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天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着调的事儿,我一边翻看了这本书。  

略微发黄的纸页散发出一股腐朽的味道。  

是该拿出去晒晒了。  

这么想着的时候,我却惊讶了。  

眼前,整张书页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一片空白。  

我继续翻动书页,依然一个字都没有。  

我的内心被一片恐慌弥漫,手上翻动书页的速度越来越快。  

我急于从这上面找到一个字,因此,我虽然发现了被我放在书架脚斜靠着的那柄古剑发出了微弱的光芒时,却并没有在意,只是以为那不过是夕阳的反光。  

微风透过敞开的房门闯进了老屋,伴随着的,只有哗啦啦的书页翻动的响声。  

终于,我看到了一行字,但书页却惯性的翻了过去,眼前又是连续的空白。  

我急得满头大汗,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着急。  

总之,我就是急不可耐得将书页倒着翻了回去,一页一页慢慢的翻过去,生怕错过了那一行字。  

甚至,翻过的书页,我都担心自己晃眼没看清楚,还要若有所失的再仔细查看一遍。  

用我们的方言来说,那就是心欠欠的。  

看到了,那行字就那么孤零零的摆放在书页的最中间,而这一张书页,似乎也是整本书的中间那一页。  

这不重要了。  

我紧紧的盯着那行字,然后我失望又放松的呼出了一口气。  

这行字是简体,是爷爷写下的话语。  

“倒数第四页,有你要找的东西!”  

这就是这行字的内容了。  

内容简单,意思也通俗易懂,可我依然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才敢确认。  

因为老头子有个坏习惯,他写东西从来不用标点符号,我担心断句断错,导致会错意,那样说不定会出事。  

这就好像那个‘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断句一样,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也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所以,小心无大错就是了。  

再三确认,这的确是不可能出错之后,我快速的翻到了这本《诗经》的最后一页。  

还没来得及往倒数第四页翻去,就看到最后一页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字迹。  

上面有四行字,记载的,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而这首诗,好像很多历史学家、考古专家都没搞明白它到底是在歌颂谁。  

这首诗便是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这是赞美诸侯公子的诗,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我的古文水准也就只能翻译到这种程度了。  

可是好死不死的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跟着书页上的文字读了起来。  

然后,一旁的古剑上爆发出强烈的光芒,那幽蓝色的光芒充满了整间老屋。  

我的心更是剧烈的跳动起来。  

因为我知道,出事了。  

然后,我只感觉到脖子上一阵灼热,我便昏死了过去,等我再醒来的时候。  

却是日月换新天了!  

白云远幕青天幽!  

整出这么一句诗意盎然的句子,秦歌便愣住了,看来唐诗三百首没学好啊,不然在这个场景下,应该是要吟得一首好诗的!  

而此刻,文思如尿崩,崩到这儿就没了…  

内心的一切别人自然不可能知道,在外人看来,此刻的秦歌就只是痴痴的看着远方,一脸的沧桑。  

入目的是秋雨绵绵之后的一片蓝天白云,还有烟雾缭绕如同仙境的崇山峻岭。  

秦歌便抱着那柄辟邪的古剑坐在高山悬崖边的石头上。  

整个一独行游侠苍白、颓废、孤芳自赏的范儿,如果不是旁边还坐着一个十一二岁浑身黑漆漆,脸颊上也是花猫样的难民的话。  

不多久,天色便渐渐的暗淡下去,远方的山势也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那脏兮兮的女孩子直勾勾的看着秦歌,确认这种程度的目光是没法让君子感受到的,于是便用着与身形极度不和谐的清脆声音道:“君子,我们该回了。”  

秦歌这时才从癔症幻想中回到现实,看了看身旁的脏兮兮,这种从梦想拉回现实的挫败感清晰的缭绕在心头,无奈点头:“回吧,回吧。”  

一高一矮两个身影就在夜幕蔓延下朝着山下走去,一路的虫鸣鸟叫、冷风凄凄,却没有半点阴森恐怖的感觉。  

这一切,只是因为姬姓先祖们的灵火还照耀着这一片故土,使得魑魅魍魉不得靠近西岐三百里内!  

随着山脉褪去狰狞,一个不大不小的平原出现在秦歌眼前,而在那平原之上坐落着一座雄伟的城市。  

的确是一座相当雄伟的城市,就秦歌看来,这做被称之为西岐的城比满清的紫禁城都还要雄伟。  

也不知道是哪个专家说西周东周甚至春秋战国乃至汉魏两晋的城市普遍都只有一两千平米大小的。  

洛阳,秦歌本人还没见过,但这座西岐,绝对不比一个小县城小,城内一万八千余户,近十万国人,城外,还有着无数的野人!(国人、野人是西周时期对百姓地位、等级的定义,并不是说野人就是神农架那种野人…)  

而那高耸的城墙更是有着十八尺的高度,三丈厚,换算成现代的度量衡,那就是高二十米,厚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