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血神舍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血色天地中,唯有一道浩然正大的幽蓝刀光纵横挥斩,岿然屹立在北固山上空。那驾驭刀光的金色身影,也因此愈发显出堂皇巍然的神圣威仪来。  

血魇天劫对于生物而言,其腐骨蚀魂的血光着实阴毒无比,发出的血色劫雷还能抽取一切生机,其险恶阴毒处,就是金丹也要避其锋芒。  

可这种凶险的天劫,却让高远生出一股亲近的感觉。随着自己的刀光和血色雷光纠缠碰撞,无数玄妙的气机也都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反映在高远心中。  

这种深入的接触,让高远愈发的确定血魇天劫和血神经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大家就像是同源而生,互相间都有着一种同样的特殊气息。  

在帝心珠的特殊空间中,高远处于神魂状态,却可以施展自己的一切能力。高远之所以使用雷霆刀光来抵御血魇天劫,也是因为雷霆刀所凝结的雷霆之力浩然霸道,正是应对一切劫雷的最佳手段。  

可在血魇雷光中那愈来愈熟悉的气息中,高远感觉到自己血神经的核心在随着外面血魇天劫的气息不停的震荡。晦暗深涩的气机交换中,高远的神魂核心似乎得到了特殊力量的滋润,让高远神魂核心在不停的增长。  

只是这种增长极为的缓慢,若不是高远的第七识敏锐无匹,也极难察觉。高远在心中衡量了一会,决定拼一拼。自己困在神帝圣衣中,却无法掌握主动权,这时能有别的出路,自然要不吝一试。  

站在下方的许仙有些意外的发现,神帝圣衣驾驭的幽蓝的雷霆刀突然一闪而灭,随之升起的却是一道明艳诡异的血色剑光。那剑光的血色光芒吞吐震荡,其中的毁灭气息却和天上的血魇劫雷那般的相似。  

“这人倒也诡异,明明是神魂力量妖异之极,却能催发出浩然正大的雷霆刀光来。这时他转换剑光,却又是为了什么?”许仙心中忖道。不过许仙对神帝圣衣有着巨大的信心,别说一个先天的高手,就是金丹强者,被锁在帝心珠中,也只有死路一条。  

白素贞此时心中一片黯然,对天上的劫雷并不在意。反到是小青,没那么多的心事,看得颇为用心。不说神帝圣衣辉煌神圣的卖相,只说高远在血魇劫雷中展现出的精妙入神的刀法,还有血色劫雷展示出天地间至高力量的种种变化,都对小青有着极大的益处。  

看到高远御出的血神灭生剑,小青也是颇为惊讶。以她看来,以雷破雷,实在是克制雷霆的最好办法。“这个人莫不是被劫雷震傻了?”  

血色天地,血色剑虹和血色劫雷连接成一体,比若在天地建立了一座天地之桥。亿万气机在停顿了下后,就猛然以这道天地之桥为中心震荡起来。  

“嗡嗡嗡…”活跃的气机震荡间,甚至发出了低微的声音。无数的低微声音结合在一起,到了最后,整个血色天地似乎有无数只苍蝇在振翅,嗡嗡的轰鸣声充满了整座天地。那一时间,就是那血魇天劫似乎也停止了运转。血色天地间,只有气机交错纠缠的低沉嗡嗡声。  

许仙在下方目露奇光,喃喃自语道:“还真有这种事…”说着突然失笑起来,“也不知道他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许仙阅历丰富,只是看到这天地共声、气机一统的异象,就知道是结成金丹的先兆。  

对于自己抓的那个高手竟然有这般实力和气运,许仙又是惊叹又是好笑。先天高手突破成金丹,就等若鱼跃龙门,从此就成了命运的主宰。天下虽大,却也不过是他的猎场。  

可他时运却又极端的不济,却是在帝心珠中结成的金丹。帝心珠中,却是上古神帝体内凝成的神帝舍利。神帝虽逝,神帝舍利却永恒不灭。神帝舍利中神帝的意识是没了,可其力量核心的本质却没有改变,其中蕴藏着上古神帝的最高奥秘。  

就是许仙在仙界力量全盛之时,也没能力探究明白其中的奥秘。只是借着数千年水磨功夫,勉强把这颗神帝舍利融入自己的神魂。  

许仙在尘世中屡经转世,神魂虽和神帝舍利结合得更为紧密,却还是琢磨不透其中的奥秘,只能勉强借助其中一丝神帝的气息,炼制成了神帝圣衣的核心。这个新晋金丹被困在里面,只凭借金丹力量,却休想出得来。自己只需要借助帝心珠的威力,就能把他炼化吞噬。只是奇怪的是,他只有一颗神魂核心,哪里来的身体感应气机,结成金丹呢?  

帝心珠中的高远,此际也在为这个问题所困扰。  

这就像是看本日动作片,再如何的清晰,细节再如何的明白,却和自己亲身实战完全是两种感受,两种概念。  

高远在瞬间,就像融入了天地亿万气机之中,无分彼此。没有本我神魂,没有个人的意志,只有亿万个条气机在天地间做着复杂无比却有玄妙难言的震荡交换。  

只是一瞬间,高远纯粹无暇的神魂本能的觉醒起来。“我是高远…”分裂成无数气机的高远神魂瞬间以这个意志为核心,重新凝结起来。再次凝结的神魂不但明澈无暇,还有种内蕴的宝光。  

一种明悟,自然而然的在心中升起。这种明悟难以名状,不能用文字来表述,无法与人共享。也正是在这种明悟中,血神经凝成的神魂核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帝心珠是一个奇异而广阔的空间,这种空间中无法容纳真实的物质,却可以容纳能量、神魂等各种没有实质的存在。这个空间经过许仙数千年的炼化,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