

蒋进看了眼壮壮,无奈摇摇头道:“他总是这么毛手毛脚!不过嘛,我也是好奇,眼下不煮不蒸也不炒,都是些生食,早前你还说,近日天气见凉,少食些寒凉的好,可夜深露重,怎么反到吃起它们来,还竟是凉的,这要如何做,才会好吃?”  

李小白把蒋进切好的羊肉装盘,摆在操作台上。  

转身笑道:“这话若是从壮壮口中说出,倒也不怪,可你怎就看不明白!这些生食哪能直接入口,是要涮着吃的。”  

蒋进仿佛又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涮?”  

不知道涮羊肉涮牛肉倒也不奇怪,有人说火锅是成吉思汗发明,常年征战,看到士兵吃传统烤羊很费事,所以将羊肉切成小块丢进沸水锅中,于是就有了火锅。  

也有人说是纤夫发明,在长江三峡,一群纤夫,迈着沉重步伐,拖着疲惫身躯,在江边砌土为灶,将调料跟食物放入滚水锅中。  

从出土文物也有参考,早期周代的‘鼎器’也不过是个雏形,在三都赋跟蜀都赋中也有记录。  

不管火锅到底是谁发明的,就目前为止,这玩意儿还没被普及。  

想到这里,李小白笑道:“涮羊肉,涮猪肉丸,涮牛肉粿条,涮各种蔬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这样的天气,吃热锅正好!知道周代时的‘铜鼎’吧?就是这么个意思。”  

蒋进听后,大惊:“牛肉!!!这话可不能乱说。”  

随后蒋进表情又转为好奇问道:“何为牛肉粿条?”  

李小白想着刚才说话快乐口误,这要在解释就太费劲,也没在多说,也是说自己一时口误而已,便打发了。  

壮壮把菜都端了出去,进来时还说道:“这些个菜式,把陆家夫妇两都惊到,别说他们了,就是我也如此,这要真是生食下去,味道可想而知!”  

李小白听他絮叨,又在厨房里翻找,把炉子找了出来,生火这件事情,壮壮最在行,把烧着的木炭放进陶炉,在拿出去。  

技术活儿!  

壮壮说道:“哥,我越来越看不明白,这么多个陶炉,眼下用暖炉着实夸张。”  

“费那么多话干什么,你拿出去食案上便是,当心别烫着。”李小白说着。  

壮壮‘噢’了一声,湿毛巾拎着炉子出去了。  

蒋进凑过来说道:“这陶炉还能在改改,煎药的拿上食案去,还是太麻烦。”  

这正是李小白要说的,蒋进果然深知自己的心,今天这火锅也是临时决定,用煎药陶炉,是万不得已,也能凑合着吃。  

所有工作准备就绪,就差火锅汤底就成。  

李小白想着汤底不能做成麻辣锅,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辣,最保守的就是清汤锅。  

早上做肠旺面熬的鸡汤还有,可以用它做汤底,汤底不仅仅只有老母鸡汤这么简单,需要在搭配上蘑菇这样的菌类,还有自己用黄豆发出来的黄豆芽。  

一锅锅的汤底被放在操作台上,李小白最后在切了几段大葱放到里边。  

又用姜末,蒜末跟酱油混合在一起,做了个简单的蘸料,心细的李小白还单独准备了一碟自制辣椒油,系统提供的干辣椒做的辣椒油,能当个灵魂点缀。  

蒋进在边上默默看着李小白做,又学到了一招,可直接涮着吃是个什么样的体验,他无从知晓。  

将这二十公分左右口径的小铜锅端了出去,陆家夫妇俩都看呆了,这都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菜式。  

当然,李小白也不忘在炒几份羊肉炒饭,这才算是完美。  

陆父虽看不明白这桌子菜,但还是赶紧起身说道:“咱这一来,竟让李老板这般费心,真不知如何感谢才好!”  

李小白听了笑道:“您太客气了,不论是待客之道还是做晚辈的,这都是应该的。”  

陆父笑呵呵的接连点头。  

陆母见状,笑脸盈盈的说道:“先前未到满福楼,就已听外面人传,别看老板年纪轻轻,厨艺却惊为天人,我原是不信,觉着世间怎会有这样厉害之人,今儿个是亲眼瞧见了,李老板何止是年轻有为,处事之道也是了不得的,辰儿哪怕有你一半的好,我和他父亲倒也省心了,现如今他在你这里做事,跟着李老板这样的人,我这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下了。”  

说完这话,她笑呵呵的看向陆父。  

李小白觉得她是个厉害的角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