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3章 十年大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间一晃,进入公元370年,即开皇二十四年的开春时节,本就无比强盛的大魏帝国,在经过整整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就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起来。  

魏帝国一年的赋税,达到宝钞一亿六千多万贯,持平宋朝的财政,而远胜于其余朝代。一年这么多的税收,是十年之前魏帝国的三倍有余!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递增中。  

在发展经济,劝课农桑的同时,冉闵还不忘鼓励人口生育。  

魏国灭亡东晋,一统天下之初,全国的总户数是二百四十万户左右,人口为一千二百万左右,基本与西晋统一的人口持平,比晋太康年间,晋朝的鼎盛时期要少了许多。  

而到了开皇二十四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口普查之后,魏帝国的人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全国总户数为九百八十二万户左右,人口是五千一百多万!  

这人口整整增长了四五倍,为何?  

除了国家鼓励人口生育之外,其实也有部分异族入魏籍,成了魏人。这一部分也算是魏国的人口。  

其实这五千一百多万的人口当中,还不包括其余各大都护府的异族,不然估摸着人口也能超过六千万,逼近七千万。  

现在的魏人完全是以压倒性的人口优势,去同化四方的胡人了。因为帝国是对内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对外则是怀柔,在各个都护府兴建庙宇,鼓励胡人们出家当和尚…  

其实魏帝国的人口出现暴涨的情况,一点都不足为奇。  

想当年西晋统一之初,也有一段“太康治世”,也出现过这种人口暴涨的情况。  

晋武帝司马炎采取措施,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扩充劳动力和加强监督等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  

他颁布鼓励农业生产的诏令。史料记载,泰始五年,汲郡太守王宏认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勤恤百姓,疏导有方,督劝开荒五千余顷。当时正遇荒年,他郡皆闹饥荒,而汲郡独无匮乏。  

于是司马炎特下诏褒扬,赐谷千斛。  

后来,司马炎还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寿、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顷。司马炎于太康元年颁布户调式,推行占田法和课田法。占田、课田制下的农民,为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他们生产获取的粮食除缴纳田租外,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这一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述措施的推行,农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出现了繁荣景象。  

史书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要其业而乐其事。”反映河洛地区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描述说“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  

故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起来。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占田、课田法颁布后的第三年,即太康三年,全国有“户有三百七十七万”。表明剥削减轻致使大量人口恢复了登记,而到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人口已恢复回三千五百万人!  

从一千六百多万到三千五百万的人口,只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谁知道西晋王朝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其中许多都是胡人来着。  

而魏帝国则是截然不同的。  

经过乱世,许多男子丧生了,故而民间出现了许多寡妇,冉闵就直接颁布法令——禁止单身!  

男子十五,女子十四必须成婚。  

违令者,罚款!  

就是在这种奖惩制度之下,魏帝国的人口才会出现暴涨的现象的,再加世家门阀自古以来就有着藏匿人口的习惯,而冉闵就逼着他们把藏匿的人口都交出来,所以这一下就出现了这么多人口。  

人口多所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帝国加快同化四夷的步伐,以此达到化胡为夏的目的。  

而在这个时候,三年一次的科举就已经进入了尾声。  

本来魏帝国的科举是一年一度的,但后来朝廷和各地方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吏去治理了,故而改为三年一次,这也表明魏帝国现在是人才辈出的情况,能人异士是一抓一大把的!  

“宣,各位进士进殿——”随着中车府令刘治的一声尖嗓子叫嚷,声音传达到外面,频频通报,早就等在奉天殿外面的三十二个进士就鱼贯而入,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向着高坐在龙椅之的皇帝陛下跪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赐座!”  

“谢陛下!”  

冉闵看着这么多的士子进入了最后一关的殿试,不禁微微颔首道:“今年真是人才辈出啊。”  

以往能进入最后一关殿试的士子其实并不多,这一回科考算是最多的一次了。  

接下来就是策问的环节。它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就成为出题与应试的两个部分。  

策问,一般是以“皇帝的口吻”发问的,其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而士子们在应试的过程中便针对“策问”的内容作出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对策”。说的通俗一点,“策”某种程度就相当于时事论文!  

这一次的殿试阵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