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6章 粮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反魏诸侯第一镇,新兴王石祇到!”新八一x81zw  

“反魏诸侯第二镇,抚军将军张沈到!”  

“反魏诸侯第三镇,征北将军张贺度到!”  

“反魏诸侯第四镇,建义将军段勤到!”  

邯郸城外的一片水流边上,每一名到这里的诸侯都会被唱名。  

数了数,赶到邯郸来会盟的诸侯有十三路,加上没到场的蒲洪与姚弋仲这二路关中诸侯,一共是十五路诸侯反魏!  

在这里会盟的诸侯带兵数万的大致上有那么几个。  

新兴王石祇占据着襄国,抚军将军张沈占据着滏口,张贺度占据着石渎,建义将军段勤占据着黎阳,宁南将军杨群占据着桑壁,刘国占据着阳城,段龛占据着陈留,各有兵众数万,全都不归附冉闵。  

石祇为了诸侯会盟特地打造了一座祭天的高台,还有一座偌大的四四方方的台子,设置席位,让另外十二家诸侯安坐。  

“诸位,而今逆贼冉闵篡赵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寡人乃已故先帝武帝(石虎)之子,成帝(石遵)之弟,上承天意,下顺民心。逆贼冉闵倒行逆施之举,引起天人共愤!寡人今举义兵,讨伐逆贼冉闵,望诸公同心戮力,解黎民百姓倒悬之急!”  

看着石祇在上位高谈阔论,诸侯们表面上都很恭敬。  

张贺度首先道:“新兴王,吾等都愿意遵从你的命令!请你登上祭台,坐盟主之位,领导大家一起讨伐倒行逆施的冉闵吧!”  

众人皆附从。  

石祇很是高兴,志得意满地假意推辞一下,便答应下来,带领张贺度、段勤、刘国等诸侯一起登台祭天,成为反魏联军的盟主,号令各部。  

在成为盟主之后,石祇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号令诸侯,准备南下攻伐邺城,而是让乐师和舞姬上来,歌舞升平,仙音袅袅,看上去一片祥和的景象。  

随后,诸侯们又推杯换盏,喝得醉醺醺的。  

没成想石祇还搞出了偌大的阵仗,炫耀自己的武力,他麾下的兵众似乎有二十万人,但是其中能作战的究竟有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看破不说破而已!  

段勤不禁跟一旁的张贺度窃窃私语地道:“张将军,新兴王只怕不是能成大事的人。”  

“噢?何以见得?”  

“新兴王已经会盟诸侯,做了大家的盟主,但是却并不在此时发号施令,须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新兴王不趁此时机进攻邺城,只怕会为其所累,将来要进攻邺城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张贺度摇摇头道:“新兴王本不是成大事的人。瞧瞧他麾下的兵众,号称有二十万之多,但是大多数是滥竽充数的,能作战的士卒绝不超过十万人!”  

“既然这样,我们跟着新兴王讨伐冉闵,能有几分胜算?”  

闻言,张贺度攥了攥手掌,说道:“如今天时与人和尽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联军可谓是占尽了优势,要是这样都不能击败冉闵,估计日后只有坐以待毙的命运了。”  

“张将军,依我看关中的蒲洪和姚弋仲都是成大事之人,乃世之枭雄,倘若我们这个时候投奔他们,一定是能够得到重用的啊!”  

张贺度摆了摆手说道:“此事不要再提。你我乃是羯人,要效忠就应该效忠羯赵的朝廷,转投异族麾下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正如汉人所说的一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段勤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询问石祇道:“新兴王,请问你打算何时向邺城进军?”  

“不急于这一时。”石祇脸色微醺,说道,“如今我十三路诸侯会盟于邯郸,大家的兵众加起来已经超过四十万人!而冉闵坐守邺城,不过区区一困兽,何足道哉?别的不说,我四十万大军,每人撒泡尿都能把冉闵淹死的!”  

“新兴王,骄兵必败啊!新兴王若是不能统筹兼顾,掌控全局,就是手中有百万大军又能如何?如今冉闵手中的兵力不足我军三分之一,但胜在久经沙场,训练有素,我联军将士大多不能比拟!”  

“段勤!”石祇怒了,“你是盟主还是寡人是盟主?”  

“新兴王自然是盟主。”  

“既然你们尊寡人为盟主,是不是都应该遵从寡人的号令?”  

“这是自然。”  

“那寡人这个盟主做什么,还需要轮到你来指手画脚的吗?哼!”  

看见石祇一脸羞怒,段勤又是十分尴尬的样子,张贺度赶紧出来打圆场:“新兴王息怒。段将军这不是担心冉闵的魏军比较厉害么?新兴王,依我看不如现在就商议进军邺城的事情吧?四十余万诸侯联军于此,每日人吃马嚼的,会消耗许多粮秣呀。”  

“是啊是啊!”  

“我听说昨日冉闵又杀死了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还有以前的河东太守石晖。咱们进兵晚一些,不知道有多少朝中的忠良又被丧心病狂的冉闵杀害呀!”  

“好吧。”看见诸侯都赞同进兵邺城,石祇不好乾纲独断,所以只能顺水推舟地答应下来了。  

距离虎牢关不足二百里的一个山丘下面,一支押运着粮草的队伍正在缓慢地行进着。这支队伍的兵士身穿红衣黑甲,头戴铁盔,树立“魏”字的红色或者黑色的旌旗,不错,这正是冉闵的魏国的军队!  

虎牢关,现在李农正率领着数万魏军与蒲洪、姚弋仲的军队在那里进行大战。  

而这支队伍,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