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保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尊佛?  

夏浚扫了眼高坛,台上的四座佛像残破不堪,受损格外严重,“有什么问题么?”  

“大雄宝殿四个字,大雄指的是佛的德号,因为本师释迦牟尼拥有无穷智慧,雄镇妖魔,所以被禅宗弟子尊称为大雄。”  

李昂说道:“大雄宝殿主要供奉的永远是释迦牟尼佛像。根据规格不同,分一、三、五、七尊样式。  

一尊佛——只供奉释迦牟尼佛像,  

三尊佛,或是供奉释迦牟尼的三种化身,或是供奉现在过去未来三佛,或是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  

五尊佛——东南西北中五方佛,  

七尊佛——包括释迦牟尼在内的原始七佛。  

中原寺庙的高坛主佛,都遵循一三五七的原则,不应该供奉四尊佛像。这不合规矩。”  

“确实奇怪,”  

隋奕缓慢地点了点头,“伽蓝宗好歹也是前隋四大禅宗门派之一,传承了数百年,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出错。也许是少了一尊佛?  

不过佛像又没长脚,能跑哪里去呢。”  

这个问题还没解答,李昂又发现了新的疑点。  

“没有十八罗汉,反倒有十二圆觉?  

通常中原大雄宝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也有供奉十二圆觉——也就是向佛请教修证法门的十二位菩萨。  

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普觉菩萨、普信菩萨...  

咳咳,没有普信。”  

李昂咳嗽一声,继续说道:“总之十二圆觉有着严格顺序,然而这些菩萨像,却是随意摆放的。”  

阙特勤皱眉道:“李小医师以为,这些菩萨像也是禁制的一部分?”  

“有这个可能。”  

李昂点头道:“我还记得十二圆觉的具体顺序,也许将他们重新归位后,能引起某种变化。  

各位以为呢?”  

夏浚、酒逢海等人对视一眼,伽蓝宗山门被摧毁过一次,学宫的考察团队,又收走了剩余有用的东西,没什么可再发掘的。  

众人身上粮食所剩无几,与其再拖下去,还不如趁着状态尚存,拼一把。  

“好。”  

酒逢海点头同意,“需要我们做什么?”  

“搭把手,帮我把这些菩萨像放到指定位置。从左往右分别是文殊、普贤、观音...”  

李昂指挥其他人,调整菩萨像顺序。  

大雄宝殿的这些个佛像菩萨像,材质颇为特殊,非金非石非木,格外坚固沉重,而且能隔断灵力,  

幸好有阙特勤这位先天武者在,搬运起来相对轻松。  

待到最后一尊贤善首菩萨回归原位,众人齐齐后退一步,等待变化发生。  

几十次呼吸过去,  

“貌似,无事发生?是不是该上柱香,好好恳求恳求?”  

隋奕小声道,“观音菩萨貌似很灵的,以前我们村有个王老汉,娶不到老婆,觉得这辈子可能无后了,就去观音寺求菩萨,  

问菩萨能不能替他生一个。”  

“嗯?”  

突然的转折令夏浚等人一怔,下意识问道:“然后呢?”  

总不可能天降仙鹤,叼了个装有小孩的襁褓吧?  

“然后王老汉刚出门就被马车撞死了,”  

隋奕认真说道:“看来观音菩萨,真的很灵。”  

...这是哪门子的邪神显灵啊?!  

夏浚等人眼角抽搐,欲言又止。  

突然间,  

高台上第二位的普眼菩萨(也就是观音菩萨异名,因佛经称其慈眼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手中净瓶跌落下来,摔在地上,发出响声。  

咔嚓。  

净瓶碎裂成片,离得最近的李昂走上前去,瓶子碎片中放着许多枚干枯发裂、颜色黯淡的铃珠,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黑色铁盒。  

铁盒表面散布着一根根线条,隐隐约约构成某种图案。  

“嗯?”  

李昂拿起铁盒掂量了一下,实心的,坚固沉重,在铁盒底部还刻着一行小字。  

既见如来,为何不拜“这是什么意思?”  

夏浚看着散落一地的铃珠,皱眉道,“这些铃珠的灵气早就消散了,全部不能用!不会被记入分数!  

学宫是在搞笑么?这么重大的试炼竟然会有这种纰漏?!”  

隋奕眉头紧锁,从地上捡起几枚铃珠,放在手中仔细端详。  

这些铃珠颜色灰败,拿在手中轻轻一搓,就能搓下来粉末。  

海介铃珠出产于无尽海深处,只有杀死贝类妖魔才能获得。  

开采危险,产出低,并且使用时需要消耗修士鲜血。  

最重要的是,海介铃珠的“保质期”也远不如符箓。  

一枚五级海介铃珠(相当于巡云境符箓),有效期只有十五天左右,十五天内使用效果最佳,  

超过一个月,里面的灵气就会不可逆地消散,效果严重弱化。  

两个月后,就彻底成了普通的贝类珠子,拿取做项链都嫌颜色太暗太粗糙。  

“这颗铃珠...不像是放置了几个月的样子,”  

萧达突然说道:“我家以前是在周国海边捕捞贝类、采摘珍珠的渔民,  

如果一颗珍珠放置太久,比如五六十年,外界水汽就会源源不断渗入珍珠内部,  

导致其表面光泽逐渐退去。  

像这种粉化程度严重的贝珠,绝对放置了超过一百年,甚至有可能数百年。”  

数百年?  

李昂一挑眉梢,几百年前,以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