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当众爆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沿途有太多明教兵马阻拦,六大派却凭着雄厚的实力,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在这日午前汇聚光明顶山脚之下。  

明教这边,白眉鹰王已率领天鹰教来到光明顶,让明教实力更增三分。  

眼见六大派与明教便要短兵相接,就见凌池推着独轮车轱辘轱辘的站在了六大派与明教之间。  

“哟!各位,忙呢?”  

各派惊愕万分,不知凌池为何突然现身?  

明教更是有许多人面露焦急之色:“兄弟,你快走!别趟这浑水!”  

凌池扭头看了明教方向一眼,微微一笑,随即运足功力,气贯长虹,扬声大喝:“元庭已汇聚数万兵马,正朝光明顶而来!”  

“什么!?”明教与六大派顿时面色大变,惊叫连连。  

因过于震惊,倒是把凌池能让方圆千米之内听清他所言的可怕功力忽略掉了。  

“还有一事!”凌池扬声道:“此次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乃是少林寺发动,而鼓动少林寺发动此次事件的,乃是混元霹雳手成昆,他早些年已拜入少林寺,法号圆真!而成昆早已投靠元庭,为的便是覆灭明教!”  

现场犹如一颗原子弹落地,轰鸣声四起,所有人都被炸的头晕目眩,尤其是少林派,更是陷入了所有人的争论之中。  

凌池却是不理他们,继续爆猛料:“成昆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明教前任教主阳顶天的夫人是他师妹,而他与师妹偷情被阳顶天发现,导致阳顶天走火入魔而死,阳顶天的夫人也为其殉情,成昆不知悔改,反而要报复明教。他处心积虑拜少林空见神僧为师,并因此陷害了空见神僧,还有他的弟子金毛狮王谢逊!”  

现场由嘈杂变为寂静,只是许多人的脸色阴晴不定。  

“如今成昆鼓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却暗中给元庭传递消息,只等六大派与明教两败俱伤,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即便六大派围剿明教不成,元庭也早做好准备,只等六大派回归,便暗下毒手,覆灭六大派!”  

“我CTM的狗鞑子!”  

“狗鞑子亡我之心不死,我必杀之!”  

“成昆这个狗贼!身为汉民,却投靠鞑子!罪该万死!”  

六大派的人终于忍受不住,怒骂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就连明教也震惊于此次事件竟牵扯出了如此多的内情,简直可怕。  

但许多人也在思索一件事:这许多隐秘,他是如何知道的?  

“好了,我说完了。”凌池吼了半天,嗓子有点干,摘下腰间竹筒,灌一口鲜竹酒,舒服的嘘口气,道:“你们继续。”  

说完,推着独轮车轱辘轱辘的离开战场,朝着某个方向电射而去。  

风驰电掣的速度震惊了在场所有人,周颠下意识的揉了揉眼睛,见凌池的身影只剩下一个小黑点,转瞬间便消失无踪,不禁咽咽口水,扭头问道:“老蝙蝠,你快他快?”  

韦一笑脸色十分难看,虽没回答,周颠也知道了答案。  

“空闻方丈,你不给我们一个解释吗?”班淑娴一脸怒意的质问少林方丈。  

如果真像凌池所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少林寺那个圆真搞的鬼,作为少林方丈的空闻绝对难逃干系!  

“阿弥陀佛。”空闻细细回想,确如凌池所言,一切都是圆真在煽风点火。更可怕的是,圆真居然是金毛狮王的师父,霹雳混元手成昆!  

而这成昆当年还害死了他的师兄,少林寺百年少有的空见神僧。  

如此算来,少林与那成昆已成死仇。作为此次行动的发起者,少林寺没了围剿明教的理由,反而还要承受来自其他五派的压力。  

该死的圆真…不!该死的成昆!  

“杨左使,你觉得他说的可是真的?”殷天正问道。  

杨逍摇摇头:“无法确认,但他竟知晓当年教主夫人和成昆秘辛,想必来历并不简单。我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待解决了六大派之围,再与元庭算个仔细。”  

殷天正点点头,问道:“我见明教兄弟似对他颇有好感,杨左使可认得他?”  

“呵…”杨逍笑了笑:“是个妙人。”  

“哦?”殷天正还要再问,却听杨逍惊咦一声:“他怎么回来了?”  

远方出现一个小黑点,越来越近,正是推着独轮车的凌池。  

在六大派和明教惊讶的目光中,凌池飞奔到明教这边,扬声道:“白眉鹰王和天鹰教可是到了?”  

众人目光落在殷天正脸上,殷天正上前一步:“老夫在此,少侠何事?”  

“鹰王在就好。”凌池掀开小推车上盖着的白布,露出五颜六色,十分好看的长方形糖果,手握一把造型奇特的刀具,吆喝道:“哎,切糕嘞!又香又甜的切糕!正所谓: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切糕!鹰王和天鹰教的兄弟都来尝尝啊!”  

殷天正:“…”  

天鹰教众:“…”  

明教众:“…”  

六大派:“…”  

“鹰王和野王要不要尝尝冰棍?”凌池把两根冰棍递了过去:“赠送的,不要钱。”  

切糕的利润太高,他已经赚了不少黑心钱,实在不好意思再赚两根冰棍的小钱了。  

殷天正和殷野王脸色好看了许多。说实话,如果不是凌池武功太高,就凭他敢漫天要价的卖他们这么多切糕,他们早弄死他了。  

“如此,多谢少侠。”殷天正和殷野王接过冰棍,尝了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