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离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信修枢机的脸色剧变,衣袖中散发出由纯粹昊天神力构成的强烈光芒,将整座紫云楼照得亮如白昼。  

然而,光亮却绕过了阎萱,  

她双目翻白,无声呐喊。眉心处的血管根根暴起,源源不断逸散出大量红色细沙般的物质。  

这些红沙悬浮于空中,牢牢困住信修枢机的手指、手掌、手臂,渗透到他的皮肤当中。  

“啊啊啊啊!”  

信修枢机凄厉咆哮,掌心指向阎萱,绽放煌煌神辉,将二人所站的地板无声湮灭,却依旧绕开了阎萱——就好像他的身体遭到控制,不能伤害后者一样。  

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惊骇欲绝,  

站得最近的李惠,下意识地释放念力,试图拉开二人。  

但下一瞬,信修枢机的左手,以诡异角度扭曲过来,五根手指各自散发出通天光柱,将他重重扫飞——若非李惠随身佩戴着最高等级的防护玉佩,仅这一击便足以让他化为齑粉。  

同样被光柱扫中的,还有不顾一切冲上来的太皞山众人。  

他们或是被击飞出去,浑身烧灼,  

或是在直接在空中融化分解。  

信修枢机作为烛霄修士,全力出手的威能,根本不是小小一座紫云楼所能承载的。  

屋顶撕裂,梁柱折毁,地板坍塌,没有被光柱命中的幸存宾客们叫喊着四散奔逃,现场无比混乱。  

山长连玄霄闪现至信修枢机身前,右手握持长剑悄然刺向信修枢机手指与阎萱眉心的连接处。  

信修枢机那散发着强烈神辉的左手,挡在了长剑前方,  

即便掌心被剑刃贯穿,也要牢牢抓住长剑,朝着剑身倾泻神辉。  

嗡嗡——  

剑身颤动,撕裂空气,  

山长面不改色,抬起左手,在空中迅速写符。  

铁画银钩,力透虚空,  

一张繁琐至极的符箓缓慢形成。  

趁着信修枢机被拖住的间隙,  

奚阳羽从座位上飘忽而起,念力如闪电般穿过整座摇摇欲坠的紫云楼的每一个角落,硬生生托住了即将坍塌的紫云楼,避免所有人被掩埋。  

“帮忙!”  

奚阳羽从牙缝中挤出词语,  

体学司业薛彻,立刻捡起身前矮桌上的瓷盘,随手一捏将瓷盘碎成数块,手掌一甩,这些瓷盘碎片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轰飞了紫云楼的各扇大门。  

祭酒陈丹丘则一挥衣袖,唤起强风,将大量宾客送出紫云楼,降落在楼前空地上。  

其他几位司业,以及各国使团中的修士们,也瞬间反应过来,疏散人群。  

唯有皇宫供奉申屠宇,不声不响,以飞剑破开墙壁,带着皇帝、皇后、太子三人,远遁离开现场,飞向大明宫。  

皇宫供奉的职责,是保护李虞皇室传承,  

即便婚礼现场发生诡谲异变,捅出了天大的、足以引发太皞山与虞国战争的篓子,  

皇宫供奉也要优先保护皇帝。  

“快...”  

信修枢机浑身上下,也像阎萱一般,青筋暴起,  

他整个人剧烈颤抖,七窍中不受控制地散射着昊天神辉,“逃!”  

伴随着最后一個逃字响彻紫云楼,  

信修枢机体内的昊天神辉终于爆发,强烈光芒撕裂黑夜,化为通天光柱,即便在长安最西北处,也能清晰看见。  

城南街道上,李昂看着芙蓉园上空的光柱,脸色陡变。  

他直接施展修为,脚掌蹬踏地面,以念力加速自身,低空掠向前方。  

哗啦啦!  

那一百零八道遍布全城的颜色各异璀璨焰火,其产生的大量灰烬,徐徐降落在各个坊市。  

刚一降落,这些灰烬便死灰复燃,将任何可以燃烧的物质点燃。  

树木,地表杂草,茅草屋顶,晾在庭院中的衣物,乃至...人身。  

烈火如燎原般,在城中急剧扩散,  

一座座房屋熊熊燃烧,浓烟滚滚,呛人窒息,  

街上负责巡逻的镇抚司、金吾卫、衙役、御史台差人们,根本无力阻止这猛烈的滔天火势,  

即便有少数修士,飞跃而起,用水符雨符试图灭火,也无法抑制火势扩散。  

更惨烈的,是人。  

焰火的余烬,如同油膏一般,难以甩掉,  

一旦附着在人身上,即便脱掉衣服,挖掉血肉,也无济于事——它会持续燃烧渗透,直至烧穿骨头。  

惨叫声,奔跑声,求救声,房屋坍塌声,  

前一刻还歌舞升平的长安城,此刻已化为炼狱。  

长乐坊酒楼上,卢雨楠怔怔看着燃烧中的长安城,她手中的锦囊打开,里面空空荡荡——放在其中的东西,已经逃了出去。  

那是...  

长安城上方的滚滚浓烟,像是在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吞食,  

烟雾翻腾,黑云压城,风助火势。  

卢雨楠深吸了一口气,她知道锦囊里的东西了。  

离乱风。  

那是一种极为特殊罕见的一级诡类,  

通常情况下,离乱风没有具体形态,就是普通微风,任何手段也无法检测出来。  

然而,一旦离乱风周围出现大型混乱,  

比如战争,飓风,火山爆发,雷雨,山洪等等,  

离乱风就会飞速膨胀,以某种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方式,“进食”混乱,加剧混乱。  

将原本可控的灾难,演变为难以阻挡的灾祸。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离乱风生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