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推理过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案发现场保护的非常好。  

据监守的老警员报告,这大半个月以来没有任何人能进入这栋小楼。  

期间赵长明回来过几次,想拿一些换洗衣物和生活必备的钱票,都被老警员以保护现场为由拒之门外。  

众人走进去后,由局长赵志忠亲自引路。从一楼到二楼,每个房间都进去了一趟,并具体指出了凶手攀爬进入小楼房的路线,以及对死者行凶和猥亵的地点。  

当然,死者朱素梅的尸体早已被抬走。那份尸检报告上,除了大致确定了死亡时间以及是被先奸后杀的之外,别的就没什么了。  

行凶的地点在一楼灶房内,不算凌乱,灶台上油盐酱醋的罐子被扫到了一边,腾出了很大一块地方,朱素梅被杀死后凶手就是把她搁在了这里,进行的猥亵。发现尸体时也是在这,并没挪过地方。  

赵局长介绍完后,雷洪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现场来看,基本上不存在打斗或者挣扎的迹象,这里面包含着两种可能。第一,熟人作案。凶手与死者熟识,因此死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凶手杀害;第二,凶手在行凶时做到了一击毙命,要么是他在身体素质上全面碾压死者,要么就是采取了偷袭的方式。”  

雷洪的这段分析没错,董亮内心也是赞同的。但是他还漏了最后一种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不过董亮并没有打断他的意思,因为有雷洪的存在,他就不用去普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可以少讲很多话。  

“再来分析一下杀人动机。”  

雷洪头脑思路很清晰,说话时有条不紊:“从正常逻辑上来说,凶手最主要的杀人动机就是奸杀,再结合其使用的杀人手法,这点和东街于秀娥那个案子如出一辙。但是赵局长刚才有提到,凶手还去了二楼卧房。经死者丈夫赵长明确认,他和妻子放在衣柜中的小匣子被人打开过,里面装的两枚金饰品以及所有钱财均被凶手拿走,这点与东街的奸杀案不符合。”  

赵志忠点点头,接过他的话继续说道:“但是东街那个案子死者家是个小院,灶房与卧房分隔的较远,而且小院破烂不堪,凶手很可能杀完人就想着逃窜了。但这个案子的死者朱素梅家明显就能看出很有钱,而且凶手是先攀爬至二楼的,很可能是搜完卧房下楼碰到的死者,然后将其杀害。我考虑了很久,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最后才向总厅申请了并案处理。”  

两个人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偏向于谋财在先,杀人于后,是典型的谋财害命案件。  

这期间董亮一直没有打断他俩,对于他们的结论也没有做任何评价,于是两人默认为董亮同意了他俩的结论。  

那么杀人动机就算达成了共识,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了。  

这场奸杀案,究竟是之前的同个案犯所为,还是另有他人模仿作案?从作案手法上就能清楚辨别。  

雷洪不再说话,赵志忠也没有开口,两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董亮身上。  

从进门开始,一直到他俩分析完杀人动机,董亮都是扮演聆听者的角色。  

他从不凭空猜测,而是认认真真观察了许多细节之处,唯有证据不会说谎。  

“我纠正一下二位,凶手是先杀的人,在翻的财物,最后才有预谋的对尸体进行猥亵。所以并不是简单的谋财害命,而是谋杀案。”  

董亮向前走了两步,站在雷洪和赵志忠面前,表情很严肃。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不大,但效果却十足震撼!雷洪还好,见识过几次也就习惯了。但赵志忠着实吃惊不小,甚至都有点不相信!  

“董老弟,你这么说的理由是…”  

“请跟我来。”  

董亮转身走向了楼梯,赵志忠和雷洪赶紧跟了过去。  

来到二楼卧房,董亮在衣柜前蹲了下来。  

“麻烦给我一双手套。”  

赵志忠赶紧一比划,身旁的警长立刻从兜里掏出一双白色手套递了过去。  

穿上手套后,董亮小心翼翼地将藏在衣柜之内的小匣子端了出来。他稳稳的将小匣子举过头顶,尽量让所有人都能看的清楚。  

“赵局长,雷警长,你们仔细看这匣子的底部。”  

雷洪和赵志忠向上扭着脖子,非常认真的观察起来。  

看了足足有一分钟,雷洪脖子都扭酸了,也没发现任何不同:“没什么啊…就是个普通的储物盒啊!”  

“咦?这一小点是啥,血迹?”  

赵志忠指了指匣角处一点小红块儿说了句。  

“哪里?我瞧瞧!”  

“就这。”  

雷洪顺着赵志忠指的匣角,瞪大了双眼全力观察,果然发现有一小块手指盖大小的红色斑块!但是说它是红色又不准确,上面还有些许黑色的颗粒物质。时间过去太久了,并不容易分辨。  

“像似血迹,却又偏黑。啧…如果真是血液的话,即使凝结风干了也不该是这种颜色。”  

雷洪分析的很专业,他说的完全没错。  

董亮这时将小匣子放平,又指着匣子锁扣的位置说道:“再认真看一下这里。”  

这回雷洪第一个看出来了!小匣子锁扣处有几丝红黑色的长痕,好像是血液被人用毛巾擦过,但没擦干净一样!  

雷洪有些激动,将语速提得很快:“我懂了!这凶手的手指受了伤!他在翻弄这个储物盒的时候留下了血迹,然后就赶紧擦拭去了,可能是由于太慌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