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7章 流民(1/2)
石闵与刘霸秘密改了查抄东宫的账簿,贪墨白银七千万两,黄金一百万两,至于剩下的一千二百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二十两白银,以及二百多万两的金子,还有不可计数的珍贵字画,金银玉器,奇珍异宝什么的,都统统上缴国库。
有刘霸打掩护,相信石虎是察觉不到什么的。
不过,让石闵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刘霸执意“三七分成”,石闵七成,刘霸三成,而且刘霸碍于自己身处宫中,服侍于石虎左右,未免露出马脚,竟然分文不取,将所有的贪污之款项,全部交给了石闵自己处理!
石闵觉得很古怪,于是命荆展去搜集关于刘霸的情报。
“如何?”
荆展低着头回道:“主公,这是刘霸的详细信息。”
石闵接过了一份卷宗,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刘霸的生辰、籍贯、父母姓氏,还有其早年的一些经历等,却并无异常。
石闵依稀还记得,在自己年幼,待在宫中被石虎扶养的时候,是刘霸照顾自己的。难道是他念及这份旧情?
可是这也说不过去啊,在这个乱世中,人心难测。刘霸胆敢伙同甚至是教唆石闵贪墨这么多的赃款,居心何在?
别看刘霸现在是中车府令,深得石虎的信重,不仅统领后宫的所有内侍和宫婢,还管着悬镜司,可是这个事情一旦被石虎察觉,刘霸一定是死路一条的。
偏偏刘霸还是一个阉人,贪这么多的钱财,还都交给了石闵自行处理,他图的是什么?
想不通,石闵便不在去想。
翌日,到了上早朝的时候,石虎接受了群臣的朝拜,随之刘霸站出来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是废话来的,现在叛乱刚刚平息,各地动乱未止,不说乱成一锅粥,却也是百废待兴,朝廷要解决的事情十分的多。
不过,“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一句话,算是召开大朝会的开场白了。
大司农冉良当即出列道:“大王,臣有事启奏。”
“说!”
“大王,灾荒席卷了我大赵国的青州、兖州、徐州三州十二郡之地,在过去的一年中,据不完全统计,受灾的黎庶多达百万,饿死者十数万,各郡各县,饿孚遍地,十室九空,死者相枕籍!各家各户,易子而食,颠沛流离者不知凡几!眼下旱情尚未得到控制,臣请大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派出得力的大臣去负责其中之调度!”
闻言,石虎愣了一下,随后又道:“灾情已经如此严重了吗?”
“是的。”冉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说道,“大王,此前朝廷忙于平叛,无力赈灾,现在叛乱已经被平定,正是调集粮食去赈济青、兖、徐三州之地的灾民的时候啊!”
“朕知道了。冉良,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但凡有需要的地方,可以再向朕上奏。”
“臣遵旨!”
等到冉良退下,石鉴又出列道:“父王,儿臣有事启奏!”
“说!”
“父王,儿臣请征伐西凉!”
“什么?!”
闻言,不仅是石虎傻眼了,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吓得一愣一愣的。
这石宣之乱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呢,石鉴竟然还敢怂恿石虎去打仗?他的脑袋是不是秀逗了?
虽说,过去的大赵国是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无岁不战。但那已经是过去式的,现在的大赵国经历了石宣之乱,朝廷已经无以为继!
打仗需要什么?需要钱粮啊!
这钱粮从何处而来?
钱,朝廷是有的,但是粮草呢?
官军在石闵的统率之下,平定叛乱的速度极快,但也动辄数十万的兵力,消耗巨大,现在又要调集粮秣去赈灾了,还要去攻伐西北的凉国,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这不,没等群臣跳出来反对,石虎便沉声道:“石鉴,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兵者,国之大事也!怎可轻易开战?今叛乱刚刚平息,国力不济,欲西征凉国,谈何容易?又于我赵国有何裨益?”
“父王!儿臣以为,这未尝不可一战啊!”
石鉴照着石闵交给他的话,慷慨激昂地道:“如今国内的战火适才平息,按理说,的确不该再起刀兵!但是不起刀兵,不足以震慑宵小,不足以扬我国威也!”
“此话怎讲?”
“父王啊,石宣之乱,对我赵国所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天下列国都十分关注这一动乱。据悉,在邺城城破之前,石宣还曾派出许多信使,到晋国的建康去称臣求援!当时的晋帝召开了大朝会,与群臣商议此事,晋臣赞同出兵接纳石宣以及南方的兖州、徐州等地者甚多,晋国甚至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了!”
“幸亏咱们的大将军兵贵神速,又有父王的天威所至,官军这才得以迅速拿下了邺城,粉碎了其阴谋。”
石虎眯着眼睛道:“这能说明什么?”
“父王,请你想一想,偏居一隅的晋国尚且如此,难道附近的成国、燕国、代国和凉国就对中原没有觊觎之心吗?倘若事情有变,邺城的叛军负隅顽抗,坚持到了晋国的援军赶到,届时只怕天下列国都会想要进军中原,来分一杯羹的呀!”
“这不能成为你征凉的理由。”
“父王,征凉之事,还与赈济青、兖、徐三州之灾民的事情密切相关。”
“哦?”石虎来了兴致,“说说你的看法。”
“父王,今东南旱情严
有刘霸打掩护,相信石虎是察觉不到什么的。
不过,让石闵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刘霸执意“三七分成”,石闵七成,刘霸三成,而且刘霸碍于自己身处宫中,服侍于石虎左右,未免露出马脚,竟然分文不取,将所有的贪污之款项,全部交给了石闵自己处理!
石闵觉得很古怪,于是命荆展去搜集关于刘霸的情报。
“如何?”
荆展低着头回道:“主公,这是刘霸的详细信息。”
石闵接过了一份卷宗,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刘霸的生辰、籍贯、父母姓氏,还有其早年的一些经历等,却并无异常。
石闵依稀还记得,在自己年幼,待在宫中被石虎扶养的时候,是刘霸照顾自己的。难道是他念及这份旧情?
可是这也说不过去啊,在这个乱世中,人心难测。刘霸胆敢伙同甚至是教唆石闵贪墨这么多的赃款,居心何在?
别看刘霸现在是中车府令,深得石虎的信重,不仅统领后宫的所有内侍和宫婢,还管着悬镜司,可是这个事情一旦被石虎察觉,刘霸一定是死路一条的。
偏偏刘霸还是一个阉人,贪这么多的钱财,还都交给了石闵自行处理,他图的是什么?
想不通,石闵便不在去想。
翌日,到了上早朝的时候,石虎接受了群臣的朝拜,随之刘霸站出来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是废话来的,现在叛乱刚刚平息,各地动乱未止,不说乱成一锅粥,却也是百废待兴,朝廷要解决的事情十分的多。
不过,“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一句话,算是召开大朝会的开场白了。
大司农冉良当即出列道:“大王,臣有事启奏。”
“说!”
“大王,灾荒席卷了我大赵国的青州、兖州、徐州三州十二郡之地,在过去的一年中,据不完全统计,受灾的黎庶多达百万,饿死者十数万,各郡各县,饿孚遍地,十室九空,死者相枕籍!各家各户,易子而食,颠沛流离者不知凡几!眼下旱情尚未得到控制,臣请大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派出得力的大臣去负责其中之调度!”
闻言,石虎愣了一下,随后又道:“灾情已经如此严重了吗?”
“是的。”冉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说道,“大王,此前朝廷忙于平叛,无力赈灾,现在叛乱已经被平定,正是调集粮食去赈济青、兖、徐三州之地的灾民的时候啊!”
“朕知道了。冉良,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但凡有需要的地方,可以再向朕上奏。”
“臣遵旨!”
等到冉良退下,石鉴又出列道:“父王,儿臣有事启奏!”
“说!”
“父王,儿臣请征伐西凉!”
“什么?!”
闻言,不仅是石虎傻眼了,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吓得一愣一愣的。
这石宣之乱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呢,石鉴竟然还敢怂恿石虎去打仗?他的脑袋是不是秀逗了?
虽说,过去的大赵国是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无岁不战。但那已经是过去式的,现在的大赵国经历了石宣之乱,朝廷已经无以为继!
打仗需要什么?需要钱粮啊!
这钱粮从何处而来?
钱,朝廷是有的,但是粮草呢?
官军在石闵的统率之下,平定叛乱的速度极快,但也动辄数十万的兵力,消耗巨大,现在又要调集粮秣去赈灾了,还要去攻伐西北的凉国,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这不,没等群臣跳出来反对,石虎便沉声道:“石鉴,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兵者,国之大事也!怎可轻易开战?今叛乱刚刚平息,国力不济,欲西征凉国,谈何容易?又于我赵国有何裨益?”
“父王!儿臣以为,这未尝不可一战啊!”
石鉴照着石闵交给他的话,慷慨激昂地道:“如今国内的战火适才平息,按理说,的确不该再起刀兵!但是不起刀兵,不足以震慑宵小,不足以扬我国威也!”
“此话怎讲?”
“父王啊,石宣之乱,对我赵国所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天下列国都十分关注这一动乱。据悉,在邺城城破之前,石宣还曾派出许多信使,到晋国的建康去称臣求援!当时的晋帝召开了大朝会,与群臣商议此事,晋臣赞同出兵接纳石宣以及南方的兖州、徐州等地者甚多,晋国甚至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了!”
“幸亏咱们的大将军兵贵神速,又有父王的天威所至,官军这才得以迅速拿下了邺城,粉碎了其阴谋。”
石虎眯着眼睛道:“这能说明什么?”
“父王,请你想一想,偏居一隅的晋国尚且如此,难道附近的成国、燕国、代国和凉国就对中原没有觊觎之心吗?倘若事情有变,邺城的叛军负隅顽抗,坚持到了晋国的援军赶到,届时只怕天下列国都会想要进军中原,来分一杯羹的呀!”
“这不能成为你征凉的理由。”
“父王,征凉之事,还与赈济青、兖、徐三州之灾民的事情密切相关。”
“哦?”石虎来了兴致,“说说你的看法。”
“父王,今东南旱情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