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嗜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昂坐在观众席上,手掌轻压着一份报纸,闭目养神。  

周围的友人们知道他在冥想,下意识地放轻了交谈的声音,以免打扰到他。  

第一个上场的是裴静,他与对手鏖战一刻钟有余,最后惊险获胜,  

精疲力尽的他将沧海剑高举过头顶,  

观众们的欢呼声山呼海啸,位于高处的看台上,虞帝、尚书仆射裴肃等也露出了欣慰笑容。  

随后是任衅、阿史那阙特勤、李惠、上官阳曜...  

比赛一场接着一场,观众的欢呼喝彩声此起彼伏,唯独李昂依旧闭着眼睛,想着什么。  

这个世界,真实得有些荒谬。  

演武场中的比赛,确实关乎国家荣誉,  

年轻一代修士的表现,代表着未来十年、二十年,各国修士的整体状况,意味着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看到自家选手获胜,无论是虞帝、山长、太皞山枢机、荆国周国皇室,他们脸上的笑意都是真实的。  

观众席上,那些虞国市民百姓充满自豪的欢呼雀跃声,也是真实的。  

但...  

李昂低下头,看了眼今日份的报纸。  

洛阳发生了工坊劳工捣毁新式纺纱机的事情。  

事件的起因,是工坊主购买了最新型的大型纺纱机。  

由于纺纱机效率更高,操作所需的工人更少,  

这位工坊主便顺势解雇了一批劳工,降低了剩余劳工的薪酬,  

并威胁所有声称要辞职的劳工——你不干有的是人抢着干。即使降低了薪酬,  

工坊工资依旧要比务农高。  

于是劳工们便将这位格外嚣张的工坊主殴打得落荒而逃,随后摧毁并焚烧了大型纺纱机,在衙役赶到之前一哄而散。  

这一切,显得如此熟悉。  

李昂手掌下意识地攥紧了报纸。  

他去过苏州,  

亲眼见过那里的纺纱工坊,知道工坊的生产环境有多么恶劣。  

弥漫飘扬的扬尘纤维,  

闷热潮湿的空气,  

机械麻木的劳动。  

工坊中的劳工,二十几岁就提前苍老得像是四十岁。  

洛阳劳工捣毁机械,绝不是只是因为担忧机械抢走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压迫剥削的忍无可忍反抗。  

他们没学过四书五经,也不懂那些高深玄奥的道理,  

但他们本能地知道,大型纺纱机的引入,会让工坊主更加肆无忌惮地降低薪酬,会让工坊主更加无视工坊环境的恶劣,会让工坊主更加肆意妄为,把人当成可以无情抛弃的机械零部件。  

可悲的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这一切的发生。  

李昂深吸了一口气,苏州的土地兼并已经相当严重了,  

工坊主们,愿意花五倍乃至十倍以上的价格,  

购买适合建立工坊的沿河土地,  

在距离苏州城最近的几座村落,建立起了许多工坊,  

像是吸管一样,疯狂汲取着周边的人口。  

世人谁都知道,前隋就是在“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状况中毁灭的,但又能有什么办法?  

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土地减产,乃至家里人患病,  

很容易破产,被迫卖掉土地。  

而一旦失去土地,没有谋生手段的农民只能被迫成为工坊劳工,任人宰割鱼肉。  

之前因为工坊效率偏低、利润还没有高得夸张,  

苏州纺织工坊的扩张速度,还在一个合理范围内——纺织工坊利用水车提供动力,必须沿河建造,可选地址相对有限。  

但灵气机,由李昂提供想法、苏冯着手实现的灵气机,则截然不同。  

灵气机不需要严格选址,任何地方都能建立工坊,  

并且灵气机的动力来源是无所不在的天地灵气,可以无间断工作,  

其生产效率与利润率,远远超出之前所有纺织器械。  

在这种情况下,工坊扩张的脚步,也将大大提速。  

贫者愈穷,富者愈富。  

李昂环顾周围,他所在的地方,是学宫,是虞国的最顶点。  

现如今,虞国百分之二最富有的人,占据国家财富的多少?  

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  

已经很夸张了吧。  

而一旦灵气机广泛铺开,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各类工坊,这百分之二的富人又将占据多少财富?  

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还是百分之八十?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李昂完全能预见到,虞国的总体财富借助灵气机飞速提升,士人、商人、豪门贵族更加穷奢极欲,  

而数量更多的工人、农民,他们的生活质量会在某种程度上不升反降——  

工人农民面对效率夸张的灵气机,没有了议价能力,只能选择摧残身心的工作,一天劳作七、八個时辰,以赚取微薄的、养活家人的薪酬。  

甚至于,反抗也是收效甚微的。  

一名修士就相当于一支军队,面对来去自如的烛霄,普通人再多也没有意义。  

灵气机,既是一副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也是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嗜血恶兽。  

李昂睁开双眼,缓缓将这份报纸合上,视线停留在头版头条——那是一篇歌颂学宫修士的文章,赞扬学宫修士在学术交流中的表现,为虞国赢得了荣耀。  

其中还用相当多的笔墨,盛赞了李昂。  

简直...黑色幽默。  

李昂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