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可以相信(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意识,是最为繁杂的东西,是比大脑机能还要繁杂的东西。  

毕竟,意识是能在极端复杂的大脑内还能运行得井井有条的神秘玩意儿,而且它还是不管存在或是不存在,都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换言之,大脑尽管复杂,但还能研究。  

而意识,已经复杂到了二十七世纪都无从研究的程度。  

当秦歌依托着《犬韬》连接上所有人意识的时候,无穷无尽的念头冲进了他的脑海里。  

“这个歌,真的可以相信么?”  

“四长老,应该可以相信吧,毕竟,晓他们是那么的崇拜敬畏他…”  

“我们,还能活下去吧…”  

“都是这个歌,非要主战,若是迁居避战,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四长老说的,绝对是真的!”  

“四长老!”  

林林总总的念头,一瞬间全都涌入了秦歌的脑海里,比之数万苍蝇在耳边嗡鸣还要让人恶心头晕。  

不,不只是苍蝇嗡鸣那么简单。  

如果非要找一个足够贴切的形容,或者可以将秦歌此时的感觉,概括为超级人格分裂。  

在这一瞬间,秦歌就仿佛成为了数百个人一样,拥有数百份完全不同的想法,拥有数百种彼此不同的人格。  

这就如同无数匹马朝着不同方向拉着同一辆马车一样,结果,只能是马车分崩离析!  

难怪二十五世纪的时候,人类明明搞明白了共意识的原理,却又彻底否定了共意识。  

按照秦歌此时的感受来看,要想让共意识成真,只有两个方法,其一,主意识无比强大,但直到二十七世纪,人类显然还是做不到这一点。  

其二,就是抹杀掉除了主意识之外的其他个体意识,换言之,就是让一个意识去掌控无数躯体。  

这显然是反人类反道德的!  

因此,共意识不适合人类社会,共意识下的无私心、种族优先主义,只是痴想。  

感受着脑海里面的胀痛,秦歌的意识隐隐约约看见了眼前闪烁着的光点。  

那是一团白光。  

那应该是《犬韬》散发的光芒。  

秦歌的意识,迟钝的反应着。  

就在他看见白光之时,就在他刚刚反应过来那白光是什么的时候。  

那白光猛地炸裂开来,瞬息之间,整个世界都仿佛布满了这样的白光。  

毫无疑问,‘他’也被覆盖在了那白光之内。  

白光很温和,如同母亲的怀抱,温暖且安心。  

在白光的照耀下,秦歌只觉得一切负担都自动消散开去,纷纷扰扰的念头,慢慢的变得模糊,沉重的脑袋,再度轻松灵活起来。  

他的意识,在这白光之中,变得如鱼得水。  

随后,他发现他的视角变了,不再是与族人们的意识站在同一个层次,而是拔高到了一个类似于局外人的角度。  

他,依然能感觉到族人们的念头和想法,但,他却不再被族人们的念头和想法所影响。  

他开始以局外人的方式去调控数百份意识。  

慢慢的调控着,总共六百七十三个意识,被他理清,而后联系起来、掌控起来。  

伪共意识真正算是形成了。  

时机成熟。  

秦歌立马将召唤地火的方式传达到每一个个体意识之中,而后,由他的意识,强行将所有意识进行了同步。  

汇聚族巫力(符文力量)至胸膛,而后,链接薪火。  

薪火反馈,与每一个人的心火链接。  

族巫力(符文力量)开始在薪火的牵引下,朝着地底渗进去。  

最后,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尽数与相应的地火链接在一起。  

这一刻,秦歌通过伪共意识,感觉到了所有能被掌控的地底火焰。  

粗略估计,这次在伪共意识之下能被掌控的地火,达到了他之前尝试的时候的十二倍左右!  

换言之,这一次,能掌控的地火范围,足以覆盖一千二百平方米!  

感知到这一切,秦歌微微松了一口气。  

如此巨大的覆盖范围,可以轻松的保住华部落!  

紧接着,他便沿着薪火的引导,开始对整个部落领地进行探查。  

风部落的人,汇聚在火塘西边两百米处的山坡上。  

风部落约有八千人。  

此时此刻,族长大人正与三位长老带着三十个人在抵抗着,不,不是三十个。  

因为,就在这一息时间之后,族长大人身边的三十人,又倒下了三个。  

必败无疑的局面!  

秦歌摇头,准备收回意识。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感知到的画面中出现了变化,他的心底更是莫名的升起了一种悲意——令他无所适从的悲意。  

继续‘看’过去。  

在他感知到的画面中,族长大人举起了石斧,在嘶声呐喊着什么,而后,三名长老,以及那二十七名高级符文战士一起举起了石斧,嘶声呐喊起来。  

面对数百倍的敌人,他们,没有退。  

他们,再度朝着眼前的敌潮冲了过去,义无反顾!  

鲜血喷洒。  

人性最伟大的光辉,在这一刻,在这三十一个人的身上,像太阳一样耀眼。  

看见这一幕,秦歌心底的悲意无止境的升腾起来。  

他犹豫了。  

他本该控制着共意识,召唤地火守护住火塘边的所有族人。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也是那正在从容赴死的三十一人心底的奢望——保住部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