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除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伴随着二十四响昊天钟声回荡于长安城中,载乾四年悄然结束,载乾五年拉开了帷幕。  

除夕夜,到了。  

“大郎福延新日,庆寿无疆啊。”  

“宋姨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居德坊旳宋绍元家宅邸中,李昂笑呵呵地向宋姨拱手拜年。  

这年头长途跋涉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前段时间纪玲琅过来说过,她父亲洢州太守纪持要回长安述职,  

未来有可能升迁,以后长住长安,这次就把家中小辈带了过来,  

宋姨就搭乘了他们家的马车,一并在新年之前来到了长安。  

常言道人离乡贱,不过看到儿子宋绍元考进了学宫,有了宽敞宅邸和知书达理的未婚妻,宋姨还是比较开心的——就是周围的人都在说长安官话,稍微有些手足无措,可能还需要再适应一段时间。  

噼里啪啦。  

宅邸外烟火璀璨,爆竹声不绝于耳。  

“日升,我来拜年啦!”  

杨域熟悉的声音从屋外传来,李昂出门迎接,却看见杨域身后跟着一群仆役还有穿着花花绿绿棉袄的小孩子们。  

“呃?这是...”  

“家里的熊孩子。”  

杨域无奈地耸了耸肩,说着从李昂那里学到的奇怪口癖,“过来觐见一下小药王神,免得新年生病。”  

“小药王神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一群熊孩子也不知道是谁吩咐的,各个拉长了声音,朝李昂作揖行礼。  

以往的秋冬季节,小儿患百日咳的概率很高,但今年在各州府扩大大蒜素生产的情况下,  

患病率与患病后严重程度,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坐实了李昂药王神的名号。  

“好么。”  

李昂哭笑不得,已经懒得再辟谣了,侧身让出门口,  

“都进来吧,  

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他提前跟朋友们讲过今年除夕会在宋绍元家过,  

而宋姨、尤笑、柴柴她们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超规格的饭菜。  

一群熊孩子们或蹦跳,或拘谨地进到庭院,  

穿着白狐皮袄(带兜帽)的柴柴,  

笑眯眯地拿出一大叠包了几贯飞钱的红包,依次分发。  

去年李昂去燕云荡家里拜年的时候,  

就给燕家几个刚出生的小孩子包了红包。  

虞国之前是没有压岁钱的习俗的,  

偶尔会有一些富有的,  

或者很疼小孩的家庭长辈,会在除夕夜给一些金银、铜钱、饰品乃至绸缎珠宝之类的小礼物。  

也不知道是李昂影响力太大,  

还是长安市民想要蹭个喜气,现在家家户户也都开始给亲戚朋友家晚辈发红包,甚至自发形成了“递出红包——婉言拒绝——强塞红包”的基本套路。  

“爸爸妈妈先把你红包收起来”之类的话,  

也得以提前出现。  

越来越像记忆中的春节了。  

发完了红包的柴柴,  

兴高采烈地带着熊孩子们去玩李昂给做的鞭炮去了,  

俨然一副孩子王的模样。  

李昂则和宋绍元、杨域他们站在门口,  

迎接上门拜年的客人。  

纪玲琅是最先过来的,带了十条洢州刀鱼作为礼物——这种鱼离开活水很难存活,  

秋冬季节还会变得很瘦。也不知道她家用了什么办法,能保存得这么好,一路运到长安。  

李昂和宋绍元以前在洢州,  

吃这种鱼都吃腻了,但离开家乡一年有余,  

再次看见老家特产还是颇为怀念,  

李昂直接从桶中取了三条出来,  

用念力控制刀具、厨具飘起,进行远程烹饪。  

“日升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略显有气无力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穿着棉袄、外套绸衣的厉纬出现了。  

“你怎么了这是,看起来这么恍惚。”  

杨域挑起眉梢,“瞒着我们偷偷失恋了?不地道啊。”  

“呸,”  

厉纬翻了个白眼,“就你遍布在长安城里的耳目,什么事情能瞒过你?”  

“那可不一定。说不准是你从宣阳坊出来的时候,  

在拥挤人群中看见了一位风华绝代的少女。你和她对视一眼,一见钟情,想要向彼此靠近,却被密集人群裹挟,  

越离越远。你的呼喊淹没在烟火声中。当你终于挤出人群,那里却不见了她的身影,只留下一块带着芳香的手帕。你拿着手帕,粗犷任性的脸庞在璀璨焰火光芒照耀下,失魂落魄。这也许是你和她故事的开始与终结...”  

杨域眉飞色舞,一开口就是一长串内容,  

厉纬听得瞠目结舌,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等等,你为什么编故事编得这么熟练啊?你在私底下看了多少本言情小说呐?  

还有你刚才是不是说我长得粗犷?夹带私货啊你这是。”  

杨域面不改色道:“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你就说是不是吧。”  

“怎么可能。”  

厉纬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脸上浮现蛋疼表情,“虽然确实是私事...”  

厉纬解释了一番,原来他假期的时候一直住在云麾将军陈昌骁家。  

他的父亲、兄长都曾在陈昌骁手下当兵,他自己报考学宫的名额也是陈昌骁推荐的,两家关系格外亲密,厉纬和将军府上的几个子弟平时也都以兄弟相称。  

最近将军夫人娘家的人从河东道来长安做生意,  

顺道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