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宣传广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央视当了标王,那么当然得投放,现在程凯找韩皓就是为了确定华夏摩托片的形象主题和宣传口号。  

像孔府家酒的“孔府家酒,教人想家”,就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华夏摩托既然以标王身份登陆央视,那么上就必须不能落了下乘。不然珠玉在前,败絮在后,人们会说华夏摩托的品牌形象不行。  

“华夏摩托,民族之魂”、“华夏摩托,畅游天下”、“中华心,华夏情”、“华夏摩托,人生的第一辆车。”  

经过挑选,韩皓觉得“中华心,华夏情”不错,他在此还延伸出了新的“中华芯,华夏行”口号。  

中华芯表明使用了国产发动机,华夏行就是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奔行驰骋。  

程凯也为韩皓的灵机一动点子感到兴奋,这个寓意切合实际还朗朗上口,可以作为备选方案。  

由于新将在1995年1月1日晚登陆央视,月底就是春节。所以主题打算以春节合家团圆为题材,主打中国人的亲情。就此,还是选择了“中华心,华夏情”这个贴近现实的口号。  

在充足资金的下,华夏摩托的很快开拍,并没有请什么大明星,而是用了一些普通演员出演。  

短短2个星期,这条片就拍摄制作完毕,送到了韩皓的面前。他看了后,连声称赞说就这样不用改动直接在央视播放。  

1995年1月1日,《新闻联播》结束后,华夏摩托的正式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  

“砰——”  

先是一朵大烟花在夜空中绽放。  

然后镜头往下切换,来到一家三代五口人吃除夕团圆饭的热闹场景。  

这时开始配上旁白语:“中华心,华夏情!”  

最后镜头拉伸,往门口移动固定在了一辆崭新的华夏牌公主踏板车全景上。  

同时配以旁白结语:“懂你说的,懂你没说的。”  

短短5秒钟时间,真的无法展开情节内容,只能先把概念口号先打出来。  

其实这个时候最有效果的反而是直白生硬的口号画面,例如一辆华夏牌公主踏板车在都市道路上奔驰,然后配以旁白语:“华夏摩托,中华骄傲!”  

但韩皓对完整版的30秒很是喜欢,还是决定使用这个过年团圆版本。  

尽管5秒钟,大家对华夏摩托没有形成太多概念,但感觉这个还是挺高档次,以情感诉说为主打,有一种意境存在。  

很快在当晚20点电视连续剧开始前,广大观众看到了完整版的30秒华夏摩托。  

画面旁白具体如下:  

在宽敞明亮的华夏摩托专卖店里,一位小姑娘兴高采烈被父亲抱上华夏公主踏板车上。  

一阵舒缓音乐响起三秒钟后,配上旁白:“你说价格要合适,因为它是你人生的第一辆车。”  

接下来画面来到早晨上班时,妻子在门口招手送别,父亲送女儿上学坐在华夏公主踏板车上愉快地离开。  

旁白继续:“你说样子要好看,因为它会带给你好心情。”  

画面一转,变成父亲独自开车驶向一眼望不到头的道路,为事业而打拼。  

配以旁白:“你说动力要强劲,因为它能陪伴你征服远方。”  

之后镜头切换到花海之中,丈夫载着女儿、妻子一起外出踏青游玩。  

旁白语:“你说安全要保证,因为它承载着一家人的出行。”  

切换放鞭炮画面预示过年,一对老人贴完了对联,路灯下正在家门口张望远方。不一会,一道车灯光由远及近,红色的华夏公主踏板车出现。丈夫开车载着妻子和女儿一家三口,提着沉重的礼物回父母家看望父母。  

加上旁白:“你还说不管多远,过年总是要常回家看看,因为家是我们民族永远的根。”  

“砰——”  

画面中一朵大烟花在夜空中绽放。  

然后镜头转下,来到一家三代五口人吃除夕团圆饭的热闹场景。  

这时旁白语加入:“中华心,华夏情!”  

从饭桌全景镜头拉伸,往门口天井移动固定在了一辆崭新的华夏牌公主踏板车全景上。  

同时旁白结语:“我们懂你,懂你说的,懂你没说的。”  

最后以华夏品牌大写H的商标logo一闪而过结尾,把华夏品牌推向全国观众认知。  

旁白再次重复:“中华心,华夏情!”  

这个30秒完整版的取得了巨大成功,观众们都被中所描绘的细腻感情所打动。  

其中“我们懂你,懂你说的,懂你没说的”,更是让许多有人生阅历的人深有同感,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华夏摩托的宣传口号“中华心,华夏情”,也成功地被观众记住,大家都喜欢上了那辆红色的华夏公主踏板车。  

由于是标王,所以央视才特意腾出了30秒的空间给华夏品牌,不是这个关系的话有钱也上不了,因为档期都排满了。  

央视知道华夏品牌一掷千金成功了,明年就会有更多的企业蜂拥而至,因为有成功者在前。何况价钱上华夏厂也给到位,另外购买的位没有太过还价。  

“中华心,华夏情”也成为继”孔府家酒,教人想家”后的又一成功流行语。华夏厂投放的符合自己标王的身份和地位,让华夏品牌一下子在顾客人群中亲近起来。虽然华夏牌摩托车没有宣传自己是民族工业代表,但无形中传递出来信息就是民族品牌的骄傲,国货当自强希望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