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师徒相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湖已有传闻,武当张武侠失踪了十年,终于回归了大陆,但随行身后却有十几个江湖门派在逼问谢逊的下落,只不过有天鹰教和武当俞莲舟的护持,暂时没起多大的冲突。  

李白行至汉水之畔时,才听闻到这个消息,心中这才安定,没上武当山,还来得及。  

“船家,我要过河!”  

李白到了码头,远远看见一条小船飘在河边,于是大声喊道。  

船舱中探出一个脑袋,约莫四十多岁,待看清李白之后,应了一声,撑起船桨划了过来。  

李白跳上小船,进了中原之后,他就换上了干净的服饰,发饰更是精心修饰了一番,看上去颇具仙风道骨。  

“船家,这几日可有江湖人士去武当?”  

“怎么没有呢,六日之后便是武当张仙人百岁寿辰,各路武林人士都赶着去祝贺,这几日我都渡了不少过汉水的江湖侠客,大侠您也是去给张仙人祝寿的么?”  

老汉说起张仙人,一脸的仰慕,暗道武当果然是个仙山,竟然育出了一个活仙人!  

“在下正是武当弟子,师公寿辰,这才特意赶回!”  

李白朝武当山的方向拜了一拜,对张三丰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啊,原来是武当大侠,小的能渡您过河,算是沾上仙气了,芷若,快来拜见仙人弟子,沾沾仙气!”  

船翁朝舱内喊道,招出了一个瘦弱的小女孩。  

女孩约莫八岁,赤着双足,衣衫破旧,也不合身,但容貌却极为精致。  

“芷若?”  

李白心中一惊,仔细的看了一眼,这便是周芷若么?  

“名字倒是不错,根骨也好,是个练武的奇才!”  

李白赞扬了一句,心中隐隐升起一个念头。  

若是将周芷若拐走,那灭绝还教什么徒弟?  

“啊?丫头能练武么?”  

船翁闻言,惊喜道。  

“不过,这小姑娘资质根骨皆是上等,好生教导的话,十年就能成为一名江湖高手!”  

李白却是没有吹嘘,十二年后的周芷若,一手九阴白骨抓厉害的一批。  

船翁浆也不划了,来回焦急的搓着手,欲言又止。  

“不过一般的江湖小门派却是没有能力培养出一流高手的,只有进几大门派才有几分机会而已。”  

船翁确实更加急切了,慌忙跪在地上,给李白磕了两个头。  

“大侠,您看小女有没有资格拜入您的门下,老汉实在不忍心让小女跟着我受苦啊,求求您可怜可怜小女吧!”  

“爹爹你快起来。”  

周芷若赤脚跑了出来,想把父亲拉起来,奈何身小体弱,根本拽不动决意的父亲。  

“老汉若是不嫌弃我们武当的话,在下可以收下小女,不过这船渡的营生还是不要做了,跟我去武当做个烧火的农夫,也总比整日在水上提心吊胆强。”  

李白正有收下周芷若之意,见船翁请求,稍加思索,便同意了,只不过想到周芷若可能会不愿意,所以才将船翁也带去武当,总比两年后丧命强。  

周大福顿时大喜,若非生活所逼,他也不愿在汉水之上讨生活,一家人只有他和独女,去哪都一样。  

“像我这样的老汉会不会污了仙山的灵气啊,我还是不去了,小女能拜入武当,我就知足了。”  

“爹爹,我不去,我要跟你在一起!”  

周芷若听出了两人的意思,却是有些不愿意。  

虽是心中向往,周大福依然开口拒绝,武当那种仙山,只能在他们这些凡人遐想中存在。  

“无妨,修炼之人也要生活,再说你还可以照看女儿,小小年纪,总要有个家人吧。”  

周大福略微思考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心中暗自感谢老天,或许是前辈子渡了一个大善人,这才给女儿降下福源。  

过了汉水,周大福收拾了船上的行李,仔细的打理了好久这才整理出了一个小包裹,一家的家当就这么点,可见寻常老百姓生活之差。  

周芷若穿了一个大一点的鞋子跟着下了岸,一路跟在周大福身后,脸颊通红。  

“水生!老汉以后不做船渡了,这艘乌船就送与你了,回头讨个媳妇吧!”  

周大福也很是慷慨,见船只带不走,看到熟识的伙计,顿时起了善心。  

“这可不行!福叔你没了船可怎么生活!”  

水生是个精壮的小伙子,划着小船快速的靠近,连连拒绝。  

“丫头被仙门弟子看上了,我也能跟着去享福了,这船啊,就留给你了。”  

周大福哈哈大笑起来,这么说,让他心中畅快了不少。  

“呦,那可恭喜福叔了。”  

小伙子也没有嫉妒和质疑,欣喜的接过船桨,四下翻看起来,有了这艘乌篷船,对岸的小花应该能同意婚事了吧。  

“走吧,去前面镇子给芷若买身合适的衣服。”  

小丫头很拘束,或许是长时间没有上岸,有些害怕。  

李白寻思这找辆马车什么的代步,不然以小芷若的脚程,赶到武当怕是张三丰寿辰都过了,只是在小镇中寻了好久,也没找到一辆马车。  

还在寻了一头毛驴,李白这才安心下来,有了代步,至少不会错过张三丰的寿辰。  

又行了三日,这才堪堪赶到襄阳太平店镇下。  

“师傅,我们快到武当山了么?好热闹啊!”  

这几日,小芷若和李白熟悉了不少,也没有了之前的拘束,性格活跃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