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发现破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着对手三人包夹防守,硬冲进去暴扣得分!  

猛龙队的在场球员们甚至对阿德托昆博多了一丝惊恐的心理。  

这小子真有些詹姆斯的样子了。试问刚才的那球如果防过去会是什么后果?  

宁可身上挂着防守球员,字母也要强行上篮或者扣篮!  

他在雄鹿队里现在简直无法阻挡!  

德罗赞利用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节奏,在李峰和伊利亚索瓦的包夹下三分空心入网!  

3121!分差拉开到10分了!今晚猛龙队就是奔着雄鹿队高得分来的!  

他们不怕对手得分!而且这一晚,球队的好几名球员都感觉自己手感挺火热的。  

奈特在最后不到2秒的时间出手,三分依然打铁!  

瓦兰丘纳斯拿到球后马上传球给洛瑞,后者过半场后三分也中!  

此时的李峰已经想清楚了。让球队锋位线上的球员进攻是靠谱的!  

猛龙队有着近乎炸裂的后卫球员,但在内线方面无论进攻和防守就显得普通多了。  

雄鹿队可以依靠这点来和对方磨!此时不是说双方的比分胶着,而是因为雄鹿队一直在十分被动的局面上和猛龙在硬扛着!  

这样的比赛,崩,是早晚的事。也许李峰的想法可以让球队反败为胜,或者退一步说,崩得晚一些。  

虽然李峰年轻,又是一年级生,但在队伍里的话语权还是挺重的!  

不但是球队当红球员的校友兼铁哥们,而且也是球队重点培养字母哥的好友,又深得主教练的信任。  

比赛中屡屡能够发挥出不出的水平。所以大家对李峰的印象,在技术层面还是不错的因为李峰总会找机会恶心人,所以大家主要还是看李峰在赛场上的表现李峰:“字母不应该去组织,汉森和伊利亚索瓦去组织比赛!  

我,阿德托昆博和奈特,我们三人来进攻!但主要以字母为进攻点!”  

大家这个时候都奇怪的看着李峰。不明白他的意思。  

李峰:“和前面的比赛相反!猛龙队的内线薄弱!咱们可以反着打比赛!  

再这么下去咱们要进入垃圾时间了!先这样试试!”  

字母底角拿到篮球,强突内线不中,最终让瓦兰丘纳斯犯规,来到罚篮线旁的阿德托昆博2罚全中!  

此时在比赛中的雄鹿球员们也来不及多想,他们觉得李峰的话有些道理就照做了!  

前面的比赛猛龙队把他们防的无可无可的他们也不是感觉不到。  

尤其是雄鹿队后卫这里,无论梅奥,奈特还是李峰,都被防得死死的!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一意孤行的让雄鹿队的后卫来组织比赛和进攻,那么等待他们的很可能就是马上进入垃圾时间了!  

洛瑞过半场,帕特森接过他的传球上篮被篮下的阿德托昆博直接一记血帽将球扇出!  

伊利亚索瓦飞身救球,李峰拿到后快速到前场,随后伊利亚索瓦在他身后跑过,接到篮球传球到篮下的汉森那里!  

此时雄鹿队的球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让猛龙队的球员们多少有些不适应。  

基德也发现了这点,他不会太去管球员们在赛场上的变动。  

如果变动让现场自己的球队发生了很被动的局面他就要干预了。但现在的情况显然不是那样。  

从桑德斯时期到现在球队没有他以后,基德的执教方法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他虽然有的时候还是会比较霸道的去给球队球员下任务,并让他们在赛场上照做。  

但不少时候,基德都会主动改变一些。尤其是帕克和李峰参与的变动,他会更宽容一些。  

伊利亚索瓦和阿德托昆博也都没让他失望过。此时的雄鹿在年后需要的就是让其余的替补球员的能力也起来!  

瓦兰丘纳斯没想到汉森会这么快接到篮球,他和汉森还有段距离,此时只能看着对手将球命中了!  

汉森得分后手指着伊利亚索瓦跑了过去!  

雄鹿队的球员们此时要面临的就是,他们需要不断的去弥补自身技术方面的不足。  

比如篮板薄弱,对抗不好,传球能力低。不爱给队友挡拆等等。  

在训练中此时球队都在有意识的在培养他们了。就比如现在,不能说一名锋卫球员不太会传球就不去传。  

那样的话就会让雄鹿队陷入到一个很大的被动当中。  

德罗赞到前场,迎着奈特又命中了一记三分!!  

李峰内心:“”  

他要想办法让李小妹往反了说才行。  

这次阿德托昆博持球,过半场的他见机会不多马上带球冲了进去!  

猛龙队的洛瑞也过去了,但晚了一步。最终字母近距离突然改为抛投拿分!  

打这个球的时候阿德托昆博看对方球队4名球员在防他,马上想到这个时候其实他是可以传球的。  

从整体上来看猛龙队球员们的运动能力都不错,所以到时候要传球到一位距离自己比较远的球员才行。  

德罗赞:“对方球队怎么回事?这也不是三角进攻啊?”  

洛瑞:“我不知道。但他们肯定是变了。后卫不拿球,进攻上向3,4,5号位上倾斜。  

不得不说他们挺聪明的。注意到了什么。”  

德罗赞:“这是咱们两队共同的特点。内线不是那么强大!”  

洛瑞:“不对方的锋位球员很厉害!那个名字很长的家伙,身体素质真不是一般的强!”  

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