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三魂七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就是说,差不多灵魂成熟,要在身体的二十七岁左右,基本是三十岁“而立”之年。  

这一类后天生成的魂魄,统一叫“生魂”。  

人的生魂叫人魂,马的生魂叫“马魂”,牛的叫“牛魂”。  

所以可见,决定人内在是不是人的,是这生魂,生魂才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真名——最初的、第一个名字叫什么,这些全部诞生于生魂。  

西方给了它一个更加抽象的名词:人格。  

人格决定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周天环境,后天成长,决定了人格,也就决定了生魂,同时也决定了那每一头灵长动物,哺乳动物,那是一条怎样的狗,怎样的猫,好脾气的牛,坏脾气的马之类的。  

这就是生魂。  

生魂自然也是最有价值的。  

尤其是…处于初二到高二这个年纪的生魂,这时候的生魂最为纯净,就是处于青春期、发育期的少年,活力旺盛,生命力强大,潜力好,强韧,这就导致了可塑性高。  

高于十八低于十四岁都不适合。  

高于十八,太硬,许多自我人格形成,低于十四岁太薄弱,就像是刚刚萌发的黄豆种子——黄豆芽,很脆很嫩。  

巫术摄魂效果很简单,把三魂抽出来。  

这一门古老的巫术,最早用于检查病人,亦或者搜集残魂,作为还魂前的基础准备用术。  

尔后不断发展,经过道家更改变化,中间又经历断绝的坎坷,终于形成了眼下模样。  

摄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摄取”自己生魂,从而加深对于生魂的理解——生魂由四层灵魂组成,每一层单独拉出,那就是残魂,就如同三维组成空间,空间是三位一体,生魂也是灵魂四层一体。  

第一层,名为表魂,人假寐时都停留在这一层。  

掌控这一层,可以让人身体无法动弹,但意识清醒。  

意识,就是第二层,称之为灵魂。  

人思考问题,思考自己,想明白别人的话,用的都是灵魂。  

摄魂术只能“震慑”,不能“掌控”,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自己生魂。  

震慑住意识,脑海一片空白,不能想也不能动。  

但如果去触碰这个人身体膝关节,伸手慢慢凑近这人的眼睛,这人还会有身体反应,西医称之为神经反射、条件反射之类的,巫术称之为“体魂”,这就是身体自身的魂魄,这一层魂魄由天魂演化而来,如果把整个生魂人格看作是大楼,这就是地基。  

想要震慑体魂很难很难,说白了体魂有本能保护。  

说得深奥点,这个本能保护是一种源自于血脉深处、意识深处凝成的复杂力量,“祂”像是地狱守门犬,居住在第三层,同时镇守第四层,也就是最后一层的入口。  

这东西巫术中称之为“祖魂”,现在巫术称之为“守护灵”。  

摄魂术第一个有用的地方在于震慑。  

第二个有用的地方在于摄魂,把三魂拉扯出来,亦或者把自己的生魂拉取出来,生魂出窍。  

第三个有用的地方,就是把守护灵给摄取出来——自己的守护灵摄取出来,可以用来作为守护自己、抵挡自己的“宝器”,这东西是那些侵蚀三魂黑暗巫术的天生克星。  

第四个,就是进入第四层“源魂”。  

整个生魂是一栋楼房,源魂就是这栋楼房的材料,没有源魂,可想而知,连打造楼房的材料都没有,这个材料哪里来,巫术研究中说,生魂是后天受到外界信息汇总,形成了本我对世界认知,与其如此说,不如说是世界把自己管输给了身体,让身体衍生出本我,也就是人格,生魂。  

所以这个源魂,就是一部分的世界本质力量。  

想要使用这部分力量,首先得让守护灵从入口挪开,但是在入口处,再强大的巫也无法击败守护灵,另外——十四岁到十八岁,正是守护灵形成的时候,守护灵形成之前,第四层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有入口。  

简介一大堆,对于想要探知了解“巫”的顾瑀督来说并不枯燥。  

他耐心看到了最后。  

接下来就是摄魂用术的修炼。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他可以修炼异能了…  

所以他再次失望了。  

摄魂的修炼只有简短的一段话,那就是让他用巫语念“摄取生魂”这段巫文,根据情境不同,可以改为“摄他生魂”“摄他天魂”亦或者是“取我生魂”“摄我祖魂”等等。  

归纳一下,按照巫语特有的架构不变,主语宾语可以变动。  

想要摄取别人生魂的话,不能说“取我生魂”,而是说“摄他生魂”,如果知道对方真名,只要自己能力足够强,就算隔很远距离也能直接以译成巫语的真名作主语,从而直接把人生魂收了。  

这个“能力”就是修炼锻炼的主要目的。  

想要摄取他人三魂,首先得学会摄取自己的,摄取之后,壮大生魂。  

大的生魂摄取小的容易,就像力气大了,做什么事都比较方便。  

从梦中醒来后,顾瑀督看了看时间。  

惊讶地发现他至少做了半个小时的梦,时间好像停止了是的,时钟根本就没有转动多少,这让他颇为错愕。  

“石柱上说,意识处于不同灵魂层次时,时间会变慢,看来刚才做的梦是真的。”他这才相信刚刚发生的一切。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修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