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天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  

邱枫从树上摘了片叶子,用念力将其吹到空中。  

以李昂目前的念力控制效率,这种游戏简直是小儿科,他和邱枫来回争抢叶片的控制权,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有关于医学上的事情。  

上次李昂发表的《人体的构造》,被放在理学刊物的第一页。学宫这种鲜明的支持态度,为李昂减少了相当大的舆论压力。  

并且,人体构造一文,也在医师群体中引起了广泛讨论,催生了许多新奇想法。  

比如一些老年人在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突然死去,很可能是因为血管老化导致的内出血。。  

在外伤领域,动脉主要和心脏进行血液交换,所以动脉出血会比静脉出血更急迫等等。  

甚至于,《人体的构造》还推动了衙门里仵作的验尸事业——人的骨骼和动物骨骼形状不同,不同死法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李昂对于这些想法乐见其成,他希望的是推动整个医学的发展,而非个人名望的提升。  

“病坊的那些医师经过日升你的培训后,已经学会给人做皮试、打吊瓶了。  

就是青霉素有点不太够用。将作监的工匠全去打造冷凝管了,青霉菌的培育只能交给太医署来做...”  

邱枫揉着额头说道,她家里人都是御医,这段时间忙得连轴转,或是跟进新兴的细胞学,或是跟进解剖学,或是在忙着消化李昂提供的青霉素生产工艺。  

“这样啊...”  

李昂对此爱莫能助,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只能希望太医署给点力,多生产点合格的青霉素。  

“对了日升,”  

邱枫想到了什么,犹豫问道:“你觉得,念学有没有可能,跟医学联系在一起?”  

“嗯?”  

李昂一挑眉梢,“什么意思?”  

“呃,方圆能用念力感知周围环境,而牵丝则能扩大感知范围、提升感知精度。”  

邱枫迟疑说道:“如果用干净的念线,伸入人体,是不是就能用念力感知人体内部,直接‘看’到器官的情况?  

这样更加直观具体,能发现深层病因。”  

说罢,她脸庞微红,急忙摆手道:“我只是乱猜的,有没有用我也不知道。”  

“不。”  

李昂眼前一亮,“很好的想法...”  

念力版本的内窥镜?  

他心思急转,迅速评估着可行性。  

念力感知,其实就是灵识的升级强化版本。  

优秀的念师,  

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  

能感应到地下深处的某块岩石,  

或是感应到赌坊骰盅中,骰子的具体数字。  

(因此长安各家赌坊,或是明确拒绝修士上门,  

或是在骰盅中掺杂特殊材质,能抗拒灵识与念力查探)  

就像奚阳羽说的那样,  

念力无形而有质。  

人类身躯是一个整体,  

被皮肤包裹着。想要在不损害人体的情况下,完全扫描人身是不可能的。  

不过,  

如果换成伸入人体的念线呢?  

异界记忆中的内窥镜,说白了就是一个配备了灯光、摄像机的管子,可以经过人体的天然孔道,  

或者是手术做的小切口,  

进入人体内,  

观察器官。  

它的最大意义,  

是在不用切开人体的情况下,观察人体内部实时动态的图像,  

并配合专业的微创手术器具,进行治疗。  

被广泛应用在耳鼻喉、口腔、消化道、肾脏、关节、腹腔等器官或部位。  

相当于医师的第二双眼睛,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改善了病患的处境。  

而念线产生的创口更小,可探查范围更广,  

念力感知的精确程度与灵活性,也更优异。  

他自己就是个绝佳案例,  

墨丝遍布于体内各部位,只需要用念力扫一圈,  

就能看见体内情况。  

“丝线必须足够细,念力释放必须足够精准且轻微,不伤害人体,”  

李昂越想越觉得可行,严肃道:“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这个想法完全可行。  

甚至,念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  

充当手术工具。”  

是的,手术工具。  

以食管裂孔疝为例,这是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腹腔脏器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  

导致出现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  

在没有腹腔镜的情况下,只能用开放手术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这样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且术后恢复状况不佳。  

而念线,既能充当腹腔镜,又可以作为手术工具,将疝入胸腔内的腹腔内容物纳回腹腔,切除疝囊,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同时将食管裂孔缝合修补至正常大小。  

显著降低并发症概率与死亡率。  

又或者是血栓,血栓是血流在血管中形成的小块,会堵塞血管,造成严重危害。  

而无所不至的念丝,完全可以沿着血管游动,来到血栓所在处,将其切除。  

其效果,说不定比异界记忆的栓子切除术还要好。  

“你真是个天才!”  

李昂激动地一拍邱枫肩膀,吓了后者一跳——她还没看见李昂这么开心过。  

“没有啦,我只是随口一说。”  

邱枫不好意思地摆手道。  

“不不不,这个想法非常非常重要。”  

李昂摇头道。  

邱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