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8章 冉闵的野望(2/2)
要咱们大魏锐意进取,始终对外扩张的话,迟早有一天,大魏帝国,一定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大帝国!”
“父皇,你为何如此热衷于土地?难道只是为了那开疆拓土的功绩吗?”
冉明苦口婆心地劝道:“陛下,儿臣不得不说一句古话。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汉光武帝时期,大将臧宫、马武听闻北匈奴境内大旱,也以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guo忧其抵突为由,上书请求远征北匈奴。”
“但刘秀却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为由婉拒了手下的请求。”
“东汉王朝明明有能力击破北匈奴,为何没有出征塞外?是刘秀怯弱了吗?不,绝不是这样。匈奴游牧为生,若联合南匈奴,出兵远征,即使打败了北匈奴,依然不能将其彻底铲除。”
“况且此举不仅掏空国库,而且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塞外地区并不适合耕种,但却是南匈奴的沃土,南匈奴完全可以趁机北扩,实力定会再次增强。即使南匈奴没有扩张,东北地区的鲜卑部落定会趁机西进。何必要使对手变得强大呢?”
冉明侃侃而谈。
对于他的观点,冉闵还是十分认同的。
要知道匈奴之所以分裂,就是因利益相争而引起。
南匈奴之所以主动和好,请求一起远征,主要还是基于自身利益,并非特意为东汉消灭北匈奴。要知道比麾下的八部匈奴也曾袭击东汉边境,掳掠百姓。
其实,大将臧宫已经提到了匈奴“无有礼信”。
想当年,南匈奴与东汉联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消灭北匈奴。联军得胜,晚上大摆庆功宴,到处是欢呼声。
然而夜幕下,南匈奴悄悄截断汉军粮道,之后掉头杀向汉军,里应外合,东汉远征军毫无防备,全军覆没。东汉大怒,立即讨伐南匈奴,于是战火重起。
此时尚未归附的乌桓、西羌也趁机进犯,东汉边疆全线告急。
孙子兵法有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诸侯乘其弊而起”。
虽说只是假设,但谁又能够保证一定不会发生呢,谁又能保证匈奴不会南下攻击国已空虚的东汉呢?
即使南匈奴当时没有反叛,但谁又能保证南匈奴一定会乖乖地迁移呢?要知道当时西河郡等地水草丰美,南匈奴已觊觎很久。
汉和帝时,耿夔大败北匈奴,漠北一时成为空地,但当时的南匈奴依然没有北迁。
即使南匈奴愿意北迁,八部匈奴会不会产生不满呢?要知道呼韩邪单于同西汉和亲后,亲自下令各部落回归本土,很多部落依然不愿迁移。即使北迁时老老实实,但谁又能保证匈奴以后不会积蓄实力,谁又能够保证统一后的单于不会成为下一个冒顿呢?
谁也保证不了。
因此刘秀想的是“吾若强大,敌必附之”,目前不如让其共存,相互牵制,吾朝趁机发展国力。不过刘秀当时确有失误,不应允许南匈奴内迁,虽然这可能是权宜之计。看书室手机端:https:/wap.kanshu侍/
恰恰相反,刘秀应加强云中等地的治理与防御,大可派遣忠心耿耿、又熟悉北疆的耿氏家族镇守幽云,南匈奴必定不敢进犯。
冉闵眯着眼睛道:“阿英,你是在劝谏朕,让朕不要如秦始皇、汉武帝一样穷兵黩武,要像光武帝刘秀一样勤政爱民,把内政搞好,劝课农桑,埋头发展好国力,与民休息吗?”
“是的。”
“父皇,你为何如此热衷于土地?难道只是为了那开疆拓土的功绩吗?”
冉明苦口婆心地劝道:“陛下,儿臣不得不说一句古话。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汉光武帝时期,大将臧宫、马武听闻北匈奴境内大旱,也以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guo忧其抵突为由,上书请求远征北匈奴。”
“但刘秀却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为由婉拒了手下的请求。”
“东汉王朝明明有能力击破北匈奴,为何没有出征塞外?是刘秀怯弱了吗?不,绝不是这样。匈奴游牧为生,若联合南匈奴,出兵远征,即使打败了北匈奴,依然不能将其彻底铲除。”
“况且此举不仅掏空国库,而且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塞外地区并不适合耕种,但却是南匈奴的沃土,南匈奴完全可以趁机北扩,实力定会再次增强。即使南匈奴没有扩张,东北地区的鲜卑部落定会趁机西进。何必要使对手变得强大呢?”
冉明侃侃而谈。
对于他的观点,冉闵还是十分认同的。
要知道匈奴之所以分裂,就是因利益相争而引起。
南匈奴之所以主动和好,请求一起远征,主要还是基于自身利益,并非特意为东汉消灭北匈奴。要知道比麾下的八部匈奴也曾袭击东汉边境,掳掠百姓。
其实,大将臧宫已经提到了匈奴“无有礼信”。
想当年,南匈奴与东汉联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消灭北匈奴。联军得胜,晚上大摆庆功宴,到处是欢呼声。
然而夜幕下,南匈奴悄悄截断汉军粮道,之后掉头杀向汉军,里应外合,东汉远征军毫无防备,全军覆没。东汉大怒,立即讨伐南匈奴,于是战火重起。
此时尚未归附的乌桓、西羌也趁机进犯,东汉边疆全线告急。
孙子兵法有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诸侯乘其弊而起”。
虽说只是假设,但谁又能够保证一定不会发生呢,谁又能保证匈奴不会南下攻击国已空虚的东汉呢?
即使南匈奴当时没有反叛,但谁又能保证南匈奴一定会乖乖地迁移呢?要知道当时西河郡等地水草丰美,南匈奴已觊觎很久。
汉和帝时,耿夔大败北匈奴,漠北一时成为空地,但当时的南匈奴依然没有北迁。
即使南匈奴愿意北迁,八部匈奴会不会产生不满呢?要知道呼韩邪单于同西汉和亲后,亲自下令各部落回归本土,很多部落依然不愿迁移。即使北迁时老老实实,但谁又能保证匈奴以后不会积蓄实力,谁又能够保证统一后的单于不会成为下一个冒顿呢?
谁也保证不了。
因此刘秀想的是“吾若强大,敌必附之”,目前不如让其共存,相互牵制,吾朝趁机发展国力。不过刘秀当时确有失误,不应允许南匈奴内迁,虽然这可能是权宜之计。看书室手机端:https:/wap.kanshu侍/
恰恰相反,刘秀应加强云中等地的治理与防御,大可派遣忠心耿耿、又熟悉北疆的耿氏家族镇守幽云,南匈奴必定不敢进犯。
冉闵眯着眼睛道:“阿英,你是在劝谏朕,让朕不要如秦始皇、汉武帝一样穷兵黩武,要像光武帝刘秀一样勤政爱民,把内政搞好,劝课农桑,埋头发展好国力,与民休息吗?”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