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庞氏骗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值勤室内稍稍安静了一些,那小警员跑到门口捡起帽子戴好戴正,勾着腰笑了笑:“董秘书,呵呵!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嗯,刚到。”  

随口回复了句,董亮慢慢走到这群人中间,见他们人人手中捏着一张红底黄字的宣传页,便从其中一名警员手中拿了过来,认真查看。  

宣传页最顶部六个字设计的样式非常夸张!  

“好消息!好消息!”  

这六个字很大很大,占了整张宣传页接近五分之一的版幅,而且字体周围圈了金边,视觉效果爆炸。  

这种文案设计董亮觉得很眼熟!21世纪前十年,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不都是这种广告么?  

好消息!好消息!  

为答谢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与厚爱,  

第二期远东国际商业贸易公司的“国增券”涨利啦!  

没有任何套路,我们就是走心!!  

只要您第一期以任何形式购买过我们的国增券,不论金额大小、不论您从事任何行业,我们全部一视同仁!  

月利率统统涨利至6分!  

统统涨利至6分!!  

您还将钱存入银行么?  

您还一点一点攒着积蓄么?  

这将是一个投资的时代!!  

是一场全民投资的盛宴!!  

您心动了么?心动就赶紧行动吧!  

售卖通道开启时间有限,如欲购买,  

请于十一月二十二号之前,  

火速前往报名!  

我们的地址是:国泰路43号洋贸大楼1楼大厅负责人、担保人、总经理:顾远东董亮将宣传页翻至背面,这一页详细记载了国增券各档次投资的月利率转化明细,以及民众购买国增券后所得款向用途——远东公司将所得钱款全部投资给国外的第三方企业,从中得到高额的利息回报。  

董亮瞪大了双眼,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  

这…这不是世界历史上最经典、最臭名昭著的“庞氏骗局”吗?  

他一个警校毕业生,对金融业可谓一窍不通。但“庞氏骗局”还是知道的呀!  

抓获赵磊时,在赵长明家除了那十四捆国增券以外,还翻出了大量的宣传页。  

由于那晚形势紧迫,董亮并没有去看宣传页。此时看到了,内心深处简直翻江倒海!  

这绝对是“庞氏骗局”!  

21世纪的后世界,仍有许多金融骗子利用“庞氏骗局”来祸害无知的老百姓!曾被后世界的媒体称为史上最胆大包天的十大骗局之一!  

“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  

这个人在美国干过各种工作,包括油漆工,一心想发大财!他曾因伪造罪在加拿大坐过牢,在美国亚特兰大因走私人口而蹲过监狱。  

经过美国式发财梦十几年的熏陶,庞兹发现最快速赚钱的方法就是金融!于是从20年代起,庞兹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历史来到了美国的波士顿,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  

这个投资计划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投资一种东西,然后获得高额回报。  

但是庞兹故意把这个计划弄得非常复杂,让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  

2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兹便利用了这种混乱对外宣称,他可以通过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卖给美国,便可以赚大钱!  

由于国家之间的政策、汇率等等因素,很多经济行为普通人确实不容易搞清楚!其实只要懂一点金融知识的人都能想明白,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赚钱!  

然而庞兹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  

他对外宣称,所有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而且他还给人们“眼见为实”的证据:最初的一批“投资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兹所承诺的回报!  

于是,后面便吸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果不其然,在后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美国波士顿人,像傻子一样变成了庞兹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  

庞兹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  

当时的1500万美元,毫不夸张的说都可以买下一个小国家了!  

那个时期的庞兹,被万人所敬仰!甚至一些愚昧的美国人将他称为与哥伦布、马尔孔尼(无线电发明者)齐名的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因为他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钱”!  

庞兹住上了有20个房间的别墅,买了100多套昂贵的西装,并配上专门的皮鞋,拥有数十根镶金的拐杖,还给他的妻子购买了无数昂贵的首饰,连他的烟斗都镶嵌着钻石!  

当某个金融专家揭露庞兹的投资骗术时,庞兹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驳金融专家,说这个金融专家懂个屁!  

20年代初期,庞兹就破产了。他所收到的钱,按照他的许诺,可以购买几亿张欧洲邮政票据,事实上,他只买过两张。  

此后,“庞氏骗局”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  

庞兹被判处5年刑期。出狱后,他又干了几件类似的勾当,因而蹲了更长的监狱。  

30年代中期,庞兹被遣送回了意大利。这期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