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蚂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知道哪里有江花!”一哲兴奋的说。  

但转而一哲就想到,这江花之果一千年一熟,而汪天涯现在命悬一线譬如朝露,别说一千年了,就是一千天都等不得。  

诸葛愁还是给了大家一点希望“不碍事,这并不是起死回生,只是续命而已,如果有江花在我手里也会起到一样的作用”。  

江花在雪原绝壁之上。  

胡人和中原的交界之边。  

凭借记忆,多加搜寻多半可以得到。  

大家稍微宽心起来。  

还有一星期就要在落凤山代表圣拳宗出战江北武林大会了。  

自己答应了赵使君,而天涯的命固然重要,这又是一组选择。两难。  

诸葛愁又泼了一盆冷水“但这逆天之事,如果没有江花之果,也就不是随时说干就干的,还得看天时,只怕他也熬不到那个时候”。  

“诸葛兄,你就别闹了,那还不赶紧推算一下,对了是不是大约一个月后?”一哲想起摩图跟自己约定的一个月后雪山龙脉之约,当时罗瞎子说一个月后正是下那青龙吸水局的天时。  

诸葛愁把了把天涯的脉,然后拿出罗盘对着西北方,掐了掐手指头,有点惊讶于一哲的表现“不错,还真是一个月,你怎么知道。”  

诸葛愁是罗瞎子的弟子,自然用的推演之法一样,一个月后天时之运正在雪山。  

一哲得意的卖弄起来,“我还知道朱砂泡过的莲子干”当然了,这是现实世界诸葛愁教给他的。  

诸葛愁见一哲不愿意明说,便也不去问破。  

既然如此,只要一个月内带着汪天涯一起去雪山,找到这江花,然后让诸葛愁医治就可以了。  

但汪天涯一天老四岁,一个月后就是120多岁的老头儿了,何况估计古代人均寿命远没有120岁。  

所以天涯也得吃上不少苦头,这些天必须省着点觉睡了,要是想恢复那个18岁的小伙子,自己这一个月就只有三天觉可以睡了,那可真是惜时如金。  

什么头悬梁,锥刺股,通通都得用上。  

呈下要受诸葛愁之恩,这便再次觥筹交错,把酒言欢。  

一个公子带着一个古惑女,还有个小孩儿,一个叫花子,倒显得奇怪,但公子一看就是有钱的,没有拒绝的道理。  

上的自然也是最好的酒。  

其实诸葛愁对永生一事有自己的看法,他的造诣也早在罗瞎子之上。  

只听诸葛愁狠狠的咂了一口酒感慨道“其实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人只不过是大生命中之一小生命,和动辄四万八千岁,一步横跨百万年相比,这蚍蜉之身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听诸葛愁讲讲话自然是百利无一害的“我不明白,人是万物之灵,即便比个头,人也不过比鲸鱼,大象,虎豹小,而比家禽,蚊虫大了不知多少倍,人的寿命七八十年,能比人长寿的动物就更少,又何况一个只洇朝露的小小蚍蜉呢?”  

“哈哈哈哈,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改改自大的毛病”  

童小雨不乐意似的说“就好像你不是人类一样”。  

诸葛愁并不理会而是说起了自己的观点“生命是形形色色的,拿蚂蚁来说,如果你把一只蚂蚁当成一个生命,那它当然渺小,但如果把整个蚂蚁族群当成是一整个生命,那么每个蚂蚁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整个蚂蚁窝才是一个生命”  

“好像很有意思”汪天涯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他比小雨要博学而向学得多。  

“那么蚁后就是调配整个生命的大脑,同时还是创造新组成,负责新陈代谢的器官,兵蚁和工蚁就好像我们的双手,双脚,你没看过蚂蚁之间还要说话交流,而我们想做什么事情也不需要每一个骨头和下一根骨头打招呼,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起的”  

“越说越有趣了”  

“那么你看,你不会因为剪掉的头发和剪掉的指甲而悲伤,所以蚂蚁们也不会因为一两个蚂蚁的死去而悲伤,因为对整个蚂蚁窝来说,也不过是剪掉了指甲而已。”  

“的确是这样”。这下连小雨都瞪大了眼睛在听。  

“是这样,但这和我们人类又有什么关系?”  

汪天涯却听明白了“多谢诸葛兄点拨,人各有命,何必为浮生之死而遗憾”。  

“但诸葛愁手下无死人,我既然决定救你,就一定会救你”。  

一哲却陷入了更深的思索,诸葛愁说的话和翟俊的话有没有什么关联?  

万物归本元,无始而无灭,自态多转移,凡相迷人眼。  

一哲本想直接向诸葛愁讨教,但想了想,真言之事还是谨慎对待。  

如果把蚂蚁当成一个小昆虫,那是凡相,而如果把蚂蚁窝当成一整个没有皮肤,松散的动物,那就是本质了吗?  

大火烧林,蚂蚁窝倾巢出动,将蚁后和幼蚁包裹在中间结成大球,然后牺牲过半滚出火海,为了整个蚂蚁窝的利益可以如此牺牲,都是为了种族的延续,生命的存活。  

这就是最重要和大多数法则。  

所以如果每个人都只是一个个体,而整个人类才是一整个生命的话,那无关国籍,无关种群,都应该一齐热爱。  

想到这里,龙脉的事一哲已经在心里暗暗做下了决定。  

而诸葛愁今天说的事让一哲想起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几个雅士边喝酒边作文,最后喝多了的王羲之天赐神来之笔,创作了书圣名篇。  

看着诸葛愁,一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