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天生精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苦思冥想无果之后,唐潇暂时放弃了思考如何售卖法宝。  

他指了指面前的歪脖子树,向唐尘问道:“你能认出这是什么树吗?”  

唐尘此时已经平静了下来,又恢复了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  

他听到唐潇的问题,先是凝睛看了一会儿歪脖子树,然后又走到歪脖子树前,伸出手放在歪脖子树的树干上,闭上眼睛,像是在感受什么。  

唐潇看着唐尘的举动,心里暗道,莫非这歪脖子树是什么奇生异种?  

“先生,这歪脖子树竟然是个天生精怪!”  

唐尘突然睁开眼睛,转过身子对唐潇说道,语气里充满了惊喜。  

“天生精怪?”  

唐潇疑惑地重复了一句,然后向唐尘问道:“天生精怪是什么?”  

“非人类非鬼类动物、植物修炼成的具有特异本领的生命统称为精,妖或精的变异体为怪。”  

“而天生精怪则是天生异种,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具有非常高的成长潜力,以及特异的天赋属性。”  

唐尘向唐潇解释道。  

“嗯”唐潇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说白了点,天生精怪就像是宠物小精灵似的,有属性可成长。  

但是自己又怎么收服它呢?唐潇向唐尘提出了这个问题。  

“先生可曾听说过四方之民?”  

唐尘并没有回答唐潇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这个我知道一些。”唐潇点了点头。  

他从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记忆里得知,启典大陆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原、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其中中原居中,面积最大,又被分为九州。  

而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各处于中原的四个方向,因此被称为四方。  

四方之民各有特点,民风各异。  

“启典戎夷,四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唐尘缓缓背出这段古文,然后看向唐潇说道:“这是启典·王制对四方之民的描述,虽然时代久远,但是从中也能看出四方之民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四方之民不仅民风各异,他们还各自有着不同的本领。”  

“比如东夷人擅长射箭,西戎人擅长鬼方之术,而南蛮人依靠着一部祖传的御兽诀,能够与异兽签订契约,操纵异兽。”  

“精怪便属于异兽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如果先生能够获得御兽诀,与这棵歪脖子树签订契约,那么就能够彻底收服它。”  

“那我怎么获得御兽诀?”  

唐潇被唐尘说得心潮澎湃,这就是真·宠物小精灵玩法啊!  

“最初的时候,南蛮人将御兽诀视为至宝,并不愿意将它与外族人分享,后来有位天下闻名的瘸腿神偷将御兽诀盗了出来。”  

“自那以后,南蛮人便将御兽诀卖给了一些古老的家族和门派。久而久之,御兽诀流传于世,一般在大一些的法宝店里都能买到。”  

唐尘耐心地解释道。  

“多少钱?”唐潇急不可耐地问道。  

“好像是两个灵石吧。”  

唐尘的话瞬间浇灭了唐潇的激情,他现在全身上下只有不到九个金币,而两个灵石相当于二百金币,这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啊。  

“行吧行吧,反正它也跑不了,等我日后挣够了钱,再收服它吧。”  

唐潇看着歪脖子树说道。  

“嗯”唐尘点了点头。  

此时已至傍晚,一轮夕阳遥挂西天,暖红色的阳光挥洒,粒粒碎金一般,在歪脖子树碧绿的树叶弹跳,留下一层光粉。  

远近无风,歪脖子树的树梢却在左右摇摆,似乎是在非常惬意地享受这温暖的落日余晖。  

等着吧,我一定会收服你的!  

唐潇在心里说下这句狼话之后,便带着唐尘进了屋子,随后安排唐尘和唐果住在进门右手边的房间,而他自己则进了左边的房间。  

这个世界并没有电灯、电脑或者手机这类东西的存在,所以大多数人都遵循着最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即使是修士,也都会选择在夜晚修行。  

唐潇自然也入乡随俗,一开始他还有些不适应,但是渐渐地,他发觉这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非常的舒适。  

每天早上在朝阳的光芒下起床,真的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充实并且愉悦的一件事,而不是像熬夜晚起那般给人一种虚度光阴的负罪感。  

在床上躺着胡思乱想了一会之后,唐潇便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跟着他一起穿越过来的磨牙声在房间里闯荡。  

“咔哧”“咔哧”“咔?”“哧?”  

一夜无话,当清晨的不知道第几缕阳光拂过唐潇脸庞的时候,他缓缓睁开了双眼。  

挠了挠头,牙根有点疼。  

唐潇起身下了床,他并没有打扰唐尘和唐果,而是独自一人前往圣锻城,去卖昨天才锻造好的法宝公式。  

进了圣锻城,唐潇在宽敞的街道上左拐右拐,最后窜进了圣锻城偏南的一处中型坊市。  

这种中型坊市在圣锻城还有好几处,都是修行者们摆摊交易的地方,只不过摆摊者需要向官府缴纳昂贵的租金,唐潇是交不起的,所以只能打游击战。  

坊市是修行者们最爱来逛的地方,因为传说有很多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