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万世一系(2/3)
“暂且拖着。”易知足十分干脆的道。
“拖——?”奕故意拉长了声调,他心里十分不满,太后把着八旗新军不放,元把着元新军不放,北洋水师又是一副不偏不倚的架势,他这个堂堂的内阁总理大臣一点兵权也掌控不了,还有什么意思?
对方的心思,易知足自然明白,当即便道:“凡事欲速则不达,虚君立宪,等若是彻底剥夺了皇权,换了谁一时间也难以接受,此时要剥夺帝后对八旗新军的掌控权,必然是适得其反。
立宪之后,皇室一年也三五百万的经费,拖三五年,以六爷的手段,或是分化,或是吞并,或是裁撤,轻轻松松能瓦解那十来万八旗新军,又何必急于一时。”
奕看了他一眼,道:“十余万不受掌控的八旗新军驻守京师,谁知道会不会再蹦出一过青军社来?”
听的这话,易知足不由一笑,“眼下没有战事,财力也算宽裕,进行兵制革新,将八旗新军打散,京师留驻五万八旗新军即可,其余的分驻东北、新疆、湖广、四川等地,再给僧王扩充三万兵力,进驻京师,如此,六爷该放心了罢?”
奕迟疑了下,才道:“如此,太后可会同意?”
“若不同意,直接开战。”易知足毫不迟疑的道:“六爷若是不愿意做这恶人我来做,我折子恳请兵制革新。”
奕却是不受激,以他目前的身份和处境,还真是不适合做这个恶人,他当即拱手道:“那有劳国城兄了。”顿了顿,他接着道:”兵制革新的方案,国城兄早制定好了罢?”
“制定了几份都不满意。”易知足道:“一会儿我让燕扬天将几个方案送去六爷别院,六爷身为内阁总理大臣也帮着斟酌斟酌。”说着,他便起身去打电话吩咐燕扬天。
待他折回来,奕才笑道:“这电话却是电报方便远了,海至京师的电话不知何时才能开通?”
“快了。”易知足道:“开年之后能开通海至京师的专线电话。”
天色才麻黑,海开始亮了起来,煤气灯和电灯将几条主要马路街道照的灯火通明,外滩那一排各具特色的西式建筑各种各样的霓虹灯争斗艳,初来海的人乍一见到这幅如梦如幻的景象,无不赞不绝口。
“果然不愧是‘夜海’之称!”沈桂芬一路观看一路称赞不已,五十出头的他晚睡觉易醒,在火车几天睡的都不踏实,接风宴喝了两杯酒,他特意补了一觉,起身之后这才前往镇南王府,因为下榻的地方距离镇南王府并不远,他安步当车一路漫步前往。
随行的幕僚孙秋雨是第一次来海,见的这幅景象不由的感慨不已,“据说这灯光半夜才熄,这一晚得耗费多少银子?”
“发电厂是元自建的,能耗费多少银子?”沈桂芬不以为意的道:“元之富已然是超乎想象,一年收入数以千万,又岂会在意那么一点银子。”
听的这话,孙秋雨不解的道:“财政革新,元不是将东南各省赋税都缴朝廷了?还有如此之高的岁入?”
听的这话,沈桂芬不由一笑,“东南各省的税赋元一直在缴,人家压根没将那点子赋税看在眼里.......。”说着,他指了马路穿梭不息的自行车流,“据悉,元的几家自行车厂一年的利润高达二、三百万元。”
工厂竟然如此赚钱?孙秋雨惊愕的半天合不拢嘴,他可是清楚,一个等省份一年的税赋也不过才一、二百万元,居然还不及元的一家自行车厂。
沈桂芬笑了笑没再吭声,元赚钱的何止是自行车厂,大清这些年新兴的赚钱行业,大的诸如银行、铁路、轮船、钢铁,水泥、卷烟、纺纱、缫丝、织布、橡胶等,小的诸如钟表、玻璃、造纸、印刷、制药、自行车、香皂等等等等,几乎都是被元垄断的,一年下来究竟有多少利润,根本没人能算得清。
易知足似乎早料到会有人来拜访,晚饭后折回了书屋与赵烈两人摆开棋盘对杀,闻报沈桂芬前来拜访,他想都没想吩咐道:“请他进来。”
赵烈一边收拾棋盘一边道:“冯堂是后党坚,立宪在即,应该是前来提条件的,学生还是回避一下的好。”
“君大权?兵权?”易知足说着站起身缓步踱了出去,听闻沈桂芬随行前来海,他预料到肯定是慈安心有不甘,想在立宪之前再做最后的努力,争取更多的皇权或者是保留兵权。
长乐书屋整个院子都是灯火通明,见的易知足出门迎接,沈桂芬连忙紧趋几步,的台阶,他一撩袍子要行跪拜大礼,易知足赶紧的托住他,笑道:“沈大人无须多礼,我这里没那么多繁缛节。”
易知足不拘礼仪之事,朝野下皆知,沈桂芬前来海自然也是多方打听,当即也不勉强,躬身见礼,道:“下官沈桂芬见过镇南王。”
“外间冷,进屋说罢。”易知足说着展手一引,“沈大人请——。”
“王爷请——。”沈桂芬连忙躬身礼让,进的房间,叙礼落座,待的奉茶水后,易知足便径直道:“立宪在即,沈大人前来海,不会是又有变故罢?”
见他问的直接,沈桂芬索性也不兜圈子,陪着笑脸道:“王爷说笑了,立宪已是大势所趋,岂能再生变故。”顿了顿,他才委婉的道:“下官此番前来海是奉皇太后懿旨与王爷商议《大清宪法》条款。”
果然是为君大权而来,易知足不动声色的道:“皇太后对《大清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