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思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媚娘!”  

突然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一个丰神俊朗的白衣少年走进大殿。  

武媚娘当即起身,道:“小杰来了!”  

“狄叔叔!”  

“弘儿!”狄仁杰走过来,随手拿出一个蟠桃递给李弘。  

“嘿嘿!谢谢狄叔叔!”李弘结果蟠桃。  

“出去玩儿吧!我与你娘亲有话要说!”  

“好!”  

“可是老师传来了消息?”  

“正是!老师已经将冥河老祖封在六魂幡之中,现在正在全力炼化血河!”  

“不知老师还要炼化多久?”  

“这,就得看你了!”狄仁杰道。  

“从何说起?”武则天有些奇怪。  

“血海之水,乃是三界之间的污秽之气所化生,三界之中污秽之气越是浓厚,化生出血海的速度就越快!”  

“因此,为了早日能够炼化血海,老师让你尽全力兴办学堂,让天下百姓知礼仪,知廉耻,惩恶扬善,劝化世人!  

如此一来,人间界的污秽之气便会大大的减少,幽冥界血水的化生就会减慢,也就能早日炼化!”  

“老师之命,媚娘定当全力执行!”  

“此事若是做的好了,也不只是老师能够早日终结大劫。  

老师的打算也是想让你积攒足够的功德,争取到时候能够封上一个神位,好与治哥儿,永远相伴!”  

武则天听了,抬起头,看着狄仁杰,眼中微微有泪光闪烁,随即朝着殿后一面墙上张北川的画像下拜道:“媚娘谢老师恩典!”  

第二天,朝会之上,武则天便颁布了建学令!  

诏令的内容便是:每一个乡里,必须兴建一所学塾,凡是七岁以上的孩童,不分男女,都必须入学。  

并且鼓励地主富商,资助学塾,凡是资助学塾的地主或是富商,都将得到朝廷颁发的荣誉奖章。  

短短半年,学塾便在大唐的每一处乡里开学了。  

所用的课本,都是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  

学习内容,主要是文课与算学两门。  

好在这两年风调雨顺,家家有余粮,因此,才能让孩子去上学,否则,都恨不得让孩子去放羊,干农活!  

可即便是如此,也有不少家庭不愿意孩子去上学,尤其是女孩子。  

随后,武则天又下大了一项政令。  

凡是送孩子去上学的,可以减免一部分税收。  

这一项政令一出来,这才将大部分的孩子给送进了学塾。  

乌飞兔走,岁月如梭。  

转眼便是二十年过去了!  

大唐国境之内,已经是一片繁荣。  

如今,街道上已经看不见乞丐了!  

只要是能劳作的乞丐,全都被抓去充徭役,修路造桥。  

而那些实在是不能劳作的,官府也设立了专门的赡养馆,统一赡养。  

大唐天下,早已经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此外,每一个村子,都有一处戏楼,只要是农闲时间,戏楼每隔两天,晚上便会有一场演出,唱歌跳舞,戏剧杂耍。  

茶肆酒楼之中,每天都有人说书。  

其内容自然是讲述之前的辛苦,以及当年的在洛阳城外的除魔之战。  

除魔之战,已经被编排出了无数个版本,在天下流传。  

长安城内,一派喜气洋洋。  

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灯笼高挂。  

今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是武皇陛下禅位给太子李弘的大日子。  

太极殿之中。  

随着武则天亲手将九龙平天冠给李弘戴上,传交玉玺。  

顿时,武则天也松了一口气。  

而李弘也坐上龙椅,发布了他即位之后的第一项诏令。  

“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晚间,武则天乘坐马车来到黑虎岭。  

封神台边上新建了一座宫殿,这便是武则天今后的住处,他想在封神台边上等着,等着李治从封神榜上封神出来!  

因为卸下了帝位,得了狄仁杰的允许,武则天缓缓迈进封神台的院墙。  

“媚娘!”  

中间的高台之上,传来了一个慈祥的声音。  

武则天抬头一看,随即便下拜道:“拜见先帝!”  

这声音的主人正是看守封神台的李世民。  

“叫我父亲吧!”李世民满脸微笑。  

“媚娘拜见父亲!”  

“快过来!让我看看!”  

“是父亲!”武则天走了过去。  

“依旧是那么漂亮,一点也不显老!还是十七八岁的样子!”  

“是小杰给了我驻颜的仙丹,虽然容颜依旧年轻,但是身子已经老了!”  

“想念治儿了吧!”李世民温言道。  

武则天缓缓的点了点头,随即眼中已经闪现出了泪花。  

“媚娘!”一声深情的呼唤,在武则天的耳边响起。  

武则天身子一颤,随即缓缓抬起头。  

之间封神榜前,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个让武则天这三十年来魂牵梦绕的身影。  

“夫…君…”  

武则天这一声呼喊刚一喊出,那心中汇集了三十年的思念,顿时如同山洪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媚娘!”封神榜之上,李治再次呼喊出来。  

“夫君!我好想你!”武媚娘踉踉跄跄的走到封神榜前,想要伸手拥抱。  

而李治也伸出手,但是武则天却抱了一个空。  

“治儿现在只是真灵显化!每三日才能现身一盏茶的功夫!”旁边李世民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