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狩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崔逸仙心念一动,身形化为剑光,划破天幕,降落在灵台山外的天艟上。  

天艟上装有大量物资与随行人员,因此在各国学子们,于深山密林中艰难野营的时候,  

巨舰上的众人开起了小型酒宴。  

“山长,”  

突厥可汗的侄子,突厥叶护眉头紧锁,举着酒杯,用口音浓重的长安官话问道:“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晚上公布名次?  

这样做难道不会诱导学生相互攻击,掠夺对方,造成恶劣影响么?”  

酒宴的欢乐气氛为之一顿,一些荆国、虞国人员看着这位面不改色的络腮胡突厥叶护,表情都有些诡异。  

好家伙,这话说得,天下间最喜欢劫掠抢夺行为的,难道不是你们突厥人么?  

你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入围最终试炼的突厥学子数量少,觉得不好赢吧?  

“此番学术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各国学子,认识到真实的修行界环境。”  

连玄霄平和道:“十万荒山,无尽海,离渊,九幽...  

这些不可知的禁地,近百年来,越来越活跃。  

也许这一代人、下一代人,又要面临两晋时期,妖魔作乱为祸世间的局面。  

让他们提前适应也好。”  

妖魔乱世...  

天艟甲板上的空气流动一滞,一位周国使团官员,结结巴巴道:“山长,妖魔蜂拥不是传说么...”  

连玄霄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平静道:“天下没有永久盛世,王朝兴衰治乱,往复循环,  

人间与妖魔关系亦是如此。  

近三百年来,人族强盛而妖魔衰微,但阴阳趋于平和,总会有易位运转、群妖倒卷一天到来。  

或是五十年后,或是一百年后。  

我辈修士,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连玄霄顿一下,突然意识这句话不太恰当。  

我辈...天下间,和他同一个时代的修士,已经所剩无几了。  

所熟悉的故人逐一消亡,甚至自己弟子那一代人,也逐渐销声匿迹,化为年轻一代修士口中的“前辈”。  

自己,已经这么老了啊。  

山长眼帘微微低垂,望向甲板尽头的地平线,似乎要看透幽暗深邃的密林,看见下方一个个学子。  

尽快成长起来吧。  

清晨时分,李昂从吊床上起来后,立刻去查看了周围森林里埋设的陷阱。  

大部分陷阱都没被动过,只有一个竹刺陷阱被触发,捕到了一只体型肥硕的野兔。  

李昂干脆利落地杀兔、放血、褪毛、切肉,萧达主动去林间找了点茱萸过来——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  

这种植物又名“越椒”、“艾子”,其中的食茱萸具有香辛气味,与花椒、姜并称为三香。  

两人在河边找了块扁平石头,将食茱萸果实洗净碾碎,与兔肉一起放在石头上,再用灼温符贴在石头背面进行加热,做了顿简易麻辣兔肉。  

一只野兔显然不够二人分的,萧达又从河里捕了两条鱼上来,快速烹饪吃完后,  

意犹未尽地将石板埋进土里,拿河水清洗掉嘴里的辛辣味,收拾好装备,开始新一天的狩猎。  

五级妖兽,黑袋狼。  

四级妖兽,鳀鱼妖。  

四级妖兽,羊魃...  

两人沿着河岸,向南进发,沿途掠夺各类妖物身上携带的海介铃珠。  

一天下来,又得到了八枚铃珠,但萧达的表情反而越来越凝重。  

沿途开始出现一些身上没有携带铃珠的妖兽,显然,它们之前已经被其他选手掠夺过一遍。  

非常不妙的消息,这意味着其他人也和他们一样,正在沿着河岸狩猎,  

并且双方的狩猎区域,正在逐渐重合,随时可能正面遭遇。  

这份担忧,在夜晚时分,星空中再次出现分数画卷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第一名依旧是太皞山的上官阳曜,八百一十分,比昨天整整多出了五百四十分!  

“怎么可能?!”  

萧达愕然失声,要知道一枚四级铃珠才值五十分,  

上官阳曜即便是年轻一代中最顶尖的巡云强者,也不可能在一天时间里,狩猎十一头不同的三级妖兽。  

要知道妖兽之间是存在领地概念的,越强大的妖兽,就越能在冥冥中感受到附近存在的、同境界的其他妖魔。  

彼此会与对方保持一定距离。  

这也就意味着,灵台山范围内,强悍妖兽的空间分布会相对平均。  

就算上官阳曜真的那么厉害,每次出手必有收获,也不可能横渡灵台山这么大的范围,边赶路边狩猎。  

只有一种可能...  

“上官阳曜已经和人组队,并且,他们现在正在狩猎其他选手。”  

李昂眯起眼睛,抬头仰望星空中的画卷,“第四十名,赵和璧,二十分。  

第三十九名,车伟弘,四十分。  

第三十八名,邹水悦,五十分。  

发现了么?这些人的分数,比昨天还低。”  

“你是说,榜单上名次最低的人,已经被上官阳曜他们劫掠过了?”  

萧达立刻反应过来,“等等,那为什么他们还没被淘汰?”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末尾的这些人,没有与上官阳曜等狩猎者相遇,  

而是已经和同国的、能够信赖的队友组队,把身上的铃珠都交给了队友。  

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铃珠需要血液才能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