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贵胄(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亲子侄。  

“王丰学,王濒德,王英朗...”  

一名监学部修士开始了唱名,其余几位监学部修士,走入王氏族人当中,拖出了一个又一个人。  

也给他们戴上手铐脚镣,掼在地上。  

哭声,叫喊声,求饶声,压过了大殿的熊熊烈火声。  

妻子哭着拉着丈夫的手臂,  

孩童哭着抱着父亲的大腿,  

却无力阻拦监学部修士的动作。  

楚浩漫站在人群之中,只觉脊背一阵又一阵地发凉。  

诚然,这些被拖出去的人里面,有许多都是当初瞧不起他赘婿身份、平时多有讥讽嘲笑的王氏子弟,  

但当这么多熟悉的面孔,被拖出人群,摔在地上,  

楚浩漫依旧感觉到强烈的冷意浸透全身。  

他真的很怕,很怕那名监学部的修士,会报出自己的名字——即便他知道自己没有参与。  

“王胜慷,王黎年,王启年...”  

监学部继续报着名字,李昂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被摔在地上,  

正是当初他在栖水村事件中认识的王氏修士王黎年。  

身旁的监学部修士,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停留,压低声音主动说道:“第一张疫鬼符,就是这人利用修士能力,绕开巡街的衙役差人,张贴在城南一户民宅门前的。  

那户人家十口人,包括一个还在襁褓里的婴孩,无一生还。”  

“这样么。”  

李昂点了点头,目光无悲无喜。  

待到所有名字报完,  

所有有罪在身的王氏族人与王府衙役,都跪在了庭院之中。  

“剑。”  

李昂抬起手掌,一旁的监学部修士,将腰侧剑柄递到了他的手里。  

他握着剑,踏步上前,来到王劼前方,平静道:“还有什么遗言么?”  

王劼死死盯着他,“世家视百姓如草芥,这有什么问题?  

天资聪颖的贵胄,难道不就应该统治下面的庸庸碌碌者么?用镜子照照你自己吧!你不也是凭着灵脉天赋和聪明才智,登上了高位。  

你不也想当驸马,当学宫行巡,甚至当学宫山长?!  

等你成婚生子,你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难道不想永世富贵?!  

他们能凭借你的余荫,或是踏上仕途当官,或是去经商挣钱,或是在学宫担当学阀,  

不用百年,你自己就是新的门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别看你现在站在这里,居高临下,义正辞严,  

百年以后,你的子孙后代,也会和我们世家站在一起!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俯瞰着下面蝼蚁一般的平民!”  

轰隆!  

大殿的第三根梁柱轰然倒塌,烈焰冲天,烟尘弥漫。  

李昂看着几近癫狂的王劼,平静道:“说完了么?”  

“没有!”  

王劼狂笑道:“我一点也不后悔当初处理了那批带着跳蚤的皮草,  

一点也不后悔当初让人殴打了那个胡乱说话,说鼠疫源于王府,号召百姓远离的医师,  

只是可惜,王氏的修士没胆量迈出最后一步,没敢真的将你杀了!...”  

“那我给你这个机会。”  

李昂反手递出剑柄,赛到王劼手里,“来,杀了我。”  

王劼登时愣在原地,不止是他,刚才跟李昂说话、递剑给他的那个监学部修士,也下意识地前踏一步。  

“你手里有剑,我手里无剑,”  

李昂说道:“我给你杀我的机会。”  

王劼攥紧剑柄,脸上表情几度变化,狰狞,憎恶,恐惧,茫然。  

抓握剑柄的手掌不住颤抖,最终,松开。  

当啷——  

长剑坠地,刺入土中。  

王劼没有勇气挥剑。他仍是世家的一份子。那些无辜族人,还站在那里。如果他刺出这一剑,其他人也会死。  

李昂冷漠地看着丧失所有勇气与气势的王劼,跪坐在地,心底莫名生出一股荒谬与烦躁。  

造成了数万百姓死伤,对虞国造成难以估量损失的罪魁祸首,  

竟然,只是个愚蠢短视、肤浅自私的世家嫡子。  

他能将族人视为同胞至亲,却一点都不同情城里那些供养着王氏的百姓。  

何其...荒谬。  

李昂伸手抓住剑柄,将长剑从土壤中缓缓抽出,松开手掌,用念力托举着剑刃。  

剑刃慢慢倾斜,平指向王劼的方向。  

王劼幽幽抬起头,凝视着剑尖。  

咻——  

伴随着李昂指尖朝空气虚点一下,长剑骤然飞出,贯穿了王劼的眉心。  

皮肤撕裂,骨骼迸溅,  

王劼的半个脑袋炸裂开来,无头尸首像是慢动作一般,在身体骨骼的支撑下,向后仰倒,摔在地上。  

飞剑破空声,压过了王氏族人当中响起了惊恐尖叫,  

剑刃余势不减,急速割开第二人的脖颈,  

首级凌空飞舞,尸首喷出的血迹如同喷泉一般,洒在死者旁边惊恐万分的同伴脸上身上。  

伴随着恐惧绝望的惨叫,  

咻——  

第三人。  

咻——  

第四人。  

李昂指尖左右摇晃,念力操控之下的飞剑,收割着高门贵胄的性命。  

监学部的修士,再次开始了唱名。  

“王氏王劼,纵容瘟疫,灭绝人性,罪无可恕。载乾六年十一月九日,伏诛于太原王府。”  

“王氏王丰学,传播疫鬼符箓,残害百姓,罪无可恕。载乾六年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