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剑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血型理论是外科手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有了血型理论,才有安全的输血,许多外科手术才能进行。  

李昂从随身携带的药箱里,取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工具——大量针筒,玻璃片,玻璃试管,以及他之前在燕国公府上用到过的转轮飞盘人力离心机。  

李昂从自己、杨域、厉纬、张余妍以及其他几位学宫同窗手臂里,抽取了少量血液,置入玻璃试管中,贴上标签,  

然后从每个试管里,每次取少量鲜血,两两一组,滴在玻璃片上,相互混合。  

在学宫博士、学子们的注视中,有些血样中的血液开始凝聚成团,有的则相互融合。  

为了进一步验证,李昂又从苏冯以及其他一些志愿者那里,取了少量鲜血,再次实验,结果还是相同的。  

“献血者们来自天南地北,来学宫之前毫无交集,说有血缘关系,未免太勉强了一些。因此滴血验亲中的合血法,同样是错误的。”  

李昂说道:“不过,光证明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弄明白为什么有的血液能相融,有的血液不能相融。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李昂用转轮飞盘人力离心机,将所有血样抽取一半,进行离心。  

血液凝固后,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清,中间层白色固体为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红色固体为红细胞。  

分离出血清之后,李昂将血清再次置于新的一组玻璃试管容器中,贴上标签,  

然后将血细胞和血清两两混合,根据结果制成表格。  

“各位发现了么?经过旋转离心后,一个人自己的血清和血浊(血细胞),相互遇到,是不会发生反应的。”  

李昂说道:“而不同人的血清与血浊相遇,有时候会发生反应,有时又不会发生反应。”  

苏冯好奇问道:“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血清和血浊中,各自带有特殊物质。我称其抗原、抗体。”  

李昂说道:“同种抗原、抗体相遇时,会相互对抗,发生反应。就好像火遇薪柴一样。  

而不同种抗原抗体相遇,则不会发生反应,能够相安无事。  

一个人的血浊含有甲抗原,那么他的血清之中,就不会含有甲抗体,而是含有乙抗体。  

若血浊含有乙抗原,那么他的血清就没有乙抗体,而是含有甲抗体。  

前者为甲型血,后者为乙型血。”  

“等等,那厉纬的血液呢?”  

苏冯问道:“他的血浊不会与任何一种血清发生反应,而他的血清则会与别人的血浊发生反应。”  

“对,所以厉纬的血浊中,既没有甲抗原,也没有乙抗原。  

相应的,他的血清中,同时含有甲抗体和乙抗体。  

这就是丙型血。  

而与之相反的,就是血浊中,同时含有甲乙抗原,血清中则没有甲乙抗体的甲乙型血。”  

李昂在表格上写写画画,“粗放而言,人大致可分为四种血型,  

甲型,乙型,甲乙型,以及丙型。  

如果甲型血和乙型血相遇,由于各自抗原抗体发生反应,血液会全部凝集。  

甲型血和甲乙型血相遇,血液凝集一半,相融一半。  

这算融?还是不融?  

而在滴血验亲中,只要血型相同,那么就算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一样会全部相融,而不发生凝集。  

想要进一步验证的话,也很简单,只需要扩大样本数量,让几百、上千人进行血型检测,就能弄清楚了。”  

李昂表情淡定从容,他知道血型理论一旦推广,就必然会被认定为真——谁也不希望突然冒出来一个陌生人,用滴骨验亲的方式,来谋夺自己的家产。  

因此血型理论必须是真的,也只能是真的。  

苏冯再次问道:“等等,既然人有四种血型,那么当父母血型不同时,所生出的孩子又会是什么血型?  

如果甲型血和乙型血者成婚,会生出甲乙型,那么长此以往,天下间应该全都是甲乙型血的人才对。”  

“所以我在想,血型传承可能存在随机性。”  

李昂说道:“甲型血和乙型血者成婚,可以生出甲型、乙型、甲乙型,或者丙型血者。  

甲型血和丙型血者成婚,应该也能生出甲型或者丙型血者。  

这些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进行验证。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滴血验亲完全错误,没有任何可用性。  

真把这个当作金科玉律,不知道会产生多少冤假错案、人伦悲剧。”  

李昂给这次大型试验下了定论,人群中的张余妍感激地朝他行了一礼,杨域也感谢地拱了拱手。  

还是感谢提出血型理论的卡尔·兰德施泰纳医生吧。  

李昂朝他们摆了摆手,表示不用在意,心底默默想着。  

以推翻腐朽滴血验亲理论的大义为旗帜,加上学宫博士们的求知欲,应该很快就能进一步推进血型理论的发展。  

比如A型血加A型血者,可能生出A型或者O型血者,  

AB型血加上AB型血者,可能生出A、B、AB型血者。  

彻底为滴血验亲盖棺定论。  

“再接下来,就是血型理论的实际操作——输血了。”  

李昂默默道:“只要能破除虞国民间对血液的恐惧和愚昧心理,就能光明正大将输血作为急救手段。  

话说回来,昨天那个波斯胡寺的景僧,不知道是误打误撞,还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